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一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詔安人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專職書畫家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書法、繪畫創作
- 代表作品:《迷彩人生第一課》、《童心》、《品若幽蘭——馮理達》
簡介,履歷,評論,
簡介
福建詔安人,清華大學藝術碩士,現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全國青聯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榜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沈一丹,是一位書法、繪畫兼擅的軍旅女書畫家,先後求教於沈鵬、劉大為、李鐸、杜大愷等名家。她的書法作品立意深邃,格調高雅,筆墨朴茂;工筆畫功底紮實,筆墨細膩,生動自然;人物寫意清新飄逸,形神靈動,富有情趣,形成了沈一丹書畫作品寓情於畫的獨特風格。
沈一丹參加國內外書畫大賽,多次摘得桂冠金獎。2004年7月獲首屆全國電視中國畫大賽工筆人物銀獎。代表作品包括《花樣年華》、《品若幽蘭——馮理達》、《迷彩人生第一課》等。
沈一丹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和公益事業,先後受邀出任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首屆中華女性書畫攝影大賽、首屆大學生模特大賽等大型活動評審,參與中華慈善總會等公益捐贈活動。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中國青年報、中華英才、中國婦女、中國書法等報刊曾多次報導沈一丹成長事跡,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台等地收藏。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友好使者,曾隨中國青年代表團先後出訪德國、日本、印度等地,其作品作為國禮,贈送國外政要。
履歷
先後求教於沈鵬、李鐸、劉大為、張道興等書畫名家。參加國內外書法大賽,7次摘桂冠,特別是1993年全軍書法大賽中,她的四尺小楷作品,獲得廣泛好評,被評為一等獎,也是獲得該獎項的唯一一位女性。 書法作品穩健中見飄逸,清新中多靈氣,師法碑帖又別具新意,尤以小楷最工,立意深邃,格調高雅,筆墨朴茂。
1986年作品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婦女書法篆刻展覽,是福建省唯一的入選作者。同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福建分會,成為全省最年輕的會員,福建省電視台作了專題報導;
1993年全軍書法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1995年獲北京國際書畫周書法一等獎;
1995年獲北京中國畫展二等獎;
1996年獲全國大學生書畫展銀獎;
199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曾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現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是全軍唯一一位既是國家級書協又是國家級美協的女會員;
1999年1月國畫作品《迷彩人生第一課》在全國第八屆“群星獎”評獎中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優秀獎,是全軍十名獲獎者中唯一一位女性。 1999年國畫作品《迷彩人生第一課》入選紀念建軍70周年全軍第九屆美展,在全國第八屆“群星獎”評獎中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優秀獎,人民日報等全國性報刊都曾報導。《工筆人物——彝 家女》入選世界華人書畫展;《童心情最真》獲“抗洪精神贊”全軍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
2004年7月獲得由中國美協和中央電視台主辦首屆電視中國畫大賽銀獎,同年還獲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人物畫展優秀獎,2004年底參加第二全國法制宣傳書畫展二等獎;
2005年8月獲中央電視台、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電視書法大獎賽金獎;
2006年當選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書法專業評審委員會委員,成為最年輕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專業評審委員會委員。
2006、2010年連續擔任中國——東協青年藝術品創作大賽評審,是評審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女評審。
《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中國書法》、《書法報》、《中國書畫報》、《美術》、《青年書畫》、《正大藝術》、《中華藝術家報》、《國畫家》、《美術嚮導》等全國性報刊都曾報導過沈一丹成才事跡和優秀作品。作品曾分別被送至美、法、俄、日等國家參加展覽和國際交流。
評論
沈一丹:一片丹心繪軍魂
一片丹心繪軍魂 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迷彩人生第一課》、《彝家女》,還有那張鋪滿了雲母粉的《知己知彼》。這些在全軍、全國屢獲大獎的畫作,是她10多年前的作品了。她的書法則在更早的時候就嶄露頭角。從13歲起,她就開始包攬福建省各級各類書法比賽的一等獎。第一次獲全軍書法比賽一等獎的時候,她才18歲,入伍還不到一年。中國書協副主席李鐸先生曾說,“我見過全軍有三個楷書寫得不錯的,沈一丹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書畫的功力與年齡大致成正比,但對於她卻是個例外。她還記得自己加入福建省書協時的年齡,“16歲,中學還沒畢業。”
在沈一丹位於海軍大院內的畫室里,記者見到了她的新作《品若幽蘭》:一個裝滿了各類醫學典籍的書櫃前,滿頭銀髮的馮理達將軍正仔細地翻閱著一本《免疫學原理》。在她的身旁,是一盆蘭花,花盆上寫著四個大字:蕙質蘭心。 為了畫這幅畫,她查閱了很多資料。她說,蘭花是馮理達將軍的最愛。這幅作品她數易其稿,畫了兩個多月才完成。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先生第一次看到以後對她說,你的水平又上了一個大台階。“這輩子做不了壞事了”父母是商人,家裡的兄弟姐妹中也沒有一個學過書畫。可打小起,與書畫有關的任何機會,沈一丹一個也沒有漏掉過。6歲開始自學書法,學校里大大小小的比賽全是一等獎,“就是一寫完就被老師拿去貼在黑板上的那種。”12歲開始真正有老師輔導,半年後她就拿到了福建省中學生書畫大賽一等獎。
接下來的幾年,這名剛剛十幾歲的中學生拿了幾乎所有她參加的書畫比賽的一等獎。連續三次獲得福建省中學生書畫大賽一等獎,作品入選《首屆全國婦女篆刻比賽作品展》,隨後又被福建省書協破格吸收為會員。一切都太順了!但她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我從來不會歡呼雀躍,無論獲了多少獎,我覺得都像萬里長徵才走完了第一步。”最早的時候,她被學校里的同學稱為“一等獎專業戶”,很多人都以得到她的一張字畫為榮。上初一時,福建省電視台要拍一個關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專題片,因為她書法寫得好,記者還專門來到學校採訪了她。片子播出以後,沈一丹立刻成了方圓百里的名人。一位老師跟她開玩笑說:“一丹,你這輩子做不了壞事了,因為走到哪兒誰都認識!”
那時候,她的夢想卻是當一名海軍,因為“那樣就可以穿上白藍相間的海魂衫了”。她曾不止一次地構想過自己加入海軍的場景,也曾經自己縫製軍裝偷偷穿上過過癮,直到那一刻真的戲劇性地來臨。
有一天,一位負責徵兵工作的漳州軍分區領導在縣武裝部的辦公室里看到了沈一丹寫的條幅,便問這是出自哪位書法家的手筆。當得知作者是一位女中學生以後,愛才的首長竟堅持要讓她入伍從軍。
她到現在還記得那位領導:“當時父親不願意讓我參軍,他就親自來做父親的工作。我們家住在小胡同里的老宅院,汽車都開不進來,他走著七拐八拐最後還是找到了。”就這樣,沈一丹如願以償穿上了軍裝,成為一名海軍戰士。這個故事也一度傳為佳話。“我就要考這個!”軍隊不只有海魂衫。在“遙遠”的寧波港,等待著沈一丹的還有嚴苛的軍事訓練:緊急集合、拉練、打靶、五公里越野。
那時的沈一丹,身體精瘦,“小胳膊細得嚇人”,但她硬是堅持了下來。緊急集合時的慌亂、狼狽,晨操過後的筋疲力盡,都讓她記憶深刻。這些也成了她日後繪畫中的一個重要素材。
重拾畫筆是在入伍後的第三年。那一年,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招生簡章下發到部隊,但凡在藝術有一定基礎的軍隊幹部都可以報考。沈一丹很興奮,但自己不是幹部,只是個戰士,怎么辦?細心的她發現在招生對象的後面還有一個小括弧:另招6名委託代培學員。這幾個字讓她相信自己或許有一絲希望。幾天后,站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的辦公室里,沈一丹指著這幾個字對接待她的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說:“我就要考這個!”但得到的答案卻是:委託代培學員也必須是幹部。她並不死心,仍往返於各大單位找軍藝甚至海軍的領導苦苦求情。這樣跑了一個多星期,最後劉大為主席被她感動了:“好,你就過來進修吧!”後來,沈一丹才知道,像這樣的進修機會,即便是軍隊幹部也很難得到。進修結束以後,她回到部隊,提了乾。1995年,她再次報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導師還是劉大為。
在軍藝,她學的是工筆畫。由於有良好書法的功底,她上手得特別快。但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往往一幅畫辛辛苦苦畫了一個月,卻總覺得不順眼,“如果把這裡再處理一下效果會不會更好?”於是,毀掉重畫,直到滿意為止。為了畫一幅海軍講解員正在進行軍事講解的作品《知己知彼》,她找來一大堆軍事資料研讀了半個多月。如何用國畫的手法畫出軍艦、飛彈的金屬質感,她又綜合運用了多種繪畫技巧進行嘗試,使畫作的色彩、亮度等達到最佳的效果。
這種畫法,注定讓她畫得很慢,但可以說,每一幅都是精品。
沈鵬:朝飲木蘭之墜露
沈一丹君把她的書畫展命名為“碧海丹心”,我感到很有意味:有色彩,有形象,把自己的名字與海軍連在一起了。還有她給自己的畫室題名“沐蘭軒”,單看“沐蘭”便感受著蘭花的幽姿。待細看,分明暗含著“花木蘭”,“木”字左旁的三滴水,既是“沈”,也有“海”。虧她這番琢磨,中國語言文字真妙!我認為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墜露”,也很可以為她的“沐蘭軒”作註解。
她早就夢想當一名海軍。是不是因為家鄉福建詔安靠海,從小有了“穿上白藍相間的海魂衫”的浪漫情結?她的願望果然實現了!偶然被一位負責徵兵的領導認中。但那原因,卻是因為一丹的書法寫得好。原來她從六歲開始拿毛筆,便顯示了良好的書法素質,13歲起獲省內各級各類書法一等獎,18歲獲全軍書法比賽一等獎,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2005年全國書法電視大獎賽我為她頒發金獎的情景。
當然我並不主張單從“獎”看一個人的成績,還要看實際的高度,看發展的“潛質”。沈一丹嶄露頭角的早已不僅是書法,她經過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在中國畫方面也展示了創作才能。如果不是較深的楷書功底,要穩健、靈活地勾勒像《八十七神仙卷》、《群仙祝壽圖》這樣的巨作,可不那么簡單,她在學院學習期間完成這份作業,為今後的繪畫創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書法的“用筆為上”與中國畫的“骨法用筆”在她身上很好地體現出一致性。
風格是人。一丹楷行書婀娜中寓剛健,端莊中有靈動。風格的形成與天生素質有關。但是經歷了部隊的操練、跌打,也不能不對她的秉性產生影響,進而在書法中有所反映。在這一點上,把她的早期畫作《迷彩人生第一課》與她的書法並在一起欣賞,從中找尋二者異同,也不失一種樂趣。
楷書,被公認為學書法的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有點像繪畫中的素描、寫生。素描、寫生是繪畫基本功夫,也可以是獨立創作。楷書與此相類。在沈一丹,楷書已有了一段不短的創作期,有的作品表現為行楷,或進而寫行書。可喜的是她雖“熟”而不“俗”,這種狀態繼續下去,多讀書,增長閱歷,必有大成。
練書法是不是也可以不把楷書當基本功?前人有主張“從篆書入”,理由是篆書年頭最久遠。此說未必令人信服。倒是從筆法的意義,真、草、篆、隸都是“一筆”,都相通。篆書的中鋒渾厚耐看,造型古樸,所以“從篆書入”未嘗不是一個路子。
學書還有一些引發爭議的問題。比如大楷與小楷,從哪個入手?兩種主張都有。恐怕也同上述“楷”、“篆”之爭一樣,要看個人的愛好而定,不必拘泥一格。宋代米芾說“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張顛教顏真卿謬論。”米老還舉“太一之殿”為例,“豈可將‘一’字肥滿一窠以對‘殿’字乎?”以我的理解,“展令大”與“促令小”指字的風範而言,並非簡單地指字形大小。再是,傳為張旭教顏真卿《筆法十二意》所謂“大字”、“小字”可能實指“大楷”、“小楷”,。寫大楷要有小楷的韻味,寫小楷要有大楷的氣勢。還是蘇東坡說得好:“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找出各自的難處,然後知難而上,使創作進入更加自覺的狀態,自然會成就一番新氣象。沈一丹楷書,無論大小,都比較耐看,不為奪人眼球而造聲勢。
以上隨感,與讀者交流。在一丹,當海軍和從事書畫,兩個願望很早實現了。於是我想到她今後會有更寬廣也更難的路程。據我了解,她作畫、寫字都比較慢,不輕易出手。這裡有個人的習慣驅使,聯想當前浮躁風氣之熾,希望她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