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祿政

沈祿政

人大經濟學研究生,7年網際網路從業經歷,專注於新媒體行銷與移動網際網路。歷任Netesion市場總監、博易網北京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創建北京江泰時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後被併購退出。是資深移動網際網路行銷人,知名網際網路行銷專家。對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研究、新媒體、和社會化產品行銷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祿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主要事跡,個人作品,書籍,文章,最新觀點,

主要事跡

為《哈佛商業論壇》、《廣告大觀》、《網路信息》、《廣告導報》、《通信企業管理》等多家媒體撰稿,是艾瑞網、易觀國際、梅花網、移動Labs等諸多著名媒體的特邀專欄特約作者,專欄文章受多次推薦。同時任職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諮詢顧問。

個人作品

書籍

《經濟學在身邊》、《在網路中修行》

文章

《規範化是微博當下重點》、《微博行銷良幣回潮》、《微博轉型精英弱化》、《興趣圖譜與社交圖譜殊途同歸》、《封閉蘋果內的開放世界》、《評論是微博撬動草根用戶的支點》、《CRM重生的命門在Social network》、《Ipad不拯救平媒,而是平媒自我救贖》
關於他的文章:社會化網路行銷不能只依託技術
社會化網路的基本功能是“匯聚”,匯聚內容、匯聚人群。人群是脈絡,內容是肌理,這二者的聚集構成了立體、生動的社群網路。在社會化網路中人群與內容二者缺一不可,互為唇齒。如果把社會化網路理解為人體的血脈系統,人群就可以理解為血管,內容就是血管與血管間傳遞、輸送的血液,當然血液的成分非常複雜,這就是內容的多樣性。同時動脈血與靜脈血卻有著相對清晰的區隔,這就像不同類型的用戶偏好不同類型的內容,是用戶決定了內容的類型。
社會化網路的這個特徵,決定了社會化網路行銷本質上就是對人群、內容的理解、影響。問題是人群與內容是兩種完全不同目標主體。如果著眼於內容,技術就是不二選擇,只有技術手段才能將海量內容歸類、精煉,並創造類同、能引發普遍用戶共振的內容。技術手段在社會化網路行銷中扮演的是絕對理性的角色。另一方面社會化網路中的用戶確實是感性的。社會化網路將更大的主權賦予了用戶,用戶能依照自我的意願建立人際網路結構,並決定其中的內容(如果網路中的某些人提供的內容經常與用戶喜好相悖,這些人就會被用戶邊緣化,直至被清除出用戶自己的網路)。同時用戶雖然有共性,但確實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個體,如果要與這些個體建立更為持久、穩固的關係並最終獲得影響力,只能通過情感的互動,通過人文關懷才能達成。
從這個角度看,技術手段與人文關懷在網路行銷的套用上相互依承又互為矛盾,這一對矛盾也是整個網路文化的最根本矛盾。網路首先是一種技術,它從誕生那一刻起到發展的每一階段,都帶有濃重的技術色彩。不僅網路是一種技術,由此延伸的深度服務亦是依託於技術之上,社會化網路也不例外。
現在看似有效的社會化網路行銷手段更多的是依託於技術,數據挖掘就是技術的一個集中體現,在網路廣告時代,數據挖掘是提升網路廣告效果、降低廣告成本最有效的手段。通過數據挖掘能非常理性的判斷社會化網路中傳播的內容特徵,能判斷用戶行為模式甚至是用戶的心理狀態,通過關聯及推送技術又能將配對相對吻合的內容和用戶。
但是社會化網路行銷中採用的技術本身並不關注人,而是關注人的行動。然而,任何一種技術,從它走出實驗室走向實際套用的那一刻起,就應該要具有“人文”的色彩。而社會化網路從根本上說就是人化網路,首先要面對的是人文性。無法單純採用技術手段期望能和用戶建立起人化的關係。

最新觀點

移動終端是視頻網站發展的催化劑
Facebook流失的桌面用戶很難再回歸
流量經營可以將流量貨幣化
被高企的社會化網路精準行銷
電商市場趨於完全競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