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雁

《沁園春·雁》是元末明初詞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詠雁詞。上片寫雁群南飛,讚美了它們的奮進精神和堅強毅力。下片寫雁群環境惡劣,危機四伏,驚魂難定。作者表面上寫雁,實際上是寫封建社會士大夫的人生現實。通篇托意高遠,刻劃細膩,語言秀雅,格調淒楚,極盡幽怨悲涼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沁園春·雁
  • 作者:高啟
  • 創作年代:明初
  • 出處:《高太史大全集》
  • 作品體裁:詞
  • 作品別名:沁園春·木落時來
  • 作品題材:詠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沁園春·雁
木落時來,花發時歸,年又一年。記南樓望信,夕陽簾外,西窗驚夢,夜雨燈前。寫月書斜,戰霜陣整,橫破瀟湘萬里天。風吹斷,見兩三低去,似落箏弦。
相呼共宿寒煙。想只在、蘆花淺水邊。恨嗚嗚戍角,忽催飛起,悠悠漁火,長照愁眠。隴塞間關,江湖冷落,莫戀遺糧猶在田。須高舉,教弋人空慕,雲海茫然。

注釋譯文

1.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正體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
2.南樓塑信:古人有鴻雁傳書的說法,望信與望雁相關。趙嘏《寒塘》詩:“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3.“西窗”二句: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意。
4.寫月書斜:指雁行在月下斜飛,排成“一”字或“人”字。
5.戰霜:指雁兒勇敢地迎著寒霜飛行瀟湘,本指湖南省的瀟水和湘江,用為湖南地區的代稱。錢起《歸雁》詩:“瀟湘何事等閒回,水碧沙明兩岸苔。”“瀟湘”二字是用典,傳說雁南飛到湖南衡的回雁峰而止,故以此極寫其遠行。
6.似落箏弦:古人把斜列的箏柱稱為雁行,所以這裡說風吹雁落,似箏上弦索脫落。
7.戍角:守邊軍營的號角。
8.“悠悠”二句:用張繼《楓橋夜泊》“江楓漁火對愁眠”詩意。
9.“隴塞”二句:寫雁兒艱難的行程。隴塞:隴山。在甘肅省,這裡泛指北方山川。間關:崎嶇艱險的道路。《後漢書·馬援傳》:“間關險難,觸冒萬死。”
10.“莫戀”句:勸喻莫為稻梁謀的意思。大雁以田間遺糧為食,而到田間覓食,就要冒被捕殺的危險。
11.“教弋”句:漢揚雄《法言·問明》:“治則見,亂則隱。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鴻高飛入雲,弋人不得射獲。喻脫羈遠害。弋人,用箭射鳥的人。弋,帶絲繩的箭,詞中指用箭射。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萬木綢零時你飛來,春暖花開之後你又歸去,秋來春去年年歲歲,記得簾外夕陽低垂南樓中盼望著你帶信,西窗夜雨里你那淒哀的叫聲令人難以入睡。月光下書寫著大字,濃霜里隊形整整齊齊,衝破瀟湘雲霧萬里,忽然一陣狂風吹斷隊形,兩三隻鴻雁啊就像箏弦斷裂般分離。
寒煙中鴻雁互相呼喚著,只願棲宿在荒僻的蘆花淺水裡,怨恨那嗚嗚作響的號角,忽然使孤雁受驚飛起/江邊那閃閃爍爍的淮火,常常照射著孤獨愁苦不能入睡,越過雄壯的隴頭關山,跨過冷的江河湖海,不要留戀田地里殘留的稻穗,讓那些捕獵者們徒然羨慕吧,孤雁依然翱翔在雲海蒼茫的高空里。

創作背景

元末時,高啟曾在吳王張士誠手下任職。朱元璋奪取政權後,他雖曾應詔出任新朝,但在以猜忌、濫殺聞名的朱氏控制下,不能不產生一種畏懼感。這首詞就是借詠雁來自慨身世,字裡行間充溢著抑鬱的情調。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由於雁有隨季節變化遷徙南北的習性,又由《漢書・蘇武傳》演繹出來的“鴻雁傳書”的傳說,歷代文人筆下往往通過詠雁來抒發旅途坎坷、遊子思家與思婦念夫的傷感牢愁。高啟這首詞雖是詠物體,寄託的也是這份鬱結心中的愁思。
詞上片著題從雁的特性入手,寫雁飛來飛去,從不耽擱、改變。由此引出下面思婦因雁而思人的感傷,說她在夕陽時分,捲起簾幕,正憑窗遠眺,忽見雁來,卻捎不來遠在他鄉的丈夫的音訊;夜間雨聲淅瀝,孤燈明滅,窗外傳來一聲哀慘的雁啼,驚回了她與丈夫團聚的好夢,令她倍感寂寞淒涼。“記南樓”句與上似接又不接,表面是寫人因雁而引起的思親深情,實際上又呼應雁飛來與夜鳴狀況,疏闊而不漏,是針線細密處。“年又一年”又與“記”字關聯,表達閨中思婦苦盼信至,已非一時,加深了她的失望與悽苦。以下詞由“望”轉而刻畫雁飛行狀況,說它們在月下、霜露中排著整齊的隊伍,越過大江,飛向湖南,在陣陣寒冽的秋風中,緩緩落下,猶如古箏上排列的琴弦一般。這幾句,狀雁飛極為傳神,將雁不畏風寒、頑強前進的品格點染無遺。宋人又有《瀟湘八景圖》,中有《平沙落雁》幅,故此暗用此典,以緊扣“落”字。上半寫雁飛,下半轉寫雁落後。雁群棲息在寒煙迷離的淺水蘆葦邊照理應該很安定,然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不是守城士卒所吹的號角把它們驚起,就是悠悠漁火往來把它們恐嚇。這裡說的是雁,又暗指漂泊在外的遊子,以與上片深閨思婦成為比照,道出遊子謀生的艱辛與苦痛。這樣前伏後逗,意足思密,足見詞人構思之奇巧。最後,詞人乾脆代雁發言:說大雁在西北邊塞惡劣環境中高飛,在江湖中流落,這是為了謀生。可是世間還有比謀生更艱難的,因此千萬要高飛遠翥,不要被獵人的冷箭射中。這時候作者已在自我感嘆,所以含血淚而出,分外深沉感傷。
詠物詞到南宋時達到高峰,出現了一大批傑作,繪影繪聲,惟妙惟肖,南宋末的張炎就有一首《解連環》詞寫雁,膾炙人口。詠物詞的寫法,一般也與詠物詩相同,即以著題為主,結尾盪出題外,以雙關語收,做到即物及人、曲終奏雅。高啟這首詠雁詞,貴在結合自己思想,既能將雁的特性寫深寫透,又能由己出發,把主觀情思移易到客觀述體上,使所詠對象帶有普遍的社會意義,從而使作品達到了有物有人、因物達情的上乘境界。尤其是下片,幾乎人雁難分,誘使讀者從雁引發身世之感,產生共鳴。而由此,讀者又能通過詞作,感驗到元末明初知識分子在動盪中的淒涼驚悸,體驗到整個社會殘酷的政治氣氛。

名家點評

清·陳廷焯《雲韶集》:“此作句句精秀,雖非宋人風格,固自成明代傑作。‘橫波’七字,精湛而雄秀,真才人之筆。”

作者簡介

高啟(1336~1374年),明代詩人。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曾隱居吳淞江畔的青丘,因自號青丘子。明初受詔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給。他的詩兼采眾家之長,無偏執之病,但從漢魏一直摹擬到宋人,又死於盛年,未能熔鑄創造出獨立的風格。他的詩反映人民生活的詩質樸真切,富有生活氣息,弔古或抒寫懷抱之作寄託了較深的感慨,風格雄勁奔放。有詩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鳧藻集》,詞集《扣舷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