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沙閘

沖沙閘

沖沙閘又稱“沖刷閘”、“排沙閘”。利用河(渠)道水流沖排上遊河段或渠系沉積的泥沙的水閘。又稱排沙閘。建於多沙河流上的水利樞紐,為排除進水閘節制閘前淤積的泥沙,常設沖沙閘,以利引水沖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沖沙閘
  • 外文名:Flushing sluice
  • 別名:“沖刷閘”、“排沙閘”
  • 常設位置:多沙河流上的水利樞紐
  • 作用:以利引水沖沙
  • 其他水閘:分洪閘、擋潮閘等
簡介,沖沙閘設定作用,三江沖沙閘設計,閘基地質條件,閘室布置和閘門形式,其他水閘,

簡介

沖沙閘(scouring sluice)亦稱“沖刷閘”、“排沙閘”。水閘的一種。常與攔河壩、進水閘等聯合組成渠首工程。開啟沖沙閘門,借水流的沖刷作用,將積澱在進水閘前的泥沙經閘孔泄至下遊河道。如在渠道上設沉沙池,則在其末端建沖沙閘,以便定期排沙。

沖沙閘設定作用

沖沙閘一般布置於緊靠進水閘一側的河道上,其軸線與進水閘的軸線成正交或斜交,斜夾角有時不大,與攔河閘(壩)並排橫跨河道布置。在沖沙閘與節制閘(壩)接頭處的上游設定導牆,導牆與沖沙閘上游一段河槽,形成沉沙槽。開啟閘門,可將沉積在閘前的泥沙排至下遊河道。洪水期,可利用沖沙閘兼泄部分洪水。也有將沖沙閘布置於進水閘的下方,用以正面沖沙。
為減少泥沙進入引水渠,沖沙閘底檻高程要比進水閘底檻高程低一些。建於渠繫上的沖沙閘,一般設於引水渠末端靠河側,以便沖走引水渠中沉積的泥沙。對兼有泄洪任務的沖沙閘,一般採用開敞式。當閘上水位變幅較大,閘室較高時,為減少閘門高度,也可採用胸牆式。沖沙閘的運用,有連續沖沙和定期沖沙兩種方式。當河道來水充足時,可同時開啟進水閘和沖沙閘,將含沙量少的表層水引入渠道,含沙量多的底層水可經沖沙閘排至下遊河道;當來水量不足時,可只開啟進水閘引水,停止引水時再開沖沙閘排沙。為保證能沖走沉積的泥沙,過閘流速應大於泥沙的起動流速。

三江沖沙閘設計

閘基地質條件

三江沖沙閘基岩為下白堊系五龍組第四層砂岩,以灰色中、細粒砂岩為主,並有透鏡狀鈣質砂岩及疏鬆砂岩。岩層走向北東30°,傾向南東,傾角4°~8°;砂岩中緩傾角裂隙不甚發育;疏鬆砂岩強度低,透水性大;基岩內含有軟弱層問剪下帶,摩擦因數小,以及消力池部位的強透水帶等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閘室布置和閘門形式

三江沖沙閘共6孔,每孔寬18m,擋水前沿總長108m,閘頂高程70m。平面布置見下圖。
平面布置圖平面布置圖
採用長胸牆大孔平底閘型,孔底高程43.0m,閘室上游設1∶10斜坡防沖鋪蓋,長30m。閘孔口為長喇叭形。設有前後胸牆,前胸牆段末端布置事故檢修平板門,孔口尺寸為12mX 12m,後胸牆末端設弧形閘門,孔口尺寸為12m×10.5m,弧門由布設在閘頂下游部位的2×1000kN固定卷揚機啟閉。閘頂高程70m,閘頂寬度37.0m,從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人行道寬2.3m,高出壩頂30cm;公路寬5.5m;鐵路用無渣無枕的鐵路標準寬5.3m;檢修門機軌距寬5.5m以及弧門卷揚機等。

其他水閘

1、分洪閘(flood diversion sluice)
水閘的一種。作用是把天然河道容納不下的洪水泄入沿岸的分洪區、滯洪區或分洪道。
2、擋潮閘(tidal sluice)
建於河流入海河段、防止海潮倒灌的水閘。漲潮時,潮水位高於河水位,關閘擋潮;汛期退潮時,潮水位低於河水位,開閘排水。枯水期閘門關閉,既擋潮水,又兼蓄淡水,以滿足灌溉和航運需要。具有雙向擋水、單向泄流和操作頻繁等特點。,在設計、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方面,均較其他水閘複雜。
3、涵洞式水閘(culvert type barrage)
水閘結構形式之一。閘門後部的閘室部分及洞身為封閉結構,由填土地下的涵洞、附設有閘門和啟閉設備的閘室、上游和下游連線段組成。常建在挖方較深的渠道中,或填土較高的土堤下。如建在較差的土基上二,由於填土較重,應避免產生較大的不均勻沉陷,以防止洞身斷裂。
4、排水閘(drainage sluice)
水閘的一種。通常設在排水河道的末端。用於排除防洪堤內低洼地區的漬水。當堤外水位低時,可開閘排水。在汛期,則關閘阻擋堤外河水倒灌。
5、退水閘(escape sluice)
亦稱“泄水閘”。水閘的一種。多設在乾渠末端。用以排泄渠道中多餘的水量,保證渠道運行安全,或放空渠道內的水,以便於進行渠道檢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