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花橋、登龍橋。始建於宋代,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圯,四十三年(1778)重修。一墩兩孔,石拱廊屋橋,東西走向。長36米,橋面寬3.5米,廊屋9開間,用柱48根,高5米,抬梁、穿斗式混合構架,雙坡頂,中間為歇山頂,保存完好。2003年12月12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沉字橋
- 類別:分為 蕉城沉子橋 和 古田沉字橋
- 蕉城沉子橋:又稱花橋、登龍橋
- 古田沉字橋:始建於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
沉子橋 蕉城,沉字橋 古田,
沉子橋 蕉城
位於蕉城區虎貝鄉梅鶴村西水尾。又稱花橋、登龍橋。始建於宋代,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圯,四十三年(1778)重修。一墩兩孔,石拱廊屋橋,東西走向。長36米,橋面寬3.5米,廊屋9開間,用柱48根,高5米,抬梁、穿斗式混合構架,雙坡頂,中間為歇山頂,保存完好。2003年12月12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沉字橋 古田
位於福建省古田縣鶴塘鎮西洋村是座有名的廊屋橋。它是解放前連線古田城關經大東通往寧德等地段驛道的重要橋樑之一。它始建於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該橋是一座4墩5孔廊屋橋,兩頭為石構橋墩,呈船形,前尖後方。廊屋為抬梁式木結構,單檐廡殿頂,共17間,橋長54.1米,橋面寬3.8米。每孔以口徑40至50厘米,長約11米的雜木巨材七八根橫跨擱在砥柱的枕木上,經數百年完好不朽。古橋橫跨於西洋溪上,如長虹臥波、青龍欲飛,堪稱奇蹟。沉字橋昔為交通要道,今為遊憩佳處,是古田一處名勝古蹟。
相傳五代十國的時候,在杉洋鄉通往白溪、溪門交叉的溪嶺下有一戶姓謝的人家。有一天,從寧德霍童來了一個算命先生,剛到白溪嶺頭就隱約聽到一陣陣小孩的讀書聲。他順著聲音尋去,到了一戶人家的草屋前,遇見一位老婆婆,就問: “婆婆,你家裡有人在讀書?”老婆婆告訴他,家裡只有她婆媳二人,沒人讀書。算命先生又問: “你媳婦有孕在身了么?”老婆婆正愁媳婦臨盆,家中沒錢沒物,兒子外出求借還沒回來,哪有心思同人家多談,就不再搭理,做事去了。先生嘆了口氣走開了。
半夜時分,媳婦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滿室里還發出一股異香,一家人歡喜不盡。
這孩子剛到三歲,父母就勞累去世了。他和奶奶共度時日,從小就會幫助奶奶做事。他人小,記性卻特好,就是在路邊拔草聽到大人們講什麼,也能一五一十地說給奶奶聽。鄉親們喜歡他聰明伶俐,就送他好多書和文房四寶,送他上村學讀書,這孩子很快就學會了許多詩書。
孩子十歲的那年春天,有幾個行客和獵人在他家草屋避雨。吃過晚飯,雨停了,滿天星光閃閃,一輪新月慢慢升起。人們齊說夜色之美,那孩子聽了一時興起, 口占一絕: “初出如鉤未上弦,黯然寄在碧雲前。時人莫道娥眉小,十五團圓照滿天。”
眾人聽了都說好,從此鄉親們就叫他“謝神童”。 “謝神童”的名聲越傳越廣。不想,那首詠月的詩傳到了福州,閩王聽了大怒,說那是首反詩,馬上派兵趕到杉洋,燒了神童的草屋,並把他押往福州。
神童被官兵押解路過西洋村,走上新建的大橋,一時興起,向正在橋上做工的木匠借來墨斗和筆,就在剛建好的橋亭棟樑上題字: “中國有至仁,書同文,車同軌;聖人必得壽,月重輪,星重暉。”官兵命木匠將它刨去,不料字跡屢刨不滅、越刨越明——字跡竟沉入到梁木裡頭去了。
從此這座橋就有了名字,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沉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