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西岩三澗

沁園春·西岩三澗

《沁園春·西岩三澗》的作者是劉子寰。這首《沁園春》詠唱山川名勝,包含著對國勢衰微、朝政混亂的不滿,對隱逸深山的企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沁園春·西岩三澗
  • 作者劉子寰
  • 類型:詠唱山川名勝
  • 感情:對國勢衰微、朝政混亂的不滿
詞語,詩詞原文,詩詞鑑賞,作者簡介,

詞語

峰巒疊疊
【拼音】fēng luán dié dié
【示例】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七回:“只見峰巒疊疊,草樹萋萋;流水潺潺,行雲片片;林鳥群噪,山谷應聲;竟不得子推蹤跡。”

百科名片

名稱:《沁園春·西岩三澗》
作者:劉子寰
朝代:宋
體裁:詞

詩詞原文

雲壑泉泓,小者如杯,大者如罌。更石筵平瑩,寬容數客,淙流回激,環繞飛觥。三澗交流,兩岸懸瀑,搗雪飛霜落翠屏。經行處,有丹荑碧草,古木蒼藤。 徘徊卻倚山楹。笑山水娛人若有情。見傍回側轉,峰巒疊疊,欲窮還有,岩谷層層。仰視雲間,茅茨雞犬,疑是仙家來避秦。青林表,望煙霞縹緲,隱隱鸞笙。

詩詞鑑賞

游賞西岩三澗,表現它特有風光,首先著眼於泉。開頭三句,言泉的位置之高和散落之多。壑,山谷。雲壑,雲靄深處的山谷。泓,本指深水,此處借稱小水窪。起四字言在山峰高處的深谷中,發現許多小水窪,那是泉眼、泉水流出的小洞穴。詞人“拄杖凌高絕”(《賀新郎?登玉田峰》)由山下一路走來,另有什麼發現且按下不寫,突兀而雲“雲壑泉泓”,突出泉、放大泉,給讀者造成鮮明印象。小者、大者二句,以散文句式入詞,連用二譬,描狀了泉眼的細小不一。罌,小口大腹的酒器,以其為譬,並不著眼於形狀,而只比較其大小:有的像酒杯,有的像比杯大的酒器。兩個比方,都往小處誇張,極言泉流初出,僅可濫觴的微小。“更”下四句,言若干泉眼的水匯成山泉之後,水勢漸大起來。筵,坐席。平瑩,平整光潔。一塊平潔如玉的石板,有如石質的坐席,大小可容納數人;淙淙流泉環繞它而過,不時激起水花,有如白酒自杯中潑濺而出,銀光飛閃。觥,酒杯,承前文“杯”、“罌”而來,在“酒器”這同一思考方向上取譬,顯示詞人詩酒縱橫的閒逸情懷。
由泉眼的零散坐落,到泉源初匯時,淙流回激、銀光閃灼的動態紛呈,清泉出山已具氣勢。待百泉奔匯山澗,眾澗又匯聚為三澗,三澗之水再交流而成懸空之飛瀑,在兩崖間跌落而下,那就蔚成壯觀了:“搗雪飛霜落翠屏”。翠屏,山崖長滿松柏等綠色植物,猶如絕大的青綠掛屏。而飛瀑凌空而下,遇巉岩怪木阻障,濺迸四飛,又恰如有人持物搗砸霜雪而瓊玉高揚。始三句,繼四句,再三句,分別寫出高泉出處、泉流初匯處、三澗交流飛瀑跌落處的不同景狀。“屏”、“經”之間語意上有大的頓歇,而後轉入歇拍。
歇拍三句,“經行處”一個“行”字,提醒讀者,游賞者行蹤更移的敘述全省略了。即“罌”、“更”之間,“觴”、“三”之間,都有一個游賞者循泉水蹤跡而下,入眼風光各異的交代被省去。下面九個字則是補充一筆,除了泉流飛瀑,一路上還有看不盡的綠草紅花,蒼藤古樹,它們為泉流飛瀑這中心景象布置了一個無限延展的大背景。荑,茅草。“丹荑碧草”,當是低處、翠屏觸地處所有;“古木蒼藤”,當是高處、雲壑泉泓剛出處所生。歇拍三句,其實透露了上片思路層次:經行處有丹荑碧草、古木蒼藤,還有泉泓飛瀑;詞略寫草木於後,而突出地、放大地描摹泉流飛瀑於前,從而力現西岩三澗泉流激越的奇壯特色。
上片著重於景觀描摹,下片則著力於人物表現。有動作神態,有思忖低回,有痴迷的幻想。換頭處“徘徊”與“倚”,出人物情態。楹,廳堂前柱子。山楹,大致指山中建築物之前。詞中人沿山跋涉往返觀賞,至這裡倚柱逗留,徘徊瞻顧,憶想來路,展望前蹤,痴迷而不忍遽去。“笑山水娛人若有情”,笑,賞心的喜悅。山水像富於情感一樣讓人快樂,使人陶醉。“情”字逗出“見”字所領四句,是在對已見山景的回味中補寫山巒萬狀。四句作扇面對,寫出峰嶺層層疊疊,橫逸斜出,疑無又有的複雜多變,好像含情地和遊人逗趣、逗樂一般。
“仰視雲間,茅茨雞犬”八字,敘述描寫相雜,其下忽出“疑是仙家來避秦“七字,冷冷插入一個懷疑性、分析性句子,忽然將讀者思路牽出山泉景色之外,而回到國難時艱的酷烈現實之中。靖康之難後,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俯首於敵國;輸銀輸絹,嫁禍於人民;征歌選舞,沉迷自溺。金兵肆虐在前,蒙元猖獗於後,朝廷奔亡海上,人民惶懼難安,怎不使詞人生出“尋得桃源好避秦”的想法呢?“疑是仙家來避秦”則宕開一筆,藏己意於推想之間,既表達了深一層意念,又可以不負筆墨責任。茅茨,茅屋。雞犬,雞犬之聲。避秦,“避秦時亂”,語出《桃花源記》。詞至此,觸及深一層題旨,文情躍動。詞人拄杖凌高,一路尋泉訪瀑,拊木扣峰,似乎竟是在卜隱居之所。
結拍三句,進一步展開想像,緊承“避秦”,表現了對遁跡世外、結廬“桃源的無限嚮往:青翠的林木梢頭,煙霞繚繞,煙靄里隱隱傳來有若笙簫諧奏的鸞鳳和鳴之聲。詞以景結,景中含情,悠然意遠。
詞之下片,“徘徊”二句是過渡,溝通上下;“見傍回”四句從泉瀑中涉出,換筆補寫峰岩;“仰視”三句,冷然思越雲水而注目人間,文思有所深轉;“青林”三句,於煙霞幻異,笙簧緲緲間,托出山林隱遁的企慕之情,將全詞悠悠結住。較之上片,筆墨多變,手法多樣,內容容量與藝術力度更大。

作者簡介

劉子寰[約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後在世]字圻父,號篁栗翁,建陽人,居麻沙。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後在世。早登朱熹之門。工詩詞,與劉克莊唱和。克莊嘗敘其詩集,行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