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述,形態特徵,飼養,習性,
概述
種類:台灣地區計有魚種 6種
生態:群游性,肉食,以水生昆蟲及小型魚介貝類為食。
形態特徵
魚體延長而側扁,呈長橢圓形,背部與腹部輪廓皆為弧形。頭屬中小型,眼大,口大且斜裂。頜骨、鋤骨和齶骨皆有絨毛狀牙齒,有些魚種連舌上也長有牙齒。眶前骨及前鰓蓋骨具有細齒或小棘。後鰓蓋骨下緣部則無棘。覆蓋全身的鱗片為圓鱗,容易脫落,頰部及鰓蓋有一或二列鱗片。具側線,有些側線單一而完整,有些則分裂成兩段。有兩個背鰭,皆有深缺刻,有些魚背鰭分離, 第一背鰭有一根倒刺,其後有硬棘6-7枚;第二背鰭則有1枚硬棘與7-11條軟條。臀鰭有3-6枚硬棘與7-11條軟條,尾鰭為叉形。
飼養
玻璃魚如同其名字那樣,玻璃魚通體透明,能清晰地看到骨架和部分內臟。玻璃魚中有兩個品種的魚比較常見,即印度玻璃魚和沃氏副雙邊魚,其中沃氏副雙邊魚的體型較大體長為20厘米,但在飼養條件下即使正確哏餌能達到這般體長的也是萬里挑一雖然玻璃魚如今在公共水族館裡已極為常見,但人們在剛開始飼養這種魚時,卻覺得它們是披著神秘外衣的。大家都認為玻璃魚難養,從某種程度上講,也的確如此。儘管它們性情溫和,但普通混養水族箱裡魚類熙攘的“大都市”環境對它們並沒有好處它們更喜歡專用水族箱的那份寧靜。可用75厘米規格的水族箱來飼養玻璃魚,選用熔岩碎片鋪設箱底,布置出深色背景:不要用泥炭塊,那會使水酸化,而玻璃魚喜歡中等硬度的弱鹼性水質。在將玻璃魚引入水族箱之前,應植入繁茂的水草,使水族箱的環境發展成熟:要選用耐鹽性好的水草,因為在水族箱裡每11升水加入5~10克的飼養鹽會對玻璃魚有好處。玻璃魚生性有點羞怯,剛被放入水族箱飼養時可能會躲藏起來,不過一旦它們覺得安全了,就能越來越頻繁地看到它們的身影。玻璃魚具有領地觀念,會花上一點時間劃分出各自的領地,但一旦領地確定下來,便不會再出現什麼問題。
印度玻璃魚和沃氏副雙邊魚這兩個品種都能吃加工餌料,但光餵食加工餌料還不足以維繫它們的生存,餌料中還應包括小型的無脊椎動物和冷凍餌料。有時會很難確定出合適的餌料搭配方案來飼養好這些小傢伙。有飼養者給他的玻璃魚安排了這樣的方案:每天餵食鮮活的水蚤和紅蚯蚓,以冷凍餌料和加工餌料作為補充,結果他的玻璃魚就飼養得比較成功。只要餌料搭配得當,種類多且富於變化,印度玻璃魚就很容易繁殖。要用飼養在同一個水族箱裡的幾對魚來繁殖,而不是僅僅其中一對。讓陽光照射到水族箱上、稍稍提高水溫或是添入一些淡水,都可以誘使魚兒產卵。如果這些方法不能奏效,可將親魚分開幾天。雄性印度玻璃魚的背鰭和臀鰭上鑲有藍邊,雌魚身體的黃色更深一些,如果仔細察其內臟(很容易觀察到),會發現雌魚魚票的前端呈圓形(雄魚的魚鰾較尖)每個產卵地點都會有大約6粒魚卵粘附在水草上(爪哇苔蘚能很好地起到這個作用):產卵過程會持續進行,直到每對親魚產約200粒卵為止。雖然親魚不會留意到魚和仔魚,但也最好將魚卵和仔魚移出,以乇親魚飢餓時吞食。卵經過24小時即可孵化子魚非常纖小。
習性
印度玻璃魚較難飼養,光靠加工餌料難以存活,需要投餵活餌。沃氏副雙邊魚儘管體型比印度玻璃魚大些,但生性羞怯,適宜飼養在專用水族箱中而不是騷動喧囂的混養水族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