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源縣

汾源縣

隋大業四年(608年),煬帝為修築汾陽宮,特劃出宮室周圍的汾源縣、蔚汾縣、秀容縣組建樓煩郡。同時,改汾源縣為“靜樂縣”;改蔚汾縣為“臨泉縣”。改名原因可能是“汾源”、“蔚汾”兩名與“汾陽宮”用字重複,同郡地名雷同。蔚汾縣改名“臨泉”是以縣東南部大坪頭山發源的臨泉水(今稱湫水河)為名。然而,臨泉水河段主要流徑今臨縣境,在今興縣境內僅有20公里,且距臨泉縣城過遠。古人認為這樣命名不符合實際,遂於唐武德三年(620年)在今臨縣境內重置臨泉縣,而改臨泉縣為“臨津縣”。臨津,以其地處黃河津渡而命名,本來含義很貼切,但新問題又出現了,它和劍州普安郡的臨津縣重名!不得已,貞觀元年(627年),再改名為合河縣,“以城下有蔚汾河西與黃河合”,故名,至此縣名才穩定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