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張路分秋閱》是南宋詞人劉過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首三句從聽覺上寫演習開始前和開始時的景況,後從視覺上寫開始後的情景;下片記錄了張路分舉行“秋閱”的壯觀場景,描繪了一個能文善武的抗戰派儒將形象。該詞抒發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強烈願望和祖國統一的愛國激情。這首詞突出的特點是選擇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細節入詞和選擇能突出人物將帥之才的細節入詞,詞中洋溢著比較濃厚的生活氣息,顯得真實可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沁園春·張路分秋閱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劉過
- 作品出處:《南宋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沁園春1·張路分秋閱
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2,陣勢縱橫。人在油幢3,戎韜總制4,羽扇從容裘帶輕5。君知否?是山西將種6,曾系詩盟。
龍蛇紙上飛騰7,看落筆四筵風雨驚。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斗,未愜平生8。拂拭腰間,吹毛劍在9,不斬樓蘭心不平10。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沁園春:詞牌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平韻。
2.星馳鐵騎:帶甲的騎兵如流星般賓士。
3.油幢:油布制的帳幕。
4.戎韜總制:以兵法來部勒指揮。戎韜指的是兵法。
5.羽扇從容:三國時諸葛亮常手執羽扇,從容指揮戰事。裘帶輕:即輕裘緩帶,用羊祜故事。羊祜是西晉人,出鎮襄陽十年間,他輕裘緩帶,身不披甲,有儒將之風。
6.山西將種:古人認為華山以西之地是出將才的地方。
7.龍蛇:喻書法。
8.愜:滿足,暢快。
9.吹毛劍:指鋒利的劍。
10.樓蘭:此指金統治者。
白話譯文
演習場上,軍紀嚴明,軍容肅整,萬馬齊喑。隨著一聲號角聲響,全軍立即開始行動。秋日的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槍林刀叢則像手指一樣突出挺立其上,隊隊鐵騎賓士,速度快如流星; 隊形縱橫,變化莫測。而檢閱官張路分正端坐在油幢軍帳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揮著外面的千軍萬馬,手執羽扇,神態從容,身著輕裘緩帶,大有儒將之風。諸君可否知道,此人(張路分)不但是天生的將種,還頗富文才詩情。
他文思敏捷,詩才橫溢,書寫時筆走龍蛇,落筆後則風雨為之驚,四座為之傾。他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萬里封候,印金如斗,但這些並不足以平心意。他時時在拭擦腰間的寶劍,決意要驅散金兵,將那金人首領拿下斬首,否則就心意不能平。傍晚歸來,那隨軍樂隊所演奏的鼓樂,聽起來卻已經帶上了那沙場上的邊聲。
創作背景
古代軍隊時常在秋天進行演習,並有長官進行檢閱,所以叫“秋閱”。詞題中的“張路分”,姓張,官居路分都監,生平不詳。路分都監是宋代路級的軍事長官。作者看到愛國將領張路分“秋閱”的情景,有感而發寫下該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劉過雖終身未仕,但對北伐甚為關心,一直期盼全國統一。該詞即是作者這種心境的最好體現。詞的開篇從聽覺角度對“秋閱”開始前和剛開始的景象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萬馬不嘶”,足以讓人聯想到當時整肅的軍容以及嚴明的軍紀。隨即,“一聲寒角”陡然響起,嘹亮之極。“寒”字用得妙,既與詞題中的“秋”字呼應,又烘托出戰場上的肅殺氣氛。 “槍刀突出”三句,又從視覺的角度,在不同側面描繪了演兵場上的盛況;“人在油幢”三句,從士兵寫到將領,描繪了張路分指揮千軍萬馬的儀態:只見他“羽扇從容裘帶輕”,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君知否”三句,點出張路分“曾系詩盟”,即參加過詩人集會,展現出這位善於用兵治兵的統帥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豐滿、完整。
下片“龍蛇紙上飛騰”三句承接上片,寫張路分文采飛揚、才思敏捷的一面,進一步強調了將軍的能文能武。“便塵”以下幾句寫張路分的內心世界。通過描寫拂拭佩劍的動作,表現了其不甘於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寫秋閱結束時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慨。“歸來晚”一句,表明演習時間之長。“隨軍鼓吹”,聽起來也好似“邊聲”,足見作者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儘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詞風格豪放,極具畫面感,是宋詞中描寫軍事場面的優秀詞作。
名家點評
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謝真元、陳忻《中國古代豪放詞曲評註》:這首詞塑造了文武雙全的大將形象,抒發了作者北伐抗金的渴望,洋溢著濃郁的愛國激情。全詞由“秋閱”層層展開,層層鋪墊,最後歸結到“不斬樓蘭心不平”,壯聲豪氣沖紙而出。
作者簡介
劉過(1154—1206), 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曾伏闕上書,力陳恢複方略,未被採納而落魄江湖。曾為辛棄疾幕僚,常以調唱和。其詞多寫政治抱負和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語意峻拔,風格豪放,與辛棄疾相近。但較為率直,有些作品略顯粗糙。有《龍洲集》《龍洲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