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新

沈其新

沈其新 ,男,1950年10月出生,歷史學碩士。現為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共黨史碩士點學術帶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其新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0年10月
  • 職業:教授
  • 主要成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性別:男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領域,科研成果,課題,學術著作,學術論文,獲獎情況,社會服務情況,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沈其新 ,男,1950年10月出生,“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第一屆大學生,1984年師承著名歷史學家林增平教授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7年獲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7年就職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1991年晉升副研究員;
1997年晉升研究員、同年榮獲湖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中青年專家稱呼;
2000年榮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02年調入湖南大學人文系;
2003年擔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2005年晉升博士研究生導師;
2007年晉升國家二級教授。

研究領域

沈其新教授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文化哲學的文化結構理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系統論述了中華民族傳統凝聚力與當代凝聚力之間的傳承與升華的關係;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是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柱的系統闡述,探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基本格局與基本路徑。目前關注民族凝聚力構成的基本要素、核心要素及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之間的互動關係的研究。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精神之火——中華民族精神與當代青少年使命》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和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獨立學術專著《重塑輝煌——跨向新紀元的革命老區》與合著《鄧小平理論與湖南改革開放實踐研究》都獲得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編《湖南精神文明建設紅皮書》和《中華廉潔文化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都獲得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運用文化哲學文化結構理論撰寫的學術論文《簡論加強社會主義制度文明建設》(求索1999年第2期)被人大複印資料《精神文明建設》1999年第6期全文複印。文章在國內理論界率先提出了“三大文明”建設取代“雙文明”建設的學術觀點,有利於黨的理論創新。學術論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華民族凝聚力》在《求是》(2003年第15期)發表後,全國20多家報刊轉載,在國內理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已出版專著9部,在《求是》、《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周刊等學術理論報刊上發表論文60多篇。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重點課題《中華廉潔文化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05ADJ004)、獨立完成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課題《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升華》(01BKS006)、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發展研究》(04Z04)和一般課題多項。目前承擔教育部年度專項課題《中華廉潔文化與民族時代精神》(08JA710016)。

科研成果

課題

《中華廉潔文化與民族時代精神》主持
屬性:教育部2008年度專項課題(08JA710016);經費7萬元。
《中華廉潔文化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主持
屬性: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05ADJ004);經費12萬元。已結項。
《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發展研究》獨立
屬性:湖南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04Z04);經費1萬元。已結項。
《鄧小平理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升華》獨立
屬性:國家社科規劃課題(01BKS006);經費5·2萬元。已結項。

學術著作

《中華廉潔文化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主編。
《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發展研究》紅旗出版社2007年,獨著。
《當代中華魂——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與中華凝聚力升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獨著。

學術論文

⑴ 在國家級重點報刊學術期刊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9篇):
《學習型政黨: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鮮亮特色》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10期,第一作者。
《清廉: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典型品質》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11期,獨立。
《基層黨群關係與新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
《越南共產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革新》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年4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建國六十年中國共產黨改善農村民生的梯度演進及實踐效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年第6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11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清廉:先進性的重要體現》人民日報2005年8月24日理論版,獨立。
《“三個代表”與中華民族凝聚力》求是2003年第14期,第一作者。
《理論武器、政治保障、精神動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華民族凝聚力》人民日報2003年8月26日理論版,獨立。
近5年在CSSCI學術期刊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24篇):
《列寧廉潔文化觀的政治倫理解讀》學術論壇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
《中國馬克思學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內在統一性》內蒙古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
《新時期黨的反腐倡廉建設的制度效能》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中國特色文化軟實力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理論探討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
《試論“中國馬克思學”的四維建構》武漢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神會“中國馬克思學”的“實”》中州學刊2010年第2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特徵》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民族性與時代性的辯證統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鮮亮特質》蘭州學刊2010年第4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科學與哲學的辯證統一:中國馬克思學學科性質的自覺省思》學術論壇2009年第6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0.4全文。
《中國信心: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現實解讀》廣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4期,第一作者。
《“中國特色馬克思學”的雙重解讀與哲學對話》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
《馬克思學研究:文本重讀、學術對話還是現實反思》中州學刊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9.12全文;《高等教育文科學術文摘》2009.6全文。
《尋找中國特色馬克思學的理論自覺》內蒙古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
《論“中國馬克思學”創建的理論自覺》學術論壇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
《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制度效能》求實2009年第9期,第一作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增強》湖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
《廉潔奉公:民族時代精神的鮮亮特色》天府新論2009年第3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徑》求索2009年第4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建設的四大階梯式創新及其實踐效應》深圳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道路的成功實踐》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高等學報文科學術文摘2008.6摘登。
《論晚清封建廉吏對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傳承》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第二(第一是博士生)。
《論中華清廉精神的四大特性及其影響》江漢論壇2007年6期,獨立。
《清正廉潔: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鮮亮旗幟》湖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獨立。
《論廉潔文化與領導幹部作風建設》湖南師大學報2006年5期,第一作者。

獲獎情況

  1. 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精神之火——中華民族精神與當代青少年使命》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一作者;
  2. 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精神之火——中華民族精神與當代青少年使命》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第一作者;
  3. 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精神之火——中華民族精神與當代青少年使命》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一作者;
  4. 獨立學術專著《重塑輝煌——跨向新紀元的革命老區》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 兩人合著《鄧小平理論與湖南改革開放實踐研究》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 主編《湖南精神文明建設紅皮書》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一作者;
  7. 主編《中華廉潔文化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一作者;

社會服務情況

擔任湖南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委員會副會長;
擔任湖南省國際政治與共產主義運動研究會副會長;
擔任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