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岳瑞,船舶動力專家。開創了中國自行研製大功率低速柴油機的先河,譜寫了大功率高速柴油機在中國自行設計的歷史。晚年,致力於新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斯特林發動機(熱氣機)實驗室。為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船舶動力研究事業、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簡介,簡歷,生平簡介,背景,出任重慶中國內河航運公司主任工程師,留學並回國,主要科學技術成就,東風號,大功率高速柴油機,中國第一個斯特林發動機(熱氣機)實驗室,上海國際海事技術會議的發起人之一,開發華東風能,評價,主要論著,
簡介
沈岳瑞,高級工程師。浙江鎮海(今寧波)人。1935年畢業於吳淞商船學校輪機科。1948年獲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皇家學院機械輪機工程碩士學位。曾任上海招商局輪機員、中央大學助教、重慶內河航運公司主任工程師。建國後,歷任上海船舶修造廠副廠長、總工程師,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第三屆常務理事,中國內燃機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第二屆常務理事。是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48年在英國完成高Gr、Pr數範圍的自然對流傳熱研究工作。
簡歷
1930年 畢業於上海市招商公學。
1935年 畢業於上海市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輪機科。
1935-1937年 任上海國營招商局輪機員。
1937-1938年 就讀於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高級機械班。
1938-1942年 任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助教。
1942-1944年 任中國內河航運公司主任工程師。
1944-1945年 任重慶大明實業公司副總輪機長。
1950-1953年 任上海船舶修造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53-1961年 任一機部船舶工業局第二船舶產品設計室副主任;船舶產品設計院四室主任兼院副總工程師。
1961-1963年 任國防部第七研究院第703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63-1988年 任第七研究院第711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88年 退休。
生平簡介
背景
出任重慶中國內河航運公司主任工程師
1943年,沈岳瑞離開中央大學,出任重慶中國內河航運公司主任工程師,開始致力於中國船舶動力研究事業。由他主持設計和製造了12艘內河煤氣機機動船,開闢了重慶至南充的航線。該航線洪水期一度航行至廣元,主要為前蘇聯承運戰略物資——鎢砂。當時沈岳瑞親自考察了嘉陵江的航運條件,為順利通航奠定了基礎。
留學並回國
1944年,沈岳瑞考取了公費留英。翌年,在英國杜倫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王家學院造船機械系深造,從事熱傳導學習研究。1948年獲杜倫大學套用科學碩士學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一顆愛國之心驅使著他,回到闊別三年的故土,立志把學到的知識奉獻給祖國。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回國後,沈岳瑞出任上海招商局船務處正工程師,負責美制登入艇的修理工作。南京國民政府撤離之前,沈岳瑞受當時中共地下黨員朱穀人的影響,積極參加上海招商局的護船、護廠工作。1949年5月,為了保住設備精良的登入艇修理船不被國民黨拖走,在上海船廠工人的配合下,他利用職務之便,對招商局上層人士開展工作,以需先行進塢檢修才能去台為名,最終保留下這艘修理船。
上海解放後,為了支前運輸,市軍管會華東地區船舶建造委員會決定建造一批內河船舶,組建了船舶建造處。辛一心任處長,沈岳瑞任副處長兼工程科科長。在上海市總工會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僅一年多的時間就組織和動員了當時留在上海的造船和造機工業力量,建造了多種型號的拖輪、機帆船和駁船,共14400噸,圓滿完成了支前任務。
在華東造船的任務完成之後,沈岳瑞被調任上海船舶修造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53年一機部船舶工業管理局成立船舶產品設計處,沈岳瑞任副處長(1955年更名為第二產品設計室,沈岳瑞任副主任)。1954年由他領導並參加研製的中國首台船用中速柴油機6187C型在上海求新造船廠試製成功,為中國自行研製船用柴油機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人才。1955年,沈岳瑞參與了我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沿海小港客貨輪“民主10號”的設計(排水量2600噸),該輪建成後處長辛一心與沈岳瑞均獲一機部產品設計特等獎。次年,沈岳瑞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夙願。
1957年,沈岳瑞被調船舶產品設計院四室任主任,負責船舶動力與設備的研製;擔負船舶工業標準化、系列化的制訂工作。通過他的不懈努力,促成船舶工業局第一次船舶工業標準化會議在上海召開,為建立我國船舶工業標準化體系奠定了基礎。
1958年沈岳瑞組織領導了中國沿海5000噸貨輪的動力系統的設計和研製工作,試製成功船用水管鍋爐和1767千瓦船用單流式蒸氣機,裝備了“和平25號”貨輪。這是當時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最大的海輪。
在此期間,為提高中國船舶動力的研製水平,沈岳瑞還組織了柴油機科技人員配合自蘇聯引進的多種艦用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機的仿製和技術服務,在仿製工作中提高了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
東風號
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萬噸輪(“東風號”),為其配套的主機7ESDZ75/16OA船用低速柴油機,1958年在沈岳瑞和孫全柱的領導組織下在滬東造船廠投入研製。在克服了重重困難,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之後,該機於1965年6月通過鑑定,用作“東風號”主機。
在711研究所工作期間,沈岳瑞作為該所技術總負責人和行政
副所長,為研究所的科技發展和船舶動力試驗基地建設作出了貢獻。他曾一度到四川“三線”工地工作;其後,為了大功率高速柴油機K48E的研製,而返回上海。
大功率高速柴油機
大功率高速柴油機,屬高新技術,在中國從未有過自行研製的歷史。艦船用機技術要求很高,在發動機類型中其複雜程度與航空發動機相似,國外均屬保密技術,必須自力更生進行大量基礎研究,才能成功。沈岳瑞根據其早年從事航空發動機的工作實踐,認為不能用當時流行的邊設計、邊試製的方法去研製。在他的倡議下主管部門為711研究所配備了基礎研究設施和試製工廠。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量資金投資於“三線”建點上,關於K48E的研製,上海方面只能因陋就簡,克服重重困難,建立必要的設施,配置急需的設備。在研製的關鍵階段,沈岳瑞不顧“文化大革命”中的混亂,同工人一起食宿於試製工廠,隨時解決研製中出現的技術問題。通過不懈努力,終於在1977年把三台K48E主機安裝在海軍3110號飛彈快艇上(航速達44.5節),歷經多次試航,獲得滿意結果。同年,沈岳瑞被授予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85年該機通過技術鑑定,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K48E大功率高速柴油機,雖因海軍造艦計畫變更而未成批生產,但整個研製過程表明中國自行研製這種高性能大功率柴油機是有能力的。研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可為今後自行研製同類機型提供有益的借鑑。
中國第一個斯特林發動機(熱氣機)實驗室
斯特林發動機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行一次。1984年在上海召開第二屆會議,作為東道主,他主持了會議。此後相繼在羅馬、東京、南斯拉夫、荷蘭舉行會議。1984年底,在舊金山IECEC (美國主辦的能源會議)會議上,他會同朱煒青、徐禮雲等聯名發表《斯特林發動機用於開發中國家實現農村電氣化》的論文,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贊同。在以後的會議中成為斯特林套用前景的討論熱點之一。熱氣機可廣泛用於機車、運輸車輛、船舶潛艇及航天等領域;利用分散的生物質能,通過小規模分散發電的方式,可緩解廣大農村電力之不足。為此,他呼籲國家應重視熱氣機的研究和開發。1986年沈岳瑞與國內同行共同發起成立了熱氣機研究會,現已有十多個單位,百餘人從事熱氣機的研究,推動了中國熱氣機事業的發展。
上海國際海事技術會議的發起人之一
沈岳瑞是上海國際海事技術會議的發起人之一。自1981年起,兩年一屆的國際海事會議在中國舉行,沈岳瑞先後四屆擔任海事盛會的中方主席,為我國船舶工業的國際交往作出了貢獻。
沈岳瑞是全國人大三、五屆人民代表,上海市人大三、四、八屆人民代表。由於這個經歷,使得他在職時考慮問題不僅限於“總工”的事,還要留意人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如農村能源、長江口的整治、華東能源的綜合開發等等。退休之後,使他丟棄不下,忘懷不了的就是這些在擔任人大代表期間的未競心愿。
作為一名從事科學研究事業數十載的老科技工作者,憑藉他在青年時期多年的航海經歷而熟悉我國海港和航道情況,深感上海港因長江口攔門沙淺灘阻遏而不能行駛大型海輪,嚴重影響了上海的發展和長江流域的開發。在八十年代中期,他任中國能源研究會華東區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分管新能源學科委員會的工作。對華東潮汐能作過調查研究,認為可以利用潮汐能開闢上海通海深水航道。1989年在上海市科協提出利用長江口北支作為上海深水港區的建議,得到上海市科委的支持。1990年市科委給上海科學院下達《上海深水航道北支方案初步可行性論證》的軟科學
研究課題。沈岳瑞應邀參與了這項研究。在退休後的兩年中,他孜孜不倦查閱了大量河口泥沙運動的研究文獻,比較、分析了歷年來長江口海圖的演變過程。認為北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港,只要採用投資不大的堵沙措施,就能利用自然力形成深水海港。這一研究成果通過上海市科委專家評審,認為可以作為長江口治理比較方案之一,提供市領導決策參考。
開發華東風能
中國具有獨特的風水互補的氣象條件,大規模開發華東豐富的風能,可使江河枯水期缺少的水能,用風能彌補。在風力能間歇期,可用水電站撇水蓄能補足。據此,沈岳瑞對華東地區新能源開發提出風水聯網的建議。這一系統將使水能的備用裝機容量充分利用,從而構成強大的常規能源。這一建議在華東區域委員會成立十周年論文集中發表。
沈岳瑞是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與中國內燃機學會的發起人之一,歷任該學會的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等職。退休之後被選為兩學會的榮譽理事。
評價
船舶動力專家沈岳瑞,素以勤奮、嚴謹和無私奉獻而著稱。他作為博士生導師,為船舶動力研究事業培養了一代新人。身教重於言教。他的研究生,科技界的後起之秀金東寒談到他的導師時說:“沈總已到了古稀之年,但他的學術思想依然異常活躍,科學的追求依然執著,他以令人敬佩的勤奮和忘我的獻身精神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做出了榜樣”
主要論著
1 孟同.論科學人員應有的態度.重慶:民眾1942.
2 沈岳瑞.漫談工業管理.上海:中國造船.第2期.1950.
3 沈岳瑞.船舶產品的標準化與自動化.上海:中國造船,第23 期,1955.
4 孟同.怎樣提高產品設計的質量.上海:中國造船.第42期,1959.
5 沈岳瑞.近年來船用柴油機發展趨勢綜合論述.上海:內燃機,18期,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