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我國大多數鋁土礦床屬於此大類。根據其圍岩或基底岩石的不同,又分為碳酸鹽岩不整合面上(岩溶)的及砂頁岩中間的兩部分(劉長齡,1987)。再進一步根據其沉積環境的不同,又可分為6個類型。
岩溶海灣相鋁土礦
在我國地台區真正屬於海相沉積的鋁土礦床是較少的,而且是接近潟湖性質的海灣相。例如在豫北地區中石炭統的G層鋁土礦黏土中找到了海相動物化石(扭月貝、戟貝、珊瑚幼體、格線長身貝等腕足類化石及瓣腮類化石碎片等),而且鋁土礦黏土中含伊利石一白雲母較多。同時,礦石也有不少的碎屑構造,分選性也差,看來其部分或大部分為濁流沉積。
滇東南的麻栗坡縣鐵廠礦區及西疇縣董馬礦區上二疊統鋁土礦層含有明顯的海相動物化石,可能屬於海灣相鋁土礦。含礦岩系的上部地層為吳家坪組上段,由深灰色的含生物碎屑灰岩組成,含筵、珊瑚化石及其碎屑。往下呈假整合與含礦岩系接觸。而含礦岩系由黏土岩、高鋁黏土、含黃鐵礦的碳質黏土岩及鋁土礦、碎屑鋁土礦、鮞狀鋁土礦及生物碎屑灰岩等組成。其中有3層鋁土礦,中間礦層為薄層狀鋁土礦,其中含腕足類化石及其碎片。在中間與底部鋁土礦層之間的黏土岩夾層含集科化石。礦石屬於硬水鋁石型,常伴生有葉蠟石、綠泥石、赤鐵礦及銳鈦礦等。可見層理構造及交錯層理構造。鋁土礦層向深部可相變為石灰岩,實為海相鋁土礦。
岩溶潟湖湖泊相鋁土礦
這類礦床分布最廣,規模也大。山西、河南及廣西等地岩溶鋁土礦多屬之。其形成特點除前述外,還有幾點值得注意:古陸或水上隆起與湖盆數量多,分布普遍,相間出現,規模適中,使搬運距離近,由湖盆礦床中心至最近古陸邊緣的距離據實測以10~40 km為佳,從而為豐富的物質來源(包括礦源物質)提供了廣闊的沉積場所;在湖盆中以淺湖一深湖區的過渡帶及其附近為找礦的有利地帶,而漏斗中的優質礦更明顯地為靜水帶沉積,其次生淋濾作用較強;由湖盆中部到邊部表現為鋁土礦層由厚變薄,而黏土層由薄變厚,含礦層總厚度與鋁土礦層厚度變化一致,礦石構造從粗糙狀(原為緻密狀)-豆角狀-豆狀及碎屑狀(主要為內碎屑)。這些都是深湖區-淺湖區-濱湖區水動力作用不同的結果;礦體一般不直接與碎屑岩接觸,而屬於鐵-鋁-黏土沉積建造,礦石含不同數量的有機質,或與煤線、薄煤層共生,一般不含化石,較少見到鱗木等植物化石,偶見極少的動物化石則是潟湖的結果;礦體往往賦存於含礦層的中上部,形態受下伏碳酸鹽岩岩溶地形的嚴格控制,多呈規模大的層狀及似層狀,較少為優質礦體的透鏡狀及漏斗狀;低速而穩定下降的湖盆,為鋁土礦床的形成提供了比較好的沉積條件(但其間還有多次微弱的震盪運動,造成內碎屑構造),相反,若後期疊加風化淋濾及表生階段的地下水活動,則去矽去硫化鐵,有時還可見重晶石充填。
岩溶沼澤相鋁土礦
分布不多,規模不很大。這類礦床的主要特點是鋁土礦層與煤層密切伴生或呈夾層出現,而且有軟水鋁石與菱鐵礦等伴生的現象。礦石的A/S不高。這與深湖區強還原沉積環境不同,它是近於弱還原-半氧化的沉積環境,即沼澤環境所沉積的。
砂頁岩中間湖泊相鋁土礦
華北地台上二疊統的所謂A層鋁土礦,例如昇平盆地所產的,其整個含礦岩系層序類似G層,但含礦層的頂板為石英砂岩,底板為含雲母的長石砂岩或局部為黏土砂岩或雜質黏土。而鋁土礦層一般在整個含礦層的中下部。礦層厚度與含礦層厚度也往往成正比關係。由於礦種遞變,在次生淋濾或復矽等條件下,鋁土礦在黏土層中呈似層狀及透鏡狀產出,或為包心構造。屬於連續的湖泊相沉積,其物質來源顯然是附近古陸上的鋁矽酸鹽岩石的風化殼,而不是所謂的鈣紅壤。但不排除有冷量底部砂頁岩的風化殘餘物。
砂頁岩中間沼澤相鋁土礦
某些上二疊統A層鋁土礦,例如山東王村礦區,其鋁土礦體產於硬質黏土及頁岩之中,可以與薄煤層或碳質頁岩伴生,含較多植物化石。礦石A/S不高,軟水鋁石與菱鐵礦等伴生,有時軟水鋁石含量較多。
砂頁岩中間的河漫灘-湖沼相鋁土礦
此類礦床分布不廣,如寧夏賀蘭山地區,因碎屑黏土質混人的較多而質量不佳。該區含鋁岩系賦存於侏羅系的中、下統汝箕組下部,具有一定規模的鋁土礦化黏土岩,其中鋁土礦呈小扁豆體,礦石質量不高,變化很大,工業價值很低。這顯然存在不少對成礦不利的因素,例如地殼升降運動及其短暫的沉積間斷,使風化淋濾作用不強,古風化殼厚度薄而不發育。此類型也可與砂頁岩殘積層呈逐漸過渡關係,而殘積鋁土礦最主要的特徵在於下伏源岩中間有過渡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