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考

汾陽考

汾陽考,典故名,典出《舊唐書》卷一百二十〈郭子儀列傳·史臣曰〉。唐代京官、外官,每年都 要經過考績。考績的具體工作,屬於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聲望的高官兩人主持其事。 汾陽郡王郭子儀任中書令時,曾主持考績達二十四次,故稱“汾陽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汾陽考
  • 拼音:fén yáng kǎo
  • 類型:典故名
  • 出自:《舊唐書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釋義,

基本信息

詞目:汾陽考
拼音:fén yáng kǎo
注音:ㄈㄣˊ ㄧㄤˊ ㄎㄠˇ
解釋:亦稱”二十四考中書令 ”,指唐代京官、外官,每年的考績。

詳細釋義

典源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郭子儀列傳·史臣曰〉
史臣裴曰:汾陽事上誠藎,臨下寬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處,必得士心。前後遭罹幸臣程元振、魚朝恩譖毀百端,時方握強兵,或方臨戎敵,詔命徵之,未嘗不即日應召,故讒謗不能行。代宗幸陝時,令以數十騎覘賊,及在涇陽,又陷於胡虜重圍之中,皆以身許國,未嘗以危亡易慮,亦遇天幸,竟免患難。田承嗣方跋扈魏州,傲狠無禮,子儀嘗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謂使者曰:「茲膝不屈於人若干歲矣,今為公拜。」李靈曜據汴州,公私財賦一皆遏絕,獨子儀封幣經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衛送。其為豺虎所服如此。麾下老將若李懷光輩數十人,皆王侯重貴,子儀頤指進退,如仆隸焉。幕府之盛,近代無比。始與李光弼齊名,雖威略不逮,而寬厚得人過之。歲入官俸二十四萬貫,私利不在焉。其宅在親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後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代宗不名,呼為大臣。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終始,人道之盛,此無缺焉。唯以讒怒誣奏判官戶部郎中張譚杖殺之,物議為薄。

釋義

唐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經過考績。考績的具體工作,屬於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聲望的高官兩人主持其事。 汾陽郡王郭子儀任中書令時,曾主持考績達二十四次,故稱“汾陽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