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縣是一個有著歷史悠久的古縣,自西漢初置縣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蒙陰縣的三十六崮,多聚集在東北部。這裡山巒密集,崮與崮遙相呼應,崮與崮緊密相連,崮與崮起伏跌落。 沂蒙山最為著名的有孟良崮、抱犢崮、獐子崮、南北岱崮------其實崮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地貌學上稱“方山”,俗稱崮,是大自然億萬年創造的自然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沂蒙山七十二崮
- 地點:蒙陰縣
- 構成:抱犢崮、獐子崮、南北岱崮
- 定義:地質現象
簡介,部分崮的資料,七十二崮的傳說,
簡介
在沂蒙山區,隨處可見一些姿態奇特的山,這些山的頂部總體上都呈圓形,山頂平展開闊。峰巔四周峭壁陡立像斧劈刀削一般。陡峭的四壁下,山坡逐漸變緩,逐漸過渡到山腳下。這種山,被地貌學家命名為“桌狀山”,當地老百姓稱為“崮”。
崮是由於地殼運動和地層短裂而形成的地理現象,它的基本特徵是四壁陡峭而頂部平坦。這種地貌世界少見,但是在沂蒙山區卻不新鮮。沂蒙七十二崮,或雄奇,或秀美,頗有神工鬼斧只妙。在蜿蜒的山巒之間,有的崮象山頂上冒出的一棵大型蘑菇,有的象扣在山頂上的一頂帽子,有的象石磨,有的象圓木,千姿百態,各具風采。崮的名字也千其百怪,有的以歷史人物為名:如孟良崮、呂母崮、晏嬰崮;有的以崮上的特徵物為名:如松崮、泉崮、水塘崮;更多的則以崮的外行為名:如錐子崮、牛角崮、歪頭崮、油簍崮、和尚崮、透明崮等。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沂蒙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岱崮保衛戰、抱犢崮戰鬥、龍鬚崮暴動等等都在這裡發生。解放後,經過沂蒙人民的妙手裝扮,沂蒙七十二崮變的越來越美麗多姿,不僅成了沂蒙山區壯麗的風景,更成為沂蒙人民的財富,沂蒙人民的驕傲。
部分崮的資料
15油簍崮,位於蒙陰縣岱崮鎮駐地西南3.8公里處,海拔658米,面積0.5平方公里。因崮頂狀似油簍而得名。
16鷹嘴崮,位於沂水縣崔家峪鎮駐地東北10公里處,海拔315.6米,面積2.5平方公里。崮頂似鷹嘴,故名。
17吳王崮,位於山東平邑縣銅石鎮駐地西南14公里處。海拔653.9米,面積2平方公里。傳說春秋時期吳王伐魯被困於此,故名。
18板 鼓,位於蒙陰縣岱崮鎮駐地西南3.8公里處,海拔655米,面積0.5平方公里。因崮頂大且平,如放在山頂的石板,故名。
19和尚崮,一座位於平邑縣城東南24公里處,海拔656米,面積2平方公里。另一座位於沂南縣孫祖鎮駐地西北12.5公里處,海拔422米,面積1平方公里。因崮頂狀似僧帽,亦俗稱和尚帽子。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四日,侵華日軍從垛莊、界湖、銅井出動數千人合圍和尚崮,妄圖襲擊駐紮在此崮的中共山東分局機關、一一五師師部、省戰工會機關,八路軍山東總隊二旅三營九連和沂南縣大隊一連,為掩護機關和民眾突圍,與敵展開浴血奮戰,一百七十二人除四人突圍四人受傷被民眾救出外,其餘一百六十四人壯烈犧牲,同時遇難的還有當地民眾一百餘人,史稱『和尚崮戰鬥』。
20透明崮,一座位於沂水縣城西北31公里處,海拔603.9米,面積0.8平方公里,屬於沂山支脈,崮頂有洞可透望另端,故名。另一座位於沂水縣諸葛鎮駐地西南4.5公里處,海拔474米,面積0.5平方公里,石質系前震旦系片麻岩,崮頂有兩巨石相依,中間因有石縫,故名透明崮。
21鏊子崮,位於沂水縣高莊鎮北部,海拔616米,面積0.8平方公里。山體由寒武系石灰岩及頁岩構成,因崮似烙煎餅用的鏊子,故名。
22紀王崮,位於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海拔577.2米,面積4平方公里。清朝道光七年《沂水縣誌·輿地》載:『相傳紀子大去其國居此,故名』。據考證,紀王是春秋時期的紀國國君,魯莊公四年即公元前六九零年,齊師伐紀,紀王遭饞失國後流亡居此。該崮是沂蒙山區唯一一座至今仍有人居住的山崮。崮頂呈南北走向,東西寬處有二公里,崮頂現有紀王墓、金鑾殿、擂鼓台等遺址二十多處。該崮以其規模之大,被譽為『天下第一崮』。
七十二崮的傳說
崮又叫方山,被譽為“地之神秀,山之驕子”,它是由於地殼運動和岩層斷裂而形成的地理現象,大都是厚厚的石灰岩或石英砂岩平鋪在山丘頂部,遠處望去,座座大山象戴上了平頂帽子似的,它的基本特徵是平頂陡崖,崮頂一般都比較平坦,崮頂向下周圍是如刀削般陡峻的峭壁,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緩。綿亘在魯南的群山,層巒疊嶂,雄峰矗立,蒙山和沂山相聯,形成廣闊深邃的沂蒙山區,它西連兗濟,通向徂徠山區,南俯徐淮,攬括抱犢崮山區,東瀕黃海,延伸到日照濱海地區,北負泰岱,涵蓋沂山北麓的臨朐和沂源。沂蒙山區以多崮著稱,據地質專家勘查,遠在數億年前,沂蒙山區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在中生代侏羅紀晚期的燕山運動和新生代第三紀的喜馬拉雅運動過程中,由於地層沿著斷層組的上下錯動,形成無數地壘式的斷塊山,經過1.5億年的風化剝蝕,逐步演變為崖壁峭立,山頂平坦的方形山崮。所謂“沂蒙七十二崮”,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也就是一個概數而已,並非確指。其實,沂蒙山區的崮,遠不止72座。 整個沂蒙山區的崮,至少也有上千座。大概是因為“七十二”是當地人民比較喜愛的一組數字,如同孔子有七十二賢人、濟南有七十二泉、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等之說,所以流傳下來。
如果說綿延起伏的八百里沂蒙是一幅壯麗的畫卷,那么兀立其中的沂蒙七十二崮無疑是這幅畫卷中最亮麗的風景當年陳毅元帥轉戰沂蒙時,曾對沂蒙七十二崮大加讚美:“臨沂蒙陰新泰,路轉峰迴石怪。一片好風光,七十二崮堪愛……”沂蒙七十二崮從此更以獨有的瑰麗和奇幻,名揚四海,令人神往。在如天女散花遍布沂蒙山區的山崮中,幾乎每一個崮都流傳著一個饒有趣味的古老傳說。它們或美麗,或悲壯,或幽默,莫不生動感人,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憧憬和智慧,是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古老的傳說在沂蒙山崮間隨風飄蕩,久經不衰。其實,它是一種相當奇異的“崮文化”現象,它的載體並非枯黃色的史書,而是祖輩流傳的語言。它從不間斷地自老人那枯扁的嘴巴中講出,飄流進孩子們那純真的記憶天地。隨著一茬茬童聲的成熟與蒼老,便會穿越深邃的時空流傳下來。它描述的內容往往是極淺俗,也極其深奧,冗繁博大,使後人窮盡心思也莫可所以。關於“沂蒙七十二崮”的形成,顯然有著科學的依據。但科學歸科學,在老百姓中對崮的形成卻有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
一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沂蒙山區這地方的確不是陸地,而是一片看不見邊的海,站在東嶽泰山頂上向東看,波呀浪呀連線天邊,在那海天相接的地方影影綽綽顯出一星星黑點,那就是蓬萊仙島。上面住著八仙等眾仙長。仙長們到人間除暴安良,出出進進來來回回都經過這片海。
話說有一年,東海龍王攻打蓬萊仙島,妄想占據八仙居住的仙島,龜軍師獻的計謀被八仙識破,將計就計,龜軍師差點丟了性命。從此他懷恨在心,做夢都磨牙咒八仙。龜軍師大本事沒有,小點子卻又多又壞,他小眼珠瞅見八仙為民除害,心裡就象吞了毛毛蟲,走也不寧,坐也不安,一心想搞臭八仙的名聲,叫老百姓聽見八仙就怕就恨。他小眼珠一眨巴,就打發本族的小龜精悄悄爬到岸上,自稱八仙的徒兒徒孫,專幹壞事禍害百姓。乾過後就到處放風說是八仙乾的,鬧得世間人慌裡慌張,說鹹道淡的都有。
這天,正巧李鐵拐出遊歸來,路上碰見一個男人追趕一個女子,那女子嚇得像雞見了皮狐似的,一邊逃一邊呼救。李鐵拐一見氣得心裡竄火苗子,大喝一聲:“哪裡畜生,晴天白日下竟敢搶劫民女!”那人扭頭一看,是個瘸腿叫化子,把牙一齜說:“你討你的飯去吧,管你屁事,我本是蓬萊仙島上八仙的門徒,今日出島散散心,順便捉個小娘子孝敬仙師呂洞賓。”“啊?”李鐵拐一聽,怒火呼地竄起一丈,大喝一聲:“哪裡毛賊,竟敢冒充我們仙人,污我仙兄清名,真是罪該萬死!”說著掄起鐵拐一下打去。那傢伙見一道金光閃來,嚇得扭頭便跑。李鐵拐也不追趕,摘下腰裡葫蘆對準那人背影一噴,一團煙霧過後,那傢伙癱在地上現了原形,變成一隻大烏龜。李鐵拐走過去,用棍敲著它的青蓋問:“你老實回話,你是哪路妖物,膽敢出來胡作非為?”那烏龜嚇得篩糠似的,老老實實地說:“我本是海龍王龜軍師的兒子,受龍子龍毒和軍師之命出來幹壞事,毀壞八仙名聲的。”
“好啊,你這該死的龜兒,竟敢幹這種缺德之事,今日不抽你的筋揭你的蓋,算你交了王八運!”說罷李鐵拐“噗”地吹口仙氣,鐵拐立時變成一把寒光閃閃的剝皮刀。那龜兒看了,嚇得癱在地上,向著李鐵拐拚命叩饒:“仙師饒命,仙師饒命!我是受龍毒和軍師之命啊,我不乾他們就要殺死我,我怕死才出來的。再說你殺了我一個,還有好多龜兒龜孫在外面幹壞事,你們捉也捉不完。你不如放了我,我回去報告軍師,讓他收回命令,我們不出海了,你們也就省心了。”李鐵拐一想,這也在理。再說,自己的仙師仙兄曾再三囑咐不要殺生,於是就收住刀問:“你們一共出來多少?”“總共72個”。“都幹壞事來?”“是的,這些龜兒龜孫修煉己近千年,學了些歪道邪術,平日被古棋子兒鎮壓著,不能出門,如今出來了,還不王八放進泥汪里想拱泥就拱泥,想浮水就浮水?”“什麼?古棋子兒壓著你們?”李鐵拐問。龜兒說:“是呀,聽說這棋子兒是遠古女禍老母鍊石補天剩下的碎石頭,後來燧人氏祖把它製成棋子,娛樂玩耍。這東西是寶物,能長能縮,十分稀奇,經過千萬年後,流落東海龍宮,有鎮妖壓邪之功力。前些年,我們這些龜兒龜孫覺得修煉法術漸深,就對那些蝦婆魚女動手動腳。龍王聽了大怒,把一個個古棋子兒壓在我們背上,別看棋子小,可比山還重,壓得我們頭昏腦脹,動彈不得,死了一般。”
李鐵拐又問道:“那么如今你們是怎么出來的?”“嗨,那年大龍子摩揭被你們殺死,二龍子龍毒被你們刺傷,他懷恨在心,就把古棋子兒拿去玩耍,讓我們按龜軍師的吩咐行事,這樣也解了他的心頭之恨。”龜兒回答說。“呀,原來如此。”李鐵拐說,“好,那就饒你一命,你快回龍宮告訴龍毒和龜軍師。就說李鐵拐的葫蘆里仙火憋得鼓鼓的,龜兒龜孫不老老實實縮在海底,再出來作惡,我就再放火燒龍宮,叫你們龍子龍孫龜兒龜孫,一個不剩地化為灰燼!”放了龜兒,李鐵拐駕起祥雲要回仙島,路過沂蒙山這片海洋上空,正巧碰上仙兄呂洞賓,相互問好之後,李鐵拐說起了龜兒龜孫假借八仙名義到處作惡的事件。呂洞賓氣得劍眉陡豎,忽的抽出寶劍,拉著李鐵拐就去鬧東海龍宮,憤怒地說:“找龍毒這小子算帳去,看他有何話說!”李鐵拐眉頭一皺說:“仙兄且慢,剛才我把那個龜兒放了,咱沒有證據,只去空口白說,龍毒和龜軍師賴帳你咋辦?我看咱先回仙島歇著,待看到那些龜兒龜孫不改邪惡,再出海乾壞事的時候,咱倆就這樣……你看如何?”
呂洞賓沉思了一會,覺得這法兒可行,就壓住火說:“好,就按仙弟說的辦。”幾天以後,李鐵拐透過寶葫蘆里噴出的火光,看到龜兒龜孫又出海乾壞事了,便告訴了呂洞賓,然後拄著鐵拐,背起葫蘆直奔龍宮。龍毒和龜軍師正啦咕龜兒龜孫去為非作歹之事,嘲笑八仙不敢來龍宮計較,說笑完了又拿出古棋子兒玩耍。可是這棋子兒沒流傳下對陣法子,他們擺弄來擺弄去擺不出個道道,急得抓耳撓腮。這時李鐵拐突然闖到面前,龍毒和龜軍師嚇呆了,認為是找他們來算帳的,兩腿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地向後倒去,龜軍師平時爬得慢,這會兒倒爬得很快,沒想到身後的台階把它絆倒,**撞到玉柱上,撞出一個大血包。李鐵拐哈哈笑起來,說:“你們怎么不迎客呀,嚇得小鬼見了閻王一樣,這是為了啥呀?”龍毒戰戰兢兢地說:“仙長,你來幹啥?”“無事不登三寶殿,聽說你這裡得了一副古棋,我仙兄呂洞賓很想見識見識,我邀他來,他嫌你們龍宮氣悶,不肯來,我就自個兒來借,好讓仙兄飽飽眼福。”
“呂仙長會下這棋?”龍毒一聽李鐵拐並不問龜兒作惡之事,魂兒立即附到身上,腳不再抖,嘴不再哆嗦,好奇地問。“當然會下。”李鐵拐聲粗氣壯地說:“我仙兄仙道深遠,九重天宮處處逛到,八八六十四座仙山座座登臨,西天佛祖、南海觀音、玉帝王母、太上老君……哪位沒見過?聽說古棋的技法在天書上記著,那年呂仙兄去拜見太白金星,太白金星翻開天書讓他細細看了那段記載。”“喲,那太好啦,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龍毒迫不及待地說:“我正悶得慌,想擺擺這古棋子兒,可是不會棋法,如今知道呂仙兄長有這本事,真是萬幸,萬幸!我這就跟你會見呂仙長,學學這法兒。”李鐵拐見他上鉤,說:“好啊,今日我帶你去,學會了棋譜,日後就有了棋友,咱們是近鄰,打個招呼就湊一塊兒下棋了。善哉,善哉!”
於是,龍毒吩咐龜軍師背上古棋子兒跟著李鐵拐走出海來,龜軍師問:“呂仙長在哪兒?”李鐵拐一指頭上的白雲說:“就在上面。”龜軍師為難地說:“那……那么你們去吧。我可上不去。”原來這傢伙的道業淺,只能在海里和地上變幻行走,還不能上天。李鐵拐把葫蘆一拍,葫蘆立時變得又大又輕。他說:“來來來,坐上吧,上去見識見識。”三人坐上去,輕悠悠升到雲上。呂洞賓早等了多時,見他們來到,欠身相迎,然後各自就坐,呂洞賓扯塊雲彩,用手指比比劃劃,不多時雲彩變成一塊棋盤,方方正正,橫橫道道的,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龍毒看了大喜,叩頭作揖請求呂仙長教他棋法,呂洞賓從龜背上接過棋子,一塊一塊按上,一點一點指教,龍毒聽得入迷,忘了周圍的一切。李鐵拐見龍毒的心思全撲在棋子上,用鐵拐輕輕一戳龜軍師,龜軍師立時渾身酥麻,滴溜溜跌下雲頭,眨眼間落到海上跌得頭青蓋腫,暈頭轉向,半天才緩過氣來,當他睜開眼一看,面前站著李鐵拐,兩眼瞪得銅鈴般大,一臉怒氣,氣狠狠地說:“老龜精,今天實話對你說,若不依我,你就別想活著回海底!”龜軍師領教過李鐵拐的厲害,當年寶葫蘆噴火燒龍宮,他被燒去一層皮,一千年的道業被燒掉了。好漢不吃眼前虧,如今老龜精忙叩頭作揖求饒命:“李仙爺,只要你別放火燒,叫我乾什麼都行。”李鐵拐說:“今天叫你來不為別事,你趕快召回人間行兇作惡的龜兒龜孫,叫他們在這片海面下聽候發落。” 龜軍師小眼一咪,心想,狐狸捉雞碰見金錢豹,要不了雞命還要搭上命,實在倒霉,於是無可奈何地動用看家本領,龜尾巴搖了三搖,**伸了三伸,拚命尖叫了三聲。這是他們龜精的特殊叫聲,聲聲傳得遠,聽得真。龜兒龜孫聽到叫聲,知道有了致命險情,紛紛向海里逃來。不多時,便圍著龜軍師聚了黑鴉鴉一片。李鐵拐一看,喜上心頭,哈哈大笑一聲,把寶葫蘆向上一豎,呼呼呼三陣沖天風噴出,呂洞賓和龍毒坐的雲彩搖搖晃晃,翻轉傾倒棋盤呼地翻了個兒,古棋子兒嘩啦嘩啦跌落下來。好象塊塊冰雹,碰到寶葫蘆里的風就長,越長越大,真象天街塌下塊塊大方石,直向龜兒龜孫砸去。
龜兒龜孫驚得目瞪口呆,腿肚子轉筋,連滾加爬四散奔跑,可怎么也躲不過從天上落下的棋子兒。棋子兒象長了眼睛似地一塊塊各自追趕龜兒龜孫,最後,七十二塊古棋子分別壓在七十二個龜兒龜孫的背上。不多不少,每個王八身上正好一塊。就在這當兒,呂洞賓駕著祥雲落下,摔暈了的龍毒剛剛醒來,嚇呆了的龜軍師上牙打著下牙。呂仙長說,“你們記著,生在世上要乾好事,常言說得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龜兒龜孫出海殘害良民百姓,毀我蓬萊仙人的名譽,本該抽筋扒皮,無奈我們沒閒功夫,就叫他們這樣受苦吧。”龍毒看著七十二個龜兒龜孫並不心疼,只是心疼這些棋子兒。剛剛學了點棋法,棋子就落到海里,實在可惜。再一想,也罷,改天從龜背上取下來再學也不遲,於是向呂洞賓說:“呂仙長莫生氣,回去我好好懲治這些作孽的畜牲,日後收回棋子,還請您指點棋藝。”李鐵拐聽了這話,猜出龍毒的心意,心裡想,好個畜牲,今天剛剛把孽種鎮住,你就想放他們。想得倒妙?於是他抱起葫蘆說:“不用你操心收棋子兒,你看著。”說完後,李鐵拐把胡蘆晃三晃,搖九搖,對準腳下的大海呼呼呼噴起了火焰。這一噴可不得了,只見海水眨眼間沸沸滾滾,象開了鍋。那些跌落海底的古棋子,本來大了許多,這會兒經過寶葫蘆的火燒,連同龜兒龜孫一塊使勁長起來,不多一會兒,都長出海面。變成一座座石山,把海水擠得連連後退,龍毒和龜軍師本來就怕寶葫蘆里的火,這會兒被烤得半死半活,隨著海水退到海里去了。
後來,東嶽泰山和蓬萊仙島之間的茫茫海面全部被長高的山丘占據了。那些龜兒龜孫和脊背上的古棋子越長越大,變成了直插雲端的山峰。於是,人們把這古棋子兒變成的山起名為“崮”,數數共有七十二座,所以就叫沂蒙七十二崮。君不見,沂蒙七十二崮平頂陡崖,山頂象棋子兒,棋子兒下面壓著的山體不正像鼓著蓋的大王八嗎?!
二
相傳很早的時候,東鎮沂山西南部的東漢崮下,有一片很大的松園,園內古樹參天,枝葉繁茂,蒼翠欲滴,是消暑納涼的好地方。一天,呂洞賓與李鐵拐行至此處,熱得夠嗆,就進去乘涼。二位大仙走進松園,找了塊平滑光潔的大石板坐了下來。呂洞賓伸手摺了兩根松枝,當扇子扇了起來。為了消遣,呂洞賓揀起圓形的石塊,又在石板上劃出了棋盤,就和李鐵拐下起棋來。 呂洞賓和李鐵拐正在下著棋,忽然聽到林外遠處傳來“得得”的馬蹄聲,忙抬頭一看,只見一漂亮的女子跌跌撞撞拚命地朝他倆跑來。二位大仙掐指一算,原來這女子名叫蓮花,長得眉清目秀,在周圍十里八鄉是一位出了名的美女,被當地一個外號叫“禿鼓”的地主少爺看上了,硬逼她做小老婆。蓮花寧死不從,“禿鼓”親自上馬,追捕而來。
蓮花跑到呂洞賓與李鐵拐面前,叩頭哭喊道:“快救命啊!”二位大仙沒有多問,就叫蓮花快快去松園東面的一個大水汪里。蓮花進了水汪,水沒到脖子,頭露出水面,呂洞賓將作扇子用的兩片松枝朝蓮花頭上扔去,正巧蓋在她頭上。隨後,他二人又回到原處,坐在石板上下起棋來。不一會兒,“禿鼓”闖了過來,瞪著血紅的眼睛,惡狠狠地盯著呂洞賓與李鐵拐,咬牙切齒地喊道:“老頭兒,剛才一女子跑到此處,現在怎么不見了,快快交與我,如若不然,別怪老爺我不客氣了!”說罷“嗖”的一聲,抽出腰刀,在呂洞賓與李鐵拐頭上晃了幾晃。
李鐵拐笑嘻嘻地問道:“小子哎,你的祖宗要不交出那女子你要怎么樣?”“禿鼓”一聽,可火了,舉刀便劈。李鐵拐朝旁邊一躲,那刀一下劈在劃棋盤的石板上,只聽“喀嚓”一聲巨響,棋盤被劈成兩半。現在這個地方的東棋盤村與西棋盤村,就是根據這個故事起的名字。“禿鼓”一刀未傷著二位仙人,更是火上澆油,凶性大發,呂洞賓和李鐵拐卻大笑著走了。“禿鼓”策馬追殺而來,眼看就要追上了,李鐵拐從懷裡掏出了一個錐子,朝“禿鼓”投去,因用力過猛。錐子落在了“禿鼓”的身後,變成了現在的錐子崮。 那錐子雖然沒有刺著“禿鼓”,卻正好壓住了他的馬尾巴,那馬急得亂刨蹄子,不多時,就死去了。“禿鼓”見馬死了,又望見呂洞賓與李鐵拐在那裡大笑,一口氣沒喘上來,從馬身上歪下來死了。後來,這山就叫馬脖山,因其狀酷似馬頭又叫馬頭崮,山旁緊挨著一座光禿禿的山,叫做禿鼓頂,後來也叫土崮頂。
呂洞賓與李鐵拐看到“禿鼓”已死,就朝松園東旁的大汪里吹了口仙氣,汪里的那兩片呂洞賓作扇子用的松枝漂到一邊,蓮花姑娘從汪里走了出來,這個大汪,後來就起名叫扇子汪。蓮花姑娘走到被劈開的石板旁,一看救她的呂洞賓與李鐵拐不見了,就把他二人下棋用的棋子,一顆顆地揀起來,數了數正好是七十二顆。她兜著棋子兒,朝南跑去。南面有一座大山,站在山上能看得更遠。她一口氣爬到那座山上,然而並沒有看見二位救命恩人。她捧著棋子,又舉得高高的,表示對救命恩人的尊敬。
忽然,一陣大風吹到她手掌上,真是神了,她捧著的那七十二顆棋子不翼而飛,紛紛揚揚,落在了一座座大山頂上,形成了沂蒙山區有名的七十二崮。這七十二座山雖各有特色,但有一共同特點——山頂都象安放著一塊大的棋子。蓮花姑娘一看手中的棋子沒了,又找不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便坐在山上出神。因此,後來人們便把這座山叫蓮花崮,直到今天。
三
沂蒙七十二崮的名字雖然不一樣,但其相貌卻十分相似,好比一個娘生的一樣,它們的基本特徵是四壁陡峭而頂部平坦,從外觀上看很像一根根攔腰斬斷的柱樁。所以,七十二崮是沂蒙山區特有的地形地貌,在天下也沒重樣的,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這源於一段神奇的傳說。
俗話說得好:“一山不能容二虎。”神仙也是如此。相傳玉皇大帝素與泰山老母不和,在泰山修煉時,二人常常拌嘴。玉帝想:好男不跟女斗,於是便悄悄搬到蒙山龜蒙頂修煉去了。誰知,泰山老母卻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她在想,蒙山可是一座仙山,讓玉帝在那兒清清靜靜地修行真是太便宜他了,便想出了個霸占蒙山的鬼點子,偷偷把一隻破繡花鞋埋在龜蒙頂的一個陡坡上,次日就來找玉帝的麻煩了。她又吵又鬧,說是玉帝欺她一個女流之輩無能,占了她的仙山。
玉帝很生氣,心想:這女人也太無情了,在泰山時她處處找茬發難,沒想到我躲進了龜蒙頂她又來找事。就問:“你說我占了你的仙山,有什麼證據?”泰山老母見玉帝上鉤了,心裡暗暗竊喜,立即喊來了山神、土地,當著眾仙的面說:“山神、土地可以作證,這山百年以前就是我的了。”聽了泰山老母的話,山神看看土地,土地瞅瞅山神,誰也猜不透她葫蘆里到底賣的啥藥。但泰山老母有埋下的繡鞋為證,明知是個騙局,可誰也不好再說什麼。就這樣,玉帝不得不第二次搬家了。
這天,玉帝駕祥雲來到雪山,見山上古剎雄偉、洞泉幽深、松濤低鳴、山花爛熳,便打算在此修行,但想了想又覺不妥。幾年來,泰山老母叫著勁兒地排斥他,先是把他逼出泰山,緊接著又趕出了蒙山,雪山雖是個修煉成仙的好地方,可一旦被那女人聽說了,還不笑掉大牙,一準會在眾仙面前說俺玉帝怕她,再不敢占名山大川。想到此,玉帝決定去東鎮沂山繼續修煉。
吃一塹,長一智。為防止泰山老母再次作梗,這回玉帝多了個心眼兒,繞沂山四周在許多山頭上豎起了許多石柱,他還使出自己多年修練出來的法術,儘量把石柱插滿整個沂蒙山區,最後數了數,連遠的帶近的,連疏的帶密的,總共豎起了七十二根石柱。果然不出所料,當玉帝在沂山落戶專心修行時,泰山老母又找上門來了。由於玉帝早有準備,便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說:“早在一百年前這沂山包括整個沂蒙山就是我的了。”泰山老母讓他拿證據,玉帝道:“為防小人再次攪擾,一百年前,我就在沂蒙山區七十二座山頭上立下七十二根石柱,這七十二根石柱圈下了我的地盤,不信你親自去看吧。”
泰山老母一聽沒轍了。沂蒙山區確有七十二座山頭,山山有根直插雲霄的擎天石柱,高得一眼看不到頂。玉帝說石柱圈定的地方都屬於他的地盤,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狂氣,但細想想,被石柱圈起來的大小山頭雖各有其名,但都是沂蒙山支脈,都屬於沂蒙山區呀。領教了玉帝的報復後,泰山老母再也不好耍賴了,這回她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本想再霸占沂山,結果連蒙山也拱手讓給了玉帝,只好離開沂蒙山區回到泰山安心修行,享受人間供奉的香火。
故事講到這裡應該結束了吧?還沒有呢。話說又過了很多年以後,玉皇大帝在沂蒙山修成正果,入住了天宮主宰萬物,泰山老母還不死心,她還是對風光旖旎的沂蒙山垂涎三尺,但玉帝留下的七十二根石柱可是物證啊!為了消滅證據,泰山老母請來了海龍王,想讓洪水把石柱衝倒沖走,可整個沂蒙山區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七十二根石柱依然聳立在那裡,直衝雲霄。
這回,可樂壞了海龍王的龍子龍孫,他們經常順著柱子爬到天庭去騷擾宮女,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揮劍斬斷了擎天柱。說也怪,這一斬也斬退了海水,龍子龍孫們嚇得都隨著海水躲到東海里去了。因此,只留下了七十二根柱樁,就成為今天人們看到的沂蒙七十二崮。
四
縱觀沂蒙七十二崮的傳說,大都是人們根據崮的形狀或名稱展開豐富的聯想而形成的,它往往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但剔除其糟粕的東西,它也深刻地啟迪人們如何去區分真善美和假惡醜,鼓舞人們扶正祛邪,去戰勝自然、改造自然、創造美好的生活。可以說,每一座崮的傳說 ,都充滿了人生哲理,在民間流傳過程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養不教,父之過”這句千年古訓,在無兒崮的傳說中就有所揭示。相傳古時有紀王父子,曾各占紀王崮、鑼鼓山為王,由於紀王紀召平時縱容嬌慣兒子紀由,紀由慌報軍情最終被敵圍戰死,紀召得信火速解圍至無兒崮時,聽說其子已死,便嚎啕大哭無兒了,故以此得名無兒崮。透明崮的傳說是山前山後王趙兩家許下諾言定下兒女親家,但後來因家境變化,王家背信棄義,故意刁難趙家,讓其三天之內開出通山之洞,二郎仙得知後見義勇為,一扁擔捅出洞來,成人之美,它不但揭示了誠信為本的人生哲理,而且宣揚了見義勇為、有難必幫的社會風尚。再如,旋崮頂、羅崮山、紀王崮的傳說,通過何姑、羅姑、王古等鮮活人物的言行揭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及捨身取義的思想,羅崮山的傳說還通過主人公羅姑和番法的對比,反映了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和人心無足蛇吞象的真諦。獅子崮的傳說富含臨危不懼、除惡揚善的哲理,珠璉崮的傳說則反映了朱蓮和劉文這一對青年男女忠貞的愛情故事。這些傳說,順應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心愿,健康向上,歷代流傳,經久不衰。
在怪誕離奇、多姿多彩的沂蒙崮傳說中,除包括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傳說外,還有許多名人軼事和歷史典故等人文傳說,其中有的還見諸於經傳和方誌,並一直在民間流傳著,增添了不少生機和活力,使沂蒙崮更加神奇,富有靈氣,大放異彩。晏嬰崮,相傳春秋時期,齊國宰相晏嬰曾經率領軍隊,在這裡安營紮寨。崮下邊至今有個村子,名字就叫晏嬰店子。孟良崮,相傳北宋時期,抗遼大將孟良在這裡豎起除暴安良的大旗,操練兵馬,崮上至今猶存拴馬石、跑馬梁等遺蹟,傳說是孟良常拴戰馬和練馬的地方。呂母崮,相傳西漢未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呂母在此揭竿起義,崮上還有點將台等不少遺蹟可尋。抱犢崮,據山左靈峰寺中元朝至正五年碑文載,相傳東晉時期,道家葛洪棄官不做,報犢上山隱居,皇帝敕封為“抱朴真人”。紀王崮,據清道光七年《沂水縣誌·輿地》載,相傳春秋時期,紀王“大去其國”遷其都城居此養兵蓄銳,以圖東山再起。吳王崮,相傳春秋時期,吳王伐魯被困於此。和尚崮,傳說是很早的時候,有個姓胡的和尚為平民冤,在一個夜間殺死了在這一帶無惡不作的惡霸後,跑到崮上,最後和追捕的官兵搏鬥,戰死在崮頂,後人為紀念這位為民除害的和尚,把崮命名為和尚崮。貨郎崮則相傳清朝時,有一貨郎率眾抗擊土匪,在崮上壯烈犧牲。在沂蒙七十二崮的傳說中,也不乏歷史人物遺留遺蹟的軼事典故傳說。沂山歪頭崮,相傳東漢元初年間,安丘仙道郎宗賦詩點化題寫“中天門”;相傳明朝明化年間,青州知府李昂題額歪頭崮“南天門”。紀王崮,相傳三國時期,關羽關雲長來此掃除賊寇,一刀劈出“關老爺磨刀石”。屋樓崮,相傳有巢氏在此架木為巢,神農氏至此採藥,明洪武元年朝廷御史趙麟安民設“神集”,北宋密州太守蘇東坡屋樓題硯……這些傳說故事流傳了幾千年,至今仍傳頌一方。
沂蒙七十二崮天地造化,崮崮傳奇,所附典軼聞傳說,想像豐富,源遠流長,讓人流連忘返,禁不住尋蹤追跡。沂蒙七十二崮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渾然一體,博大精深。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不斷興起和發展,昔日落後封閉的沂蒙山人與時俱進,捨得投資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增加旅遊景點,成立旅遊公司,開設旅遊專線,敞開雙手開門迎客,僅沂水就有沂蒙山旅行社、沂水中國旅行社等幾家旅遊公司,業務十分火爆,旅遊業已成為山區人民致富的一大產業。目前,孟良崮風景區、抱犢崮風景區及沂山扁崮、歪頭崮、獅子崮風景區等已成規模,遊人如織;紀王崮、呂母崮、屋樓崮等新興的旅遊資源也正在開發之中。沂蒙七十二崮下的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沂南漢墓、孔明文化旅遊區;平邑梨花;費縣石林、許家崖水庫;蒙陰雲蒙湖、蒙山旅遊區;臨沂王羲之故里旅遊區;沂水跋山水庫、雪山、靈泉寺、四門洞、雪山、佛祖洞、留虎峪洞、山東地下大峽谷等旅遊景點,如山東地下大峽谷全長6100米,最高處達30米,兩壁如刀削,鐘乳石奇形怪狀,石筍、石花千姿百態,洞內流水潺潺,地下景觀撲朔迷離,峽谷內有一河、五關、六瀑、九泉、九宮、十二峽等100餘處景點,尤其是地下暗河,在我國北方洞內實屬罕見,據專家考證,屬中國獨一無二的地下大峽谷,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江北第一長洞”。這些旅遊景點與沂蒙七十二崮相得益彰,互為補充,自成線路,成為“沂蒙好風光”不可或缺的旅遊資源和組成部分。沂蒙七十二崮正以獨特的瑰麗和奇幻吸引著中外遊客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