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沈蔚 (1916~1942) 原名朱鴻壽,學名朱錫范,抗戰初期改名黎明。出生於唯亭鎮一個貧民家庭。民國31年(1942)在日寇的“五一大掃蕩”中犧牲於河北省安國縣西張莊,年僅25歲。
早年經歷
沈蔚的祖父是唯亭鎮上一位中醫,家境尚可。後因祖父染上鴉片癮,家庭陷人貧困。民國10年(1921)到15年,沈蔚在鎮上國小讀書,成績優異,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學校破例免收他的學費直至他國小畢業。沈蔚是家中長子,生活的貧困迫使他很早就擔負起養家的重擔。在國小五年級時,他找了一份勤工儉學的工作,每天為唯亭水文站記錄蘇崑河的水位。他白天照常上學,起早貪黑到河邊準確記錄水位,每月將4元錢報酬全部交給母親貼補家用。國小畢業後,由於家境實在困難,無法再上中學了,他在當地當學徒。17年初春,12歲的沈蔚來到上海南市公義碼頭的震昌木號當學徒。他把少得可憐的學徒收入全部交給母親維持家用,供弟妹讀書。沈蔚參加木行的職工夜校,刻苦自學,並利用工余時間,如饑似渴地閱讀進步書籍。後積極參加上海的抗日救亡運動,成為上海“抗日救國會”成員。
參加革命
民國26年(1937)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沈蔚毅然北上參加八路軍。他在山西省洪洞縣馬牧村八路軍115師幹部學校學習。27年2月,115師奉命調離山西,沈蔚所在的幹部學校被合併到臨汾八路軍總部的隨營學校。4月,他被編人延安抗大第4期第1大隊第5中隊學習。12月,沈蔚作為八路軍前線記者團和《晉察冀日報》前線記者,深入敵後採訪,開始戰地記者生涯。28年初夏,沈蔚到達冀中抗日根據地,參加《冀中導報》復刊工作,並擔任冀中通訊社(31年3月正式改稱為新華社冀中分社)副社長,同時擔任冀中導報的編委委員、記者科長。
沈蔚在深入民眾采寫新聞的同時,還為當時冀中根據地黨報通訊工作的開展做出了突出貢獻。1940年到1942年春,冀中通訊社每年召開兩三次由各縣通訊員骨幹參加的通訊工作會議。作為分社的主要業務領導之一,沈蔚總是熱心地給通訊員講解新聞的基本知識,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新聞採訪和寫作中的問題,啟發大家研究。在艱苦的戰爭歲月中,冀中分社還堅持出版了新聞業務刊物《通訊與學習》,沈蔚不僅負責具體計畫、組織和審定稿件,還親自撰寫文章,在新聞業務和理論方面給廣大通訊員以悉心指導。在處理記者和通訊員來稿時,沈蔚非常認真負責,經常通宵達旦地編輯修改稿件。他說,即使不能採用的也要爭取每稿必復,告訴作者我們需要哪些方面的稿件,鼓勵他們繼續多寫稿。
英勇犧牲
1942年4月底,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了大掃蕩,他因身患肺病,被安排隨軍轉移,但他謝絕照顧並表示反“掃蕩”正是學習鍛鍊的好機會,他要求和冀中人民戰鬥在一起,把民眾英勇鬥爭的事跡和風貌采寫下來,報導出去。他曾被俘但未吐一字,堅守黨的秘密,後被營救出獄。
民國31年(1942)春,日本侵略軍對冀中平原根據地進行“五一大掃蕩”。沈蔚所在部隊駐地—安國縣西張莊被日寇包圍,沈蔚在突圍戰鬥中英勇犧牲。當時還未結婚,在1942年5月時只是和劉達風同志(當時在冀中婦聯工作)剛剛訂婚。
為紀念沈蔚烈士,呂正操將軍題詞:“學習沈蔚同志刻苦勤奮的革命精神,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見圖58)程子華將軍撰文評價:“沈蔚同志的短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追求真理,勇於實踐,實事求是,堅持原則,勤奮刻苦,忘我工作;嚴於律己,寬於待人,誠摯熱情,謙虛謹慎,尊重別人,愛護同志。是新聞工作者的光輝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