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正在前線戰鬥的18歲英軍士兵沃爾特·巴特勒給其威爾特郡老家的未婚妻愛米寄出一張明信片,告訴她自己一切平安。但這張明信片寄出後卻從此石沉大海。沃爾特在殘酷的戰爭中倖存下來。1919年戰爭結束後,沃爾特就立即回家,和愛米正式結婚。之後,他們一起移居到倫敦,並在1920年生下女兒喬伊斯。1978年愛米去世,享年81歲。1979年,82歲高齡的沃爾特去世。令人驚訝的是,90年後,郵遞員馬丁·卡依發現一張泛黃的明信片,標註的日期居然是1917年。在克勒恩歷史協會的幫助下,馬丁根據明信片上的地址和姓名,設法找到了沃爾特夫婦倆現年86歲的女兒、退休公務員喬伊斯·哈爾伯特。她高興得仿佛跳到了月球上。這張珍貴的明信片最後寫的日期是1917年5月11日,但明信片上蓋的郵戳日期卻是1915年7月28日。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的歷史檔案專家西蒙·羅賓斯分析,原因可能有多個——可能這批軍用明信片早在分發給士兵的2年前,就已經提前蓋上了郵戳,要么就是郵局工作失誤蓋錯了日期;但也有可能是戰場上的沃爾特本人將時間弄混淆,或者故意將時間寫錯迷惑敵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沃爾特·巴特勒
- 國籍:英國
- 逝世日期:1979年
- 職業:士兵
- 性別:男
1917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正在前線戰鬥的18歲英軍士兵沃爾特·巴特勒給其威爾特郡老家的未婚妻愛米寄出一張明信片,告訴她自己一切平安。但這張明信片寄出後卻從此石沉大海,再也沒能寄到愛米手中。令人驚訝的是,90年後,這張失蹤多年的“一戰情人卡”竟再次神秘現身,終於送到沃爾特夫婦的女兒手中。
一戰明信片石沉大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多塞特郡兵團18歲英國士兵沃爾特·巴特勒正隨部隊在西部戰線作戰。1917年5月11日,他在前線給老家威爾特郡克勒恩市的未婚妻愛米·西克斯寄出一張明信片,告訴她自己一切平安。 然而,由於當時軍方對戰時通訊進行限制,士兵在寫信時只允許寫下最基本的訊息,以免不慎向敵方走漏了部隊的關鍵情報。但這張明信片發出後卻從此石沉大海,再也沒能寄到愛米手中。 慶幸的是,沃爾特在殘酷的戰爭中倖存下來。1919年戰爭結束後,沃爾特就立即回家,和愛米正式結婚。之後,他們一起移居到倫敦,並在1920年生下女兒喬伊斯。隨著時間流逝,他們早已將當年那張戰場上寄出的明信片忘得一乾二淨。1978年愛米去世,享年81歲。1979年,82歲高齡的沃爾特去世。
令人驚訝的是,90年後,失蹤多年的“一戰情人卡”竟再次神秘現身。2007年2月8日,威爾特郡其配恩哈姆郵局收到一批普通郵件。當郵遞員馬丁·卡依整理這些郵件時,他忽然發現,一張泛黃的明信片上標註的日期居然是1917年。
隨即,在克勒恩歷史協會的幫助下,馬丁根據明信片上的地址和姓名,設法找到了沃爾特夫婦倆現年86歲的女兒、退休公務員喬伊斯·哈爾伯特,並發現她目前仍住在克勒恩市。馬丁回憶說:“當我們和喬伊斯取得聯繫並告訴她這件事後,她高興得仿佛跳到了月球上。我們只能推測,它可能是在郵遞過程中遺失在了兵營里,或者被藏進了某個建築物的夾層中。”2月14日,馬丁終於將這張具有歷史意義的明信片送到喬伊斯手中。 郵戳和落款日期差2年 然而,這張珍貴的明信片上卻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比如,沃爾特在明信片最後寫的日期是1917年5月11日,但明信片上蓋的郵戳日期卻是1915年7月28日——前後相差近2年。這一矛盾的日期令許多歷史學家也感到費解。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的歷史檔案專家西蒙·羅賓斯分析,原因可能有多個——可能這批軍用明信片早在分發給士兵的2年前,就已經提前蓋上了郵戳,要么就是郵局工作失誤蓋錯了日期;但也有可能是戰場上的沃爾特本人將時間弄混淆,或者故意將時間寫錯迷惑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