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錦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工藝美術大師
簡介,發展歷程,青少年時期,初步發展,更大成功,
簡介
個人作品多次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獲獎。曾受命為國家領導人設計製作出訪禮品。
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歐洲名城舉辦個人作品推介會和鑑賞會,作品已被數十個國家的元首收藏。2004年10月獲“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十大傑出個人”殊榮。2005年獲福建精彩女性十佳人物、“福建省傑出創業女性”、“福建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愛國報國全國先進模範個人”、2006年獲傳播美的使者“愛心大使”、“國際和平使者”、“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發展歷程
青少年時期
沈錦麗的青少年時期並不"安"份。長壽的曾祖母是她文化藝術的啟蒙恩師,唱歌仔戲、做珠繡是她的人生課程,9歲時她就練成了摸黑能穿針走線繡八仙圖的絕技。祖父和父親看她是個好苗子,便輪番給她講珠銹和漆藝,沈家絕技就成了她青春期的金科玉律。 1986年正是錦麗二十歲的生日,也是她一生的里程碑,祖父自那天起帶領沈家人興辦起了家庭副業。那時沈家住在廈門湖裡山炮台附近,駐紮在炮台的解放軍得知他一家人擅長刺銹,就將炮台里的部分空房子提供給沈家,承接技能簡單利潤低廉的刺繡來料來樣加工業務。由於海外的定單越來越多,祖父領著錦麗姐妹四處培訓繡工,從本村逐漸發展到同安縣嶝山一帶農家,規模從祖孫四人拓展到鼎盛時期的千餘人。祖父眼看刺繡產量日趨增加,每天領著姐倆駕船到村里收集成品,父親則負責將成品批發港台和東南亞。整整四年的打拚,雖然所得利潤不甚豐厚,但收穫與喜悅大大多過終年的艱辛。
初步發展
1990年在自己家的農舍,辦起了廈門錦龍工藝品廠,撐起了村路邊的一處民間家庭作坊。村里人大都記得這小作坊,看著年輕夫婦最初領著幾個少女飛針走線,都覺得眼前是好一幅活靈活現"錦繡圖"。由於海峽兩岸交流日益發展,小廠的閩南傳統珠繡遠銷台港澳和東南亞。祖母傳授的絕活有了用武之地,她靠手藝打開了資金原始積累的大門。為了進一步拓展市場,她於1992年初次進京考察,印象最深的是在故宮的金碧輝煌中看到了漆藝的華彩,於是回廈門同祖父商定開始製作漆線雕。但是,當時不堪承受市場經濟衝擊的傳統工藝美術行業,普遍面臨萎縮或倒閉,包括福建脫胎漆器廠和廈門漆線雕企業也同樣凋敝。錦麗再聰明再能幹,難道有力挽狂瀾扭轉大局的實力不成?最後全家決定關起門來進行研製。
更大成功
在初期的成功後又繼續試產試銷又整五年,多次參加北京和外省市的展會,使得在北方名不見經傳的"廈門漆線雕"浮出水面。2000年國慶節後,新成立的優必德公司贏得機遇。第一件漆線雕精品贈送世貿組織總幹事、第一份定單是江澤民出訪國外的禮品、第一位外國元首禮品贈送西哈努克主席、第一幅漆線雕創作《祖國萬歲》成為北京奧申委禮品。2002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系列活動,也許是沈錦麗及優必德公司的重大機遇。"賞評會"以百件漆線雕精品陣容,和三百年閩南瑰寶新姿,贏得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文化部、中國文聯、輕工總會、北京奧組委等部門的高度讚譽,贏得了賞評會主辦方國家文化部主管的中國文化信息協會頒發的"漆線雕藝術與品牌創新獎"。
2005年8月28日正式開業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漆寶齋是沈錦麗國際化邁出的重要一步。在這個堪稱北京較系統、較完善的中國傳統漆藝文化展示中心收藏、創作和擺設了許多中國漆藝的驚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