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東風·春情

沉醉東風·春情》是元曲作家徐再思的作品。這是一首風趣的情歌,曲子抓住富有戲劇性的一個瞬間場景,通過少女假借唱歌的行為,生動傳神地勾勒出懷春少女與心上人離隔多日而驟然相見的情景,塑造了一個活潑純真、熱情聰慧的民間女子形象。全曲運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形象,語言素樸清新,簡練明快,寫得神態畢現,饒有情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沉醉東風·春情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徐再思
  • 作品別名:【雙調】沉醉東風·春情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沉醉東風·春情
一自多才間闊,幾時盼得成合?今日個猛見他,門前過。待喚著怕人瞧科。我這裡高唱當時水調歌,要識得聲音是我。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雙調: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雙調為元曲常用宮調。沉醉東風:曲牌名,南北曲兼有。北曲屬雙調,南曲屬仙呂入雙調。
⑵多才:對所愛的人的愛稱。間闊:即久別。
⑶瞧科:看見,發現。科,元雜劇術語,表示舞台上演員動作、情態及後場所營造的特定效果。
⑷水調歌:《碧雞漫志》載:隋煬帝開鑿汴河時,曾制《水調歌》。《水調》,是唐時大曲,其歌頭稱為《水調歌頭》,此處的《水調歌》,當指《水調歌頭》。

白話譯文

自從與心愛的人多日分別,何時盼到跟他相聚過。今日猛然間見他從門前走過,想叫他一聲又怕被別人發覺。我故意高聲唱起離別時給他唱過的水調歌,他一定會聽得出來唱歌的是我。

創作背景

男女情愛是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階級社會裡,它不能不受到階級利益的制約。古代統治階級出於維護統治秩序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限制男女戀愛婚姻自由的禮法,給當時的青年男女帶來很大痛苦。元代也不例外。這個嚴肅的社會課題進入了曲作家的視野,在他看到一對對無奈的分離時,感慨而作此曲。由於資料所限,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風趣的情歌,用一個女子的口吻描寫其內心獨白,把懷春少女與心上人離隔多日而驟然相見的情景生動傳神地勾勒出來,塑造了一個活潑純真、熱情聰慧的民間女子形象。
曲子抓住富有戲劇性的一個瞬間場景,通過少女假借唱歌的行為,生動地呈現出她的性格,寫得神態畢現,饒有情趣。少女的內心自述隱含其戀愛經歷的描述,她與戀人闊別多時,首句用“一自”,表明從分手之後那一刻起,她的思念就沒有停止過,她的思想非常單純而樸素,只是“盼得成合”。而這時少女猛然間看到闊別已久的戀人從門前走過。“猛見他”的“猛”字,反映出從離別相思到相見的意外驚喜。但情郎並未瞧見她,驚喜之餘又感到不足和不安。由此直逼出第五句:“待喚著怕人瞧科。”想要叫他,又怕被別人看見。這時候她非常著急。她靈機一動,高聲唱起從前兩人都很喜歡的《水調歌頭》,以喚起戀人的記憶,讓他循音而來,與自己再續前緣。姑娘的機智、熱情、大膽、純真,都在這放聲歌唱的瞬間得到酣暢的表現。
作者抓住高聲歌唱這樣一個特定的片刻場景,把少女剎那間的微妙心理和豐富的精神活動凝定成詩。至於聽到歌聲後戀人的反應、二人的相見以及最終的結局,其實都不用再費筆墨。作者把後面所發生的一切都交給了讀者,留下了任讀者自由想像的空間。
全曲僅用白描,語言素樸清新,簡練明快,不加藻飾,言語肖似人物口吻,將少女微妙的內心活動刻畫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一個戀愛中急切情真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

名家點評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榮譽委員曾永義《黑暗時代的自由頌——元人散曲》:《沉醉東風》寫少女久別相思,猛然看見情郎的情景,寫得非常質樸自然、純潔天真,教人忍俊不禁。

作者簡介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號甜齋,嘉興(今屬浙江)人。與張可久貫雲石為同時代人。鐘嗣成錄鬼簿》言其“好食甘飴,故號甜齋。有樂府行於世。其子善長頗能繼其家聲”。天一閣本《錄鬼簿》還記載他做過“嘉興路吏”,“為人聰敏秀麗”、“交遊高上文章士。習經書,看鑒史”,說明他在仕途上雖僅止於地位不高的吏職,卻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一生活動足跡似乎沒有離開過江浙一帶。現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內容集中在寫景、相思、歸隱、詠史等方面。後人將其散曲與貫雲石(號酸齋)作品合輯為《酸甜樂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