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遐熙

沈遐熙

沈遐熙(1921年3月-2003年9月22日),回族。1921年3月生於上海,江蘇南京人。

1938年到陝甘寧邊區從事抗日救國工作。曾任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三岔鎮回民國小校長、三岔鎮清真寺老。後在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任清真寺經堂教育掌學、二阿訇。

1948年任中共地下黨天水市清水縣工委書記,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工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遐熙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1年3月
  • 逝世日期:2003年9月22日
  • 籍貫:江蘇南京
個人履歷,幫助民眾,

個人履歷

1955年1月任甘肅省臨夏專區專員,到任後他邊熟悉情況邊投人工作。1月7日,代表臨夏地委、臨夏專署到臨夏市參加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大會,在會上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此後,他深人基層,了解情況,每到一處,平易近人,作風樸實,給幹部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影響。4月18日,臨夏專區編制委員會成立,任主任。
1956年3月5日,臨夏北源渠工程委員會成立,兼任主任。北源區域面積為264.93平方公里,十年九早,糧食畝產不足百斤,以種雜糧為主,民間流傳著“抬頭不見樹,滴水貴如油,尋柴刨地皮,十年九不收”的民謠。北源渠動工興建後,多次親臨施工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經幹部民眾歷時20個月的大幹苦幹,1957年10月北源渠終於建成通水,北源乾早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民眾生活得到了改善。
1956年8月,臨夏回族自治州籌備委員會成立,任主任,9月19日,主持召開臨夏回族自治州籌備委員會第二次擴大會議,通過《關於臨夏回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名額分配意見》,聽取了各縣關於宣傳成立自治州工作的匯報,討論了籌委會今後的工作任務。沈遐熙在講話中要求各級幹部認真作好各項工作,迎接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成立。11月13日至19日,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順利召開,作《陸夏專區七年來工作報告》,在大會選舉中當選為臨夏州州長。20日,臨夏州、縣、市幹部、各族各界民眾4萬多人在東校場集會,慶祝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代表臨夏州人民委員會在大會上講話。1956年11月,任中共臨夏州委第二書記、州長。
1957年5月24日,中共臨夏州委發出《關於開展整風運動的計畫》,並成立“整風領導小組”,任組長。在全州宣傳、文教工作座談會上,就黨群關係、黨的知識分子工作、幹部政策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對臨夏地區如何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落實意見。
1958年大躍進時期,任聯合辦公室副主任,到全州各地督促落實“大躍進”的情況,12月27日至30日,他前往和政縣買家集煉鋼廠基建工地視察,並前去爐子灘、鐵溝視察採礦情況。

幫助民眾

1959年,民眾生活已十分困難,但基層仍繼續“平調”,到處“搜糧”,以維持“食堂”。到臨夏縣馬集調查後,寫出《關於馬集公社算帳情況的報告》,在報告中提出對“打罵民眾、打擊報復、繼續“平調”和到處“搜糧”者,應公開嚴肅處理”。他到和政縣農村檢查時,發現人口大量外流,“浮腫病”、“非正常死亡”等情況普遍發生,立即向州委寫出《關於和政問題的檢查報告》,州委及時召開專門會議,專題研究和政縣及全州存在的相當嚴重的糧食問題,並批轉了他的報告。他帶領工作組深人社隊,盡力幫助安排民眾生活,制訂生產計畫,推動春耕生產。
1962年,中共臨夏州委為解決民眾生活問題,決定在農村實行“分戶大包乾”,他在基層看到民眾因飢餓造成的嚴重後果,討論決定時積極擁護。“分戶大包乾”後,中共甘肅省委、西北局以及中央委員會作出糾正決定,指出:“這是方向性錯誤,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鬥爭的問題”,沈遐熙也多次受到批評。
在1964年4月召開的中共臨夏州第二屆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州委常委。
1965年11月調任甘肅省計委副主任、省地質局副局長、代局長。“文革”中被揪斗關押,解除職務,臨夏造反派、“紅衛兵”押他到臨夏,在各縣(市)、公社召開的批鬥大會上巡迴批鬥,1966年10月18日,紅衛兵在紅園體育場召開萬人批鬥大會,批鬥中被打傷。
1978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1982年後任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代主任、會長、顧問。他還兼任過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中國一印尼經濟文化社會合作協會副會長、中國非洲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世界伊斯蘭教聯盟清真寺最高理事會理事等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六屆委員,第七、八、九屆常務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第五屆會長,第六、七屆顧問2003年9月2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