沙冬青(中藥)

沙冬青(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沙冬青,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科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ex Kom.)Cheng f.[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ex Kom.]或小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 (Popov) Cheng f.[Piptanthus nanus Popov]的莖、葉。沙冬青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小沙冬青分布於新疆喀什地區。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之功效。常用於風濕性關節疼痛,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沙冬青
  • 別稱:蒙古沙冬青、蒙古黃花木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薔薇目
  • :豆科
  • :沙冬青屬
  • :沙冬青、小沙冬青
  • 分布區域:沙冬青:內蒙古、寧夏、甘肅;小沙冬青:新疆喀什地區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收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葉。

性味

味苦、微辛,性溫。

歸經

歸心經。

功效

祛風除濕,舒筋活血。

主治

用於風濕性關節疼痛,凍傷。

相關配伍

1、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痛:沙冬青枝葉500g,沙紅柳1000g,小白蒿1500g,側柏葉500g。煎水熏洗,每日1次,7d為1個療程(熱型患者忌洗)。
2、治療凍傷:沙冬青葉、茄梗各等量,加水煎熬5h,取3次濾液合併濃縮成膏,塗患處。治療Ⅰ、Ⅱ、Ⅲ度凍傷,效果良好。(1-2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濃縮成膏塗患處。

使用注意

《全國中草藥彙編》:“只作外用,不可內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1、沙冬青:常綠灌木,高1-2m。小枝密生平貼短柔毛;木質枝具暗褐色髓。葉為掌狀三出複葉,少有單葉;葉柄長5-10mm,密生銀白色短柔毛;托葉小,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與葉柄結合;小葉菱狀橢圓形至寬披針形,長1.5-4cm,寬6-20m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兩面密被銀白色絨毛。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花8-12朵;苞片寬卵形,長5-6mm,被白色絨毛;花梗近無毛;萼筒鐘形,齒三角形,有時2齒結合成1大齒;花冠黃色,旗瓣倒卵形,長20-22mm,翼瓣長於旗瓣,長圓形,爪長約為瓣片的1/4,龍骨瓣兩片分離,耳長約1.5mm;雄蕊分離;子房具柄,無毛。莢果長圓形,扁,長5-8cm,寬1.5-2cm,先端銳尖,無毛。種子2-5顆,圓腎形,徑約6mm。花期4-5月,果期5-6月。
2、小沙冬青又名新疆沙冬青。常綠小灌木,高40-70cm。老枝粗達1.5cm,草褐色或黃綠色,木質部淡黃色;小枝被短柔毛,呈灰白色。托葉披針形,被短柔毛;葉為單葉,極少為三出複葉;小葉寬橢圓形、寬倒卵形或倒卵形,長2-2.5cm,寬1-2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或稍圓,具3主脈,兩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綠色。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約10花,花梗長6-9mm,被短柔毛;萼筒鐘形,齒三角狀;花冠黃色;雄蕊分離。莢果長圓形,稍膨脹,有皺紋。種子1-5顆,腎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1、沙冬青生於沙丘、山坡、河邊。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
2、小沙冬青生於礫石山坡、多礫石河床上。分布於新疆喀什地區。

藥理作用

具有鎮痛、抗癌作用。

相關論述

1、《內蒙古中草藥》:“辛,味苦,微溫。有毒。”
2、《內蒙古中草藥》:“舒筋活血,止痛。”
3、《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活血散瘀。”“主治凍傷,慢性風濕性關節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