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個性的人

沒有個性的人

《沒有個性的人》(1930–43; 德語: 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是奧地利小說家羅伯特·穆齊爾的一部未完成的小說,分三部。小說背景設在奧匈帝國的最後歲月。小說並沒有一個具體的主題,情節經常轉入哲學思辨,以及對人類精神和情感的解剖。

人們把羅伯特·穆齊爾與卡夫卡普魯斯特喬伊斯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偉大作家。1930年出版潛心十年創作的巨著《沒有個性的人》第一卷,1933年又出版了第二卷。希特勒上台後,他開始了流亡生活。五十年代後隨著《沒有個性的人》重新出版,他引起西方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八十年代西方掀起穆齊爾熱。

基本介紹

  • 書名:沒有個性的人
  • 作者: (奧地利)羅伯特·穆齊爾 
  • 原版名稱: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 譯者:張榮昌
  • ISBN:ISBN 7-5063-2015-0 
  • 頁數:1209
  • 定價:60.00元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1
  • 裝幀:平裝
內容梗概,章節簡介,作品目錄,鑑賞及寫作背景,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羅伯特·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和塞繆爾·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樣荒誕。 故事發生在維也納,在奧匈帝國。人們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籌備1918年慶祝奧皇弗蘭茨·約瑟夫在位70周年的活動。在這同一年,德國將慶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所以,人們稱奧地利的這個行動為“平行行動”。然而,1918年正好是這兩個王國覆滅的年份。主人公烏爾里希是這個委員會的秘書。 烏爾里希是這部長篇小說的中心人物。1913年8月,故事情節開始的時候,他32歲。在這之前他已經進行過三次嘗試,企圖成為一個出人頭地的人。但是當軍官、工程師和數學家的三次嘗試都未曾取得令他滿意的結果。最後他認識到,對他來說,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現實性更重要。由於他在一個極其技術化的時代再也找不到“整體的秩序”,他便決定“休一年生活假”,以便弄明白這個已經分解為各個部分的現實的“因由和秘密運行體制”。
沒有個性的人
這樣,烏爾里希便退而採取一種消極被動的只對外界事物起反射作用的態度。他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個性的人,因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質看作現代現實的中心:“今天……已經產生了一個無人的個性的世界,一個無經歷者的經歷的世界。”烏爾里希看到自己被迫面對自己的時代的種種問題,面對邏輯和情感、因果性和同屬性。穆齊爾不是描繪了一個過去年代的肖像,而是試圖把握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奧地利社會精神狀態中的典型特徵並將其表現出來。這就是穆齊爾在這部長卷中所開闢的道路。

章節簡介

第一部《一種序言》內容是對主角烏爾里希的介紹。本書故事的開始設立在1913年8月,此時烏爾里希32歲。在此之前,他有三次“變成一個著名人物的嘗試”,分別是當軍官,工程師和數學家,但是都沒有取得令他滿意的結果。他尋找現實感,但是最後他認識到,對他來說,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現實性更重要。他退而採取一種消極被動的只對外界事物起反射作用的態度,於是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性格只取決於外部條件的“沒有個性的人”。一種敏銳的分析被動性是他最典型的態度。篇幅相對很短的第一部中還塑造了烏爾里希青年時代朋友瓦爾特,尼采崇拜者克拉麗瑟等人物。
第二部《如出一轍》中,烏爾里希參與了一個名為“平行行動”的委員會,起目的是籌備1918年的慶祝奧皇弗朗茨·約瑟夫在位70周年。取名為“平行行動”的原因是同一年,德國也將慶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
雖然大多數的參與者盡力將他們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人道,進步,傳統和幸福之類模糊的想法聯繫起來,但是,現實政治思想者從中捕捉到了一些機會,他們懷有其它的想法:施圖姆將軍希望能提高奧地利軍費,阿恩海姆(以德國政治家瓦爾特·拉特瑙為原型)計畫購買在奧地利東部省份的油田。穆齊爾諷刺的是,作為慶祝和平和國家凝聚力的運動卻走向了戰爭,帝國的崩潰,和民族沙文主義。這部小說對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政治和文化進程進行了分析。
烏爾里希漸漸看透現代現實的秘密運行體制,便思念互不相稱事物的自由,思念本真的、如天堂般的體驗。到了小說的下半部,烏爾里希反覆體驗到脫離現實世界的狀態,體驗到一種空間界限的消失。烏爾里希並不把這“另一種狀態”理解為對理性的否定,這些經驗一再迫使其對現實進行批判和審查。
第三部《進入千年王國(罪犯們)》,烏爾里希在父親死後,試圖和胞妹阿加特(第二部末尾開始出現)一道去經歷這“另一種狀態”,在和她的共同生活中他才覺得生活有了意義。這“如出一轍”的,“幽靈似的”世界漸漸被淡忘,兄妹倆的愛是一次“進入千年王國”之旅,他們互相視作靈魂伴侶,或者如書中說的“連體雙胞胎”。 烏爾里希知道,這一種狀態是注定要失敗的。
根據出版的手稿,此後的部分為大量草稿,筆記,增刪和塗改,顯示了穆齊爾為找到一個合適的結局做出的努力。此書德語版甚至附有一張包含有數千頁不同版本和草稿的CD-ROM。

作品目錄

第一卷
第一部 《一種序言》
1.顯然沒有任何結果
2.沒有個性的人的房屋和寓所
3.一個沒有個性的人也有一個有個性的父親
4.如果有現實感,那就一定也有虛擬感
5.烏爾里希
6.萊奧娜或一次遠景移動
7.在一種身體虛弱的情況下烏爾里希搞上了一個新的相好
8.卡卡尼
9.變成一個著名人物的三次嘗試中的第一次
10.第二次嘗試。沒有個性的人的一種道德的徵兆
11.最重要的嘗試
12.一位女士――在一次關於體育運動和神秘教義的談話之後烏爾里希便贏得了她的愛情
13.一匹天才的賽馬加深了要成為一個沒有個性的人的認識
14.青年時代的朋友
15.精神崩潰
16.一種神秘的時代病
17.一個沒有個性的人對一個有個性的人的影響
18.莫斯布魯格爾
19.書信勸誡和獲得個性的機會兩種登基的競爭
第二部 《如出一轍》
20.接觸現實儘管沒有個性烏爾里希卻精力充沛而熱情洋溢
21.萊恩斯多夫伯爵真正發明平行行動
22.平行行動以一位有影響的具有難以形容的優美才智
的女士的形態準備吞下烏爾里希
23.一個大人物的初次干預
24.產業和教育;狄奧蒂瑪和萊恩斯多夫伯爵的友誼以及使著名客人與心靈統一的職務
25.一個已婚女人的煩惱
26.心靈和經濟的聯合。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想品味古老奧地利文化的巴羅克藝術風格魔力 從而給平行行動生出了一個思想
27.一個偉大的思想的本質和內容
28.每一個對研究思維沒有特殊看法的人都可以略過的一章
29.一種正常的意識狀態的說明和中止
30.烏爾里希聽見聲音
31.你認為誰對?
32.一位少校夫人的忘卻的、極重要的故事
33.與博娜黛婀決裂
34.一束熱光和變冷了的牆壁
35.萊奧・菲舍爾經理和不充分理由原則
36.由於這個前面提到的原則,平行行動在人們還不知道它是什麼之前就明確存在
37.一位政論家編造出“奧地利年”從而給萊恩斯多夫伯爵大添麻煩;伯爵閣下渴盼見到烏爾里希
38.克拉麗瑟和她的惡魔
39.一個沒有個性的人由沒有人的個性組成
40.一個有種種個性的人,但他覺得它們無關緊要一位精神王侯被逮捕,平行行動獲得自己的名譽秘書
41.拉喜兒和狄奧蒂瑪
42.重要會議
43.烏爾里希與這位要人首次會晤在世界歷史上沒發生任何不理智的事,但狄奧蒂瑪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真正的奧地利是整個世界
44.重要會議的繼續和結束 烏爾里希喜歡拉喜兒 拉喜兒喜歡索利曼 平行行動有了一個固定的組織
45.兩座山峰的沉默相遇
46.理想和道德是填滿被人們稱之為靈魂的這個大窟窿的最好手段
47.把我們大家分開的,全集於阿恩海姆一身
48.使阿恩海姆出名的三個原因和整體的秘密
49.新、舊外交間開始出現的對立
50.繼續發展。圖齊司長決定弄明白阿恩海姆這個人物
51.菲舍爾一家
52.圖齊司長發現自己部里工作中的一個缺陷
53.人們把莫斯布魯格爾送進一座新監獄
54.在與瓦爾特和克拉麗瑟的談話中烏爾里希表現得反動
55.索利曼和阿恩海姆
56.平行行動各委員會的繁忙工作克拉薩瑟致函伯爵閣下並建議尼采年
57.情緒高昂。狄奧蒂瑪對偉大思想的本質有特殊體會
58.平行行動引起疑慮。但是人類歷史上沒有人自願走回頭路
59.莫斯布魯格爾沉思錄
60.漫遊邏輯――道德王國
61.三篇論文的理想或精密生活的空想
62.凡人,尤其是烏爾里希,也崇尚雜文體空想
63.博娜黛婀有一個幻覺
64.施圖姆・封・博爾特韋爾將軍拜訪狄奧蒂瑪
65.阿恩海姆和狄奧蒂瑪談話錄
66.烏爾里希和阿恩海姆有點兒不對勁
67.狄奧蒂瑪和烏爾里希
68.離題話:人必須與自己的身體協調一致嗎?
69.狄奧蒂瑪和烏爾里希。續
70.克拉麗瑟訪問烏爾里希,為了給他講一個故事
71.慶祝陛下在位70年起草主導決議委員會開始開會
72.科學的暗自竊喜或對惡的初次詳細描述
73.萊奧・菲舍爾的女兒格達
74.公元前4世紀對1797年烏爾里希再次收到一封父親的來信
75.施圖姆・封・博爾特韋爾將軍認為訪問狄奧蒂瑪是公務活動之餘的一種美好消遣
76.萊恩斯多夫伯爵表現出矜持的樣子
77.阿恩海姆作為記者們的朋友
78.狄奧蒂瑪變形記
79.索利曼戀愛
80.人們結識突然出席群英會的施圖姆將軍
81.萊恩斯多夫伯爵對現實政治發表意見。烏爾里希建立協會
82.克拉麗瑟要求一個烏爾里希年
83.如出一轍或者為什麼人們不編造歷史?
84.斷言:尋常的生活也具有烏托邦的性質
85.施圖姆將軍努力整頓平民理智
86.王者商人和心靈――商業的利益融合也是:所有通往精神之路都從心靈出發,但沒有回頭路
87.莫斯布魯格爾跳舞
88.與重大事物的聯繫
89.人們必須跟上自己的時代
90.廢黜理念至上
91.精神之賣空買空投機
92.富人處世準則面面觀
93.用體育的方式也難以對付平民理智
94.狄奧蒂瑪靜夜思
95.大作家,後視圖
96.大作家,前視圖
97.克拉麗瑟的深奧莫測的力量和任務
98.一個毀於一個語言錯誤的國家
99.關於半聰明和它那富有成果的另一半;關於兩個時代的相似性,關於雅妮姨的可愛性格以及人們稱之為新時代的胡作非為
100.施圖姆將軍鑽進國家圖書館並收集積累有關圖書館員、圖書館勤雜工和精神秩序的經驗
101.敵對的親戚
102.菲舍爾家裡的鬥爭和愛情
103.誘惑
104.拉喜兒和索利曼狹路相逢
105.高貴的戀人日子難過
106.新派人信上帝還是信世界公司總裁?阿恩海姆的猶豫觀望
107.萊恩斯多夫伯爵取得一個意想不到的政治上的成就
108.沒有得到拯救的民族和施圖姆將軍對“拯救”這一詞組的思考
109.博娜黛婀,卡卡尼;幸福和平衡的體系
110.莫斯布魯格爾的解析和保存
111.對於法學家來說沒有半瘋的人
112.阿思海姆將他父親薩穆埃爾置於眾神之中並決定使烏爾里希就範索利曼想進一步了解父王的情況
113.烏爾里希用上層理性和低層理性之間的邊緣學科的混合語言與漢斯・澤普和格達談話
114.關係尖銳起來。阿恩海姆寵幸施圖姆將軍。狄奧蒂瑪準備走進無限。烏爾里希幻想像書本中那樣生活的可能性
115.你的乳房頭像一片罌粟葉
116.兩棵生命之樹以及一個準確性和心靈總秘書處的要求
117.拉喜兒倒霉的日子
118.那就殺死他!
119.反坑道和勾引
120.平行行動引起騷動
121.交談
122.回家路上
123.倒轉
第二卷
第三部 《進入千年王國(罪犯們)》
1.被忘卻的胞妹
2.信任
3.喪家之晨
4.從前我有一個夥伴
5.他們乾不公正的事
6.老先生終於人士
7.收到克拉麗瑟一封來信
8.兩個人的家庭
9.阿加特,當她不能和烏爾里希談話時
10.遊覽瑞典堡壘的延續進程下一步的道德
11.神聖的談話。開始
12.神聖的談話。變化多端地繼續進行
13.烏爾里希返回並從將軍那兒獲知一切他耽誤了的事
14.瓦爾特和克拉麗瑟家的新鮮事。一場戲和它的觀眾們
15.遺囑
16.重逢狄奧蒂瑪的外交官丈夫
17.狄奧蒂瑪換了讀物
18.一位道德家寫一封信時的難處
19.挺進莫斯布魯格爾
20.萊恩斯多夫伯爵懷疑產業和教育
21.把你擁有的一切破爛扔進火里
22.從科尼阿托夫斯基的丹尼爾定理批判到原罪。從原罪到妹妹的情感之謎
23.博娜黛婚或故態復萌
24.阿加特真的來了
25.連體雙胎
26.菜園子裡的春天
27.阿加特即刻被施圖姆將軍引進社交界
28.過分開心
29.哈高厄爾教授拿起筆
30.烏爾里希和阿加特事後尋找一個理由
31.阿加特想自殺並結識了一個男人
32.將軍帶領烏爾里希和克拉麗瑟參觀精神病院
33.瘋子們歡迎克拉麗瑟
34.一個重大事件正在醞釀。萊恩斯多夫伯爵和因河
35.一個重大事件正在醞釀。內閣參議梅瑟里徹爾
36.一個重大事件正在醞釀。人們遇到熟人
37.一個比喻
38.一個重大事件正在醞釀。但是人們沒有察覺

鑑賞及寫作背景

穆齊爾(1880-1942)是20世紀的文學大師,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翻開他的巨著《沒有個性的人》,我們只能發現他是一個“相對性大師”。穆齊爾的作品就像是在跟熱心講授他小說的大學教授開玩笑一樣,近一百萬字的煌煌巨著里很少能看到作者的“絕對精神”。作家不像薩特(甚至也不像昆德拉)那樣熱衷於提供觀念,這多少有些讓人疑惑。那么,這個世界上大名鼎鼎的文學大師在經歷了上一個世紀末以後奉獻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沒有個性的人》的中文譯者張榮昌教授說這部小說是一部“精神長篇小說”。實際上也只能這么說。穆齊爾花了10年寫出了小說的第一卷,於1930年出版,受到德語讀者廣泛好評。評論家比爾激賞道:“……1075頁中沒有一行字言之無物,每一行字都對這部無可比擬的作品的整體結構都具有重要意義。書中寫了什麼?今日的整個世界。”寫出整個世界(包括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是穆齊爾革新長篇小說的出發點,他要使小說成為精神的最高綜合。
人們說穆齊爾過於抽象的敘事特點使人物缺少生氣。甚至一些學問高深的人也指責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小說家,瓦爾特·本雅明稱讚他的智慧而不是他的藝術,愛德華·羅蒂提認為他筆下的人物沒有生活,建議他把普魯斯特作為可以追隨的榜樣。但是穆齊爾在藝術上不是一個謙虛謹慎的人,他不喜歡別人對他指手畫腳,相反他喜歡指出別人的錯誤。他在擔任一家出版社編輯期間,卡夫卡寄來了《變形記》,穆齊爾看了以後準備發表,但是要求卡夫卡在這裡那裡作些刪節。
儘管《沒有個性的人》在1930年出版後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在這之前,穆齊爾26歲攻讀哲學博士時出版的《學生特爾萊斯的困惑》就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但是穆齊爾在經濟上遇到了困難。翻開歷史我們可以查到如下資料:1931年5月11日,奧地利信貸銀行破產。9月13日,軍隊“護國團”在斯提里亞政變,宣布瓦爾特·弗里默為“獨裁者”。6月,德國宣布外債和賠款停付一年。7月13日,德國達姆斯達特銀行倒閉。11月,納粹黨和大企業代表在哈爾茲堡舉行會議,決定建立納粹專政。所有的人都被迫捲入了那個巨大的災難漩渦之中,穆齊爾也不能例外。
在窮困中,穆齊爾不顧出版商的哀求、催促,固執地反覆修改,不肯交出手稿。有的段落他修改達20多遍。這時,“穆齊爾協會”誕生了。靠著這個協會不斷的幫助,穆齊爾才能安心地繼續創作。三年後,《沒有個性的人》第二卷問世。
1938年,希特勒德國併吞奧地利。奧地利另一個文學大師布洛赫因為是猶太人而被捕(由於喬伊斯等人四處活動才逃出奧地利)。穆齊爾是日爾曼人,可他是現代派作家。現代派文學不符合希特勒的口味。早在1924年希特勒在監獄裡寫《我的奮鬥》時,就在書里通過假意推崇席勒、莎士比亞來貶低現代作家。穆齊爾被迫流亡至瑞士,在窮困的生活中孜孜不倦地寫作《沒有個性的人》。直到1942年他去世的時候,這部巨著仍然沒有完成。
穆齊爾去世後10年,《沒有個性的人》經過幾次再版,引起了全世界文壇的注意。我們可以在法國1988年出版的《理想藏書》里看到,穆齊爾的好幾部著作都進入了排行榜。這裡面包括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隨筆集《預先寫下的遺囑》、短篇小說《三個女人》,連他的日記也進入了日記作品的第7名。
漢譯本前言裡有幾句廣告性質的話,可能不具有多大的權威性。比如前言裡說西方評論家認為《沒有個性的人》不僅超越了《追憶似水年華》和《尤利西斯》,也超越了《審判》和《魔山》。事實上,對穆齊爾推崇備至的昆德拉也對《沒有個性的人》未完成的巨大篇幅感到頭疼,昆德拉認為讀這部小說對人的記憶力是一個考驗,人們往往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當代德國最著名的文學評論家拉尼茨基認為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因為形式結構的原因成了失敗的作品。《不列顛百科全書》根本沒有收入穆齊爾的名字。
如果說《沒有個性的人》是一部失敗之作,那為什麼有那么多人去讀它?評論家先是攻擊《安娜·卡列尼娜》的結構,然後又高度讚揚它的結構。但是,《沒有個性的人》不會有這樣的命運,因為它是未完成的作品。
為什麼穆齊爾的名聲遠遠比不上布洛赫?可能因為布洛赫流亡至美國,同時還是民眾心理學的專家,執教於耶魯大學,在聯合國也表現得很活躍,還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如果布洛赫長壽一些,會得到這個獎)。這些社會性的因素使穆齊爾漸漸被人遺忘。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穆齊爾去世得太早了。
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里這樣寫道:奧地利作家貢布羅維茨的《費迪杜克》出版於1937年,比薩特的《噁心》早一年,但是,貢布羅維茨默默無聞,薩特則名聲顯赫。可以說,在小說的歷史中,《噁心》剝奪了應屬於貢布羅維茨的位置。這個位置還應屬於布洛赫與穆齊爾。
卡內蒂在接受諾貝爾獎時的演說中表達了對4個德語作家的感謝。卡內蒂說,我向穆齊爾學習的東西是最難的東西:這就是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自己的創作,但卻不知道這個創作是否能完成,這是一種由耐心組成的冒險行動,它是以一種近乎非人道的頑強精神為前提的。
穆齊爾用一生在冒險,他不再像以往的作家那樣來寫作,像他們一樣向讀者熱心提供主人公的生活細節,也不像當時著名的現代小說家那樣塑造一個“夢幻的世界”。小說本身也沒有一個可供文學教授把玩的“結構”。他撕毀了小說與讀者之間的陳舊契約。昆德拉說,如果說菲爾丁在講述一個故事,那么福樓拜就是在描寫一個故事,而穆齊爾呢,他要思考一個故事。
1936年出版的《預先寫下的遺囑》可以說是從《沒有個性的人》手稿中撕下來的精彩片斷。我們可以想像穆齊爾像一個畫家一樣在寫生,像一個鋼琴家一樣在彈奏他的練習曲。這些發表在報紙或雜誌上的短文包括了所有啟迪他靈感的東西:馬兒的笑,捕蠅紙,棺材蓋,巴爾幹的漁夫。這是文學大師在貧困動盪的歲月里默默提高寫作技藝的證明。
《沒有個性的人》情節簡單,一部中篇小說都能容納下。一個32歲叫烏爾里希的人參加了一個“平行行動”,遇見了一些人,和幾個情人來往。第二卷里倒有一個驚人的插曲,烏爾里希和他妹妹之間產生了“愛”,但這也僅僅是插曲。(如果有人“策劃”這本書,他會利用這一點做誇大宣傳,不過那也太缺德了。)讀者並沒有被情節拽住往前飛奔的感覺,相反,讀者好像在跟作者一起思索烏爾里希的生活。烏爾里希對生活的每一點“感悟”都沒有被輕輕放過,作者大書特書的仿佛就是主人公的這些“感悟”。除此之外,作者似乎只做一件事:諷刺。除了諷刺還是諷刺。諷刺什麼?一切。甚至包括那些“感悟”本身:“是的,儘管有著許多不利的方面,卡卡尼也許仍然是一個適宜天才成長的國家;它多半也是讓這一點給毀掉了的。”
可以說穆齊爾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不嚴肅的。他這樣描述他的祖國:“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是平等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正好是公民。”略帶一些的輕佻的語氣就是這樣被用於描述政治領域,“人們有一個議會,這議會如此強暴地使用自己的自由,以致人們通常把它關閉;但是人們也有一個緊急狀態法,憑藉著它的幫助,人們沒有議會也能行,而每一回,一旦大家已經對專制政體感到愉快了,王室便會命令重新實行議會統治。”
事實上,穆齊爾反對那種“認真”。他認為孩子般的認真是技術時代的面孔,而那種幼稚而認真的“兒童政府”是強加給人類的兒童理想。這是有理性的成年人的地獄。
穆齊爾的意義也許就是用最大的努力使小說擴大它的源頭,使技術時代的讀者放慢閱讀速度,讓其他的藝術向小說致敬。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知道穆齊爾寫這么一部與眾不同的小說究竟出於何種目的,也許,只有在閱讀中才會生髮出真實的意義,而意義,也不會僅僅是一種。

作者簡介

羅伯特·穆齊爾(1880—1942)奧地利小說家,生長在一個頗有名望的家庭。17歲進維也納軍事技術學院,1903年進柏林大學攻讀哲學、心理學、數學和物理。190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06年出版長篇小說《學生特爾萊斯的困惑》獲得好評。獲博士學位後放棄在大學任教機會,選擇了作家的職業,後又出版短篇小說集《協會》、《三個女人》以及劇本《醉心的人們》等。
羅伯特·穆齊爾羅伯特·穆齊爾
1930年出版潛心十年創作的巨著《沒有個性的人》第一卷,1933年又出版了第二卷。希特勒上台後,他開始了流亡生活。1936年因中風險些喪命,由於疾病纏身,終未完成這部巨著。穆齊爾生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人們把羅伯特·穆齊爾與卡夫卡、普魯斯特、喬伊斯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偉大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