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炳光

沈炳光,男,1922年出生於閩南詔安縣西沈村,畢業於詔安師範、福建音樂專科學校。1947年偕妻黃任芳赴台灣發展,先在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任職,不久便被“借”到台北師範專科學校籌建音樂師範科任教十一年,為台灣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音樂師資。1958年,夫妻受聘到南洋執教,先後定居馬來西亞、新加坡。1948年為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創立音樂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炳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詔安縣西沈村
  • 出生日期:1922年
  • 畢業院校:詔安師範
  • 職稱:教授
概述,生平簡介,合唱音樂之父,

概述

沈炳光教授祖籍閩南詔安,“走遍天涯海角,難忘故國山河,振興中華是炎黃子孫的共同使命。”這是閩籍華人、國際樂壇作曲大師沈炳光教授的感言。他創作的歌曲不計其數,如:《美麗的拉讓江》、《雲頂小夜曲》、《寡婦山翠千重》、《美麗家園》、《處處是天堂》等等,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冬夜夢金陵》、《牧童情歌》,至今仍在傳唱,受到歌迷們的喜愛。

生平簡介

他現有兒孫二十人,分別是美籍、澳大利亞籍、英籍、馬來西亞籍,堪稱國際大家庭。由於兒孫們居住分散,平時要見面很難。這次他帶著兩個女兒、女婿、大兒子及大兒媳、二兒子和一位外孫女回來,他們都是第一次回故鄉。這次在詔安看到了祖屋、祖墓和他小時讀書的學校,兒孫們很動情,洋媳婦、洋女婿都認真地錄了像,說是要把它帶回到居住國,讓未能回來的親人也有機會看到祖籍故地的風光。
沈炳光聲樂作品已出版六本,CD、VCD出了四個專輯學生遍布東南亞及台灣各地,近年來多次在新加坡和台灣舉辦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特別是夫人善作歌詞,五十多年來婦詞夫曲、詩樂和鳴,成為藝壇佳話。
沈教授對這次連戰和宋楚瑜大陸行感到欣慰。他認為,這完全體現了台灣的民心。他說,在台灣搞“台獨”的是極少數人,台灣沒有條件獨立,也不應該有獨立的想法。他對這二十幾年來中國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震驚,他希望兩岸中國人攜起手來,共同創造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的輝煌。 80多歲高齡的沈教授,一頭銀髮,滿臉慈善的笑容。他談吐儒雅,思維敏捷。他表示,這次攜兒孫回來尋根是趁自己還走得動,帶著孩子們回來認識故鄉的路,認識祖籍故土的親人,讓他們永遠記住自己是炎黃子孫,不忘中華。

合唱音樂之父

1947年,沈教授應聘到台灣台北師範專科學校任教,並籌創音樂師範科。在台灣的11年裡,沈教授為台灣樂壇作出了巨大貢獻。1952年,他任台灣音樂學會籌備委員,並出任第一屆理事。四年後,出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音樂委員會主任,1957年受聘為台灣“教育部”美育委員會委員,同時受命協同申學庸教授籌創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同年被聘為“三·廿九”青年節萬人混聲四部大合唱暨三百餘人的樂隊總指揮;同年6月29日,他個人首次作品專場,也在台灣交響樂團的熱烈支持下舉行。
沈教授留台期間,致力於合唱教學與推廣,播下了台灣合唱藝術的種子,並使其茁壯成長。現今許多台灣著名的合唱導師及指揮,都是沈教授當年的學生,因此台灣音樂界把他譽為“合唱音樂之父”。對於這一成就,沈教授心裡不無感慨。最令沈教授感到自豪的是,在其眾多學生中,有人繼承了他的志願,不僅從事音樂工作,也負起傳播、教育後輩的責任,如現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戴金泉先生、台灣交響樂團團長陳澄雄先生都是沈教授引以為榮的門生。
1958年,沈教授離台赴當時的英屬地北婆羅洲任教,並從事當地民謠採集與整理的工作,1963年8月代表當地文化團出席新加坡政府主辦的首屆東南亞文化節,指揮該團於國家劇場的演出。1966年,沈教授創作的《蘇嘉麗啊,蘇嘉麗》(Sugali Sun Sugali)新型歌舞劇在現在的沙巴首府哥打京那馬魯沙巴學院湯堡大禮堂首演,這部歌舞劇根據當地的傳奇故事改編,並獲得當地教育部頒獎。1968年,沈教授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研究獎學金赴美研究音樂,之後又赴加拿大日本、台灣、香港考察各地音樂教育。1970年,沈教授出任沙巴哥打京那巴魯建國中學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