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城文物管理所主要職責是:依法保護汾城古建築群以及汾城鎮範圍內的文物;負責監督汾城範圍內文物保護單位的使用情況,確保文物安全;配合文物局編制完善汾城古建築群以及其它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負責本區域內文物保護單位影視拍攝的管理。該文管所現在職人員3人,其中管理人員1人,工勤人員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汾城文物管理所
- 所屬地區:汾城
- 類型:全額預算事業單位
- 職責:保護文物
汾城文物管理所主要職責是:依法保護汾城古建築群以及汾城鎮範圍內的文物;負責監督汾城範圍內文物保護單位的使用情況,確保文物安全;配合文物局編制完善汾城古建築群以及其它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負責本區域內文物保護單位影視拍攝的管理。該文管所現在職人員3人,其中管理人員1人,工勤人員2人
汾城文物管理所主要職責是:依法保護汾城古建築群以及汾城鎮範圍內的文物;負責監督汾城範圍內文物保護單位的使用情況,確保文物安全;配合文物局編制完善汾城古建築群以及其它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檔案;負責本區域內文物保護單位影視...
汾城古建築群 汾城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西南汾城鎮區內。存有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到清末的建築遺構12處40餘座。包括古城牆、縣衙大堂、城隍廟、元代戲台、文廟、試院、書院、明倫堂、社稷廟、鼓樓、關帝廟、洪濟橋、學前塔、魁星樓等及商鋪7處,民居3座。建築宏偉壯觀,時代特徵明顯,是...
2006年5月,汾城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11月,西城門修繕完畢,隨之西城門至北城牆外環境得到全面治理。古鎮也將依靠原有古城牆,修建一條3至5米的環城步道,從而全面提升汾城古鎮品質。所獲榮譽 2007年,汾城古建築群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旅遊信息 地理...
百科地理組維護詞條列表(景點景觀類·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篇) 歸屬小組 百科地理組 數量 1080處 目錄 1 古遺址(總計220處) 2 古墓葬(共77處) 3 古建築(總計513處) 4 石窟寺及石刻(總計63處) 5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總計206處) 6 其他(總計1處...
“汾城難民的哭訴”宣傳單 《日本共產黨的任務》宣傳冊 “所謂‘志願兵擴大計畫’”朝鮮文宣傳單 民兵英雄尹茂官自製石雷 民兵英雄尹茂官自製子母雷 民兵英雄尹茂官自製鐵雷 農民王貴女、段滿清母子殺敵廚刀 嘉康傑戴過的手錶 嘉康傑用過的墨盒 嘉康傑用過的臉盆 康俊仁用過的瓷碗 李雪峰用過的瓷油壺 獎給張志全...
為加強我國古代碑刻石刻文物保護管理利用,國家文物局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部門,梳理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遴選形成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現予印發。《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從戰國至清,文字種類包含漢文、藏文、蒙文、滿文、維吾爾...
襄汾縣博物館為綜合性博物館,1978年獲批,1979年正式成立,最初為襄汾縣文化局下屬單位,2002年屬襄汾縣文化體育局,2010年屬襄汾縣文物旅遊局,2015年規入襄汾縣文化局,2019年規入襄汾縣文化和旅遊局。2021年7月1日,襄汾縣博物館與襄汾縣汾城文物管理所合併組成襄汾縣文物保護中心(襄汾縣博物館),升級為正...
襄汾縣名始於1954年,是由原襄陵縣和汾城縣合併而成,因取兩縣名的首字,命名為襄汾縣。文物古蹟 丁村遺址 丁村遺址,位於襄汾縣城4千米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臨汾市35千米,北起史村,南至柴莊,長約十一千米,以發掘出中國歷史上舊石器時代的化石而聞名中外。陶寺北墓地 陶寺北兩周墓地群位於襄汾縣城東北約7...
駐屯汾城之秦軍,在魏、楚聯軍進攻下又大敗,由汾水東岸渡汾而退守汾城之際,遭魏、楚聯軍襲擊,流死於汾二萬人。於是魏、楚聯軍得以渡汾水而攻汾城。此次救趙,楚軍取得圓滿勝利。期間,一說景陽曾與荀子在趙孝成王前討論兵法。楚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加了。滅魯遷都 楚考烈王八年(前255年),楚王派春申君出兵...
趙康鎮,隸屬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地處襄汾縣西南部,東連永固鄉,南、西接新絳縣三泉鎮、澤掌鎮,北、東北鄰汾城鎮、西賈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約縣城30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80.56平方千米。1949年,屬汾城縣第三區。1984年,撤銷趙康公社,設立趙康鎮。2001年3月,豐盈鄉併入趙康鎮。截至2018年末,趙康鎮戶籍...
也有的寺廟用鐵旗桿,如陝西寶雞金台觀,陝西汾城天平寺。有的還用石旗桿,如朝陽市內漢藏合一喇嘛廟佑順寺前就是做工精緻的石旗桿。昆明慶竹寺前乃是不惜工本的銅旗桿。建築類型 中國佛寺建築秉承天竺佛寺建築的特點,也分為依山式的“支提”和平川式的“精舍”兩種。依山式 印度的“支提”式也分兩種類型:第...
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後,地屬魏,稱汾城。隸屬河東郡。秦仍屬河東郡。北部為臨汾縣,西部為長修縣。臨汾舊城在今縣城北25公里處(襄汾縣晉城村)。長修故城在今縣城西北15公里處泉掌鎮。漢高祖時,封御史杜恬為長修侯,長修為侯國。東漢改為長修鎮。三國時屬魏,置臨汾縣,隸平陽郡。西晉時,臨汾...
文物坍塌 2021年10月,受強降雨影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汾城古建築群的城隍廟一處建築檐部瓦件脫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汾城古建築群的社稷廟院牆部分倒塌、山西省襄汾縣西中黃村進士院一處院牆外包磚脫落、位於山西省襄汾縣西中黃村的春秋樓主體結構出現傾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新絳縣的...
新城鎮,隸屬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地處襄汾縣東部,東與陶寺鄉相依,南與曲沃縣裡村鎮毗鄰,西同南賈鎮、景毛鄉、南辛店鄉相連,北與鄧莊鎮接壤,為縣人民政府駐地。行政區域總面積113.92平方千米。1949年,分屬襄陵縣第三區,汾城縣第二區。1984年2月,城關公社改城關鎮。截至2018年末,新城鎮戶籍人口為84411...
景毛鄉,隸屬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地處襄汾縣西部,東鄰新城鎮,南、西南與南賈鎮、西賈鄉接壤,西與古城鎮相連,北與南辛店鄉為鄰,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約5千米。國土面積43平方公里。1949年,屬汾城縣第四區。1984年,景毛公社改景毛鄉。截至2022年,景毛鄉戶籍人口為17195人。截至2022年,景毛鄉轄14個...
任建新(1925.8— ),山西汾城(今襄汾)人。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任長霞(1964—2004),女,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科學界 任新民:(1915—2017)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1978年至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與臨汾行署文化局合作,揭露了居住區和墓葬區,發掘墓葬一千餘座。其中大貴族墓葬9座,出土了陶龍盤、陶鼓、鼉鼓、大石磬、玉器、彩繪木器等精美文物,震驚海內外,確定了陶寺文化。1999-2001年,確定了陶寺文化中期城址,城址呈圓角長方形,東西長1800米,南北寬1500...
張學民書記介紹原汾城二中歸北膏腴管理有關情況。聶增勇鎮長調研仿古青銅製作,詳細詢問技術、市場、資金情況。2007年8月,原縣文聯主席曹文敏、青年攝影家郝建新由張登榮陪同進峪考察,圖為郝給曹、張所拍照的“霸王石合影”。善惠禪寺的九級塔 九龍溝里的五級塔 西城門 送子觀音生生洞 久負盛名的鼓車 生生洞巷...
圖書和俘虜等,是為了表彰王翦統一中國的戰功而修的,現六冢已平,僅留遺蹟。1956年8月6日,王翦墓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6月,富平縣人民政府立標誌碑。史籍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影視形象 ...
{高速}駛入後 →吉縣/宜川/壺口瀑布G22→青蘭高速→南辛店/汾城S232出口,在南辛店下高速左轉,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 太原、臨汾方向 {太原、臨汾高速}:駛入高速→臨汾/太原方向G5→吉縣/宜川/壺口瀑布/ G22→青蘭高速→南辛店/汾城/S232出口,在南辛店下高速左轉,沿景區路標到黃崖村 {臨汾低速} 堯廟往金殿...
(公元1940~今),山西汾城人。著名縣文出版工作者。1962年畢業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現任中國民主同盟青海省委宣傳部長、常務委員,青海省第八屆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編審。長期工作和生活在青藏高原,對藏傳佛教藝術和民族民間藝術情有獨鐘。多年從事藏族民間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奇的研究...
1954年9月至11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古椎動物與人研究所前身)和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山西省文物局前身)各派必要的人員參加組成發掘隊,通過歷時52天的工作,共發現含有舊石器的地點11個,並對其中9個地點作了不同程度的發掘,其它則作了調查採集。共發掘和採集石製品2005件,哺乳動物化石27種。...
2019年10月7日,陶寺北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2014年、2015年,由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文物旅遊局、襄汾縣文化局組成的考古隊發掘了春秋時期大中小型墓葬12座。2016年3月~2017年1月,考古隊第三次對墓地中部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約850平方米,發掘春秋晚期墓葬5...
2013年3月5日,靈光寺琉璃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唐貞觀年間,靈光寺琉璃塔創建;金皇統年間,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靈光寺琉璃塔上部六層毀於臨汾地震。1967年8月18日,山西文管會孟繁興作地震考古調查時,調查了靈光寺琉璃塔。建築格局 靈光寺琉璃塔是靈光寺...
古城址東距汾河5公里余,西距九原山4公里,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相傳為春秋時期的“古絳都”和漢的“臨汾城”,當地人稱“古晉城”。古城平面近似長方形,南部較寬,周長約8480米,城內地形北高南低,形成層層台地,高差約在10米上下。有一條明顯路跡自北牆城門外向南延伸千餘米。城外周有明顯的護城河遺蹟,...
陶寺古觀象台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城遺址,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遺址面積約400萬平方米。從1978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臨汾市文物局等單位經過43年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初步揭示出陶寺遺址是中國史前“都城要素最完備”城址。城址興建與使用的主體年代距今4300-3900年。城址...
北焦彭東嶽廟大殿,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古城鎮北焦彭村。2016年6月6日,北焦彭東嶽廟大殿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元代(1271年—1368年),北焦彭東嶽廟大殿創建。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北焦彭東嶽廟大殿重修。明、清兩代(14世紀—19世紀),北焦彭東嶽廟大殿多次修葺。建築...
陶寺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還包括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戰國、漢代及金、元時期的遺存。位於山西襄汾縣陶寺村南,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經過研究,確立了中原地區龍山文化的陶寺類型;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其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1900年。同類遺址在晉西南...
襄陵文筆塔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西北襄陵鎮東街。俗名尖尖塔,建於清鹹豐九年(1859年),同治年間增修,為八面九級實心磚塔,高25米。二至五層每面陰刻拱門,上砌磚匾,書有“騰蛟”“毓秀”等詞。八、九兩層每面均辟拱碹門。底座八面均刻有碑記詩文、八卦圖案。塔頂八角掛有風鈴。塔整體形似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