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動力系統就是指將發動機產生的動力,經過一系列的動力傳遞,最後傳到車輪的整個機械布置過程。 發動機運轉,實際上是曲軸在旋轉,曲軸的一端固定連線一個飛輪,此飛輪與離合器配合,來控制飛輪與變速器的連線通斷,動力經過變速器的變速後,通過兩個萬向節和傳動軸,將動力傳到差速器,由差速器將動力平均的分到兩側車輪的減速器,通過減速器的雙曲線齒輪傳到車輪。從空氣動力學方面說汽車的動力原理是這樣子的: 一輛汽車在行使時,會對相對靜止的空氣造成不可避免的衝擊,空氣會因此向四周流動,而躥入車底的氣流便會被暫時困於車底的各個機械部件之中,空氣會被行使中的汽車拉動,所以當一輛汽車飛馳而過之後,地上的紙張和樹葉會被捲起。此外,車底的氣流會對車頭和引擎艙內產生一股浮升力,削弱車輪對地面的下壓力,影響汽車的操控表現。 另外,汽車的燃料在燃燒推動機械運轉時已經消耗了一大部分動力,而當汽車高速行使時,一部分動力也會被用作克服空氣的阻力。所以,空氣動力學對於汽車設計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改善汽車的操控性,同時也是降低油耗的一個竅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汽車動力系統
- 傳遞順序:曲軸——飛輪——離合器
- 改裝三階段:簡單改裝、中度改裝、深度改裝
- 舉例:越野車多採用四輪驅動
傳遞順序
分布形式
汽車傳動系的組成和布置形式是隨發動機的類型、安裝位置,以及汽車用途的不同而變化的。例如,越野車多採用四輪驅動,則在它的傳動系中就增加了分動器等總成。而對於前置前驅的車輛,它的傳動系中就沒有傳動軸等裝置。
傳動系的布置型式機械式傳動系常見布置型式主要與發動機的位置及汽車的驅動型式有關。可分為:
1.前置後驅—FR:即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
這是一種傳統的布置型式。國內外的大多數貨車、部分轎車和部分客車都採用這種型式。
2.後置後驅—RR:即發動機後置、後輪驅動
在大型客車上多採用這種布置型式,少量微型、輕型轎車也採用這種型式。發動機後置,使前軸不易過載,並能更充分地利用車箱面積,還可有效地降低車身地板的高度或充分利用汽車中部地板下的空間安置行李,也有利於減輕發動機的高溫和噪聲對駕駛員的影響。缺點是發動機散熱條件差,行駛中的某些故障不易被駕駛員察覺。遠距離操縱也使操縱機構變得複雜、維修調整不便。但由於優點較為突出,在大型客車上套用越來越多。
3.前置前驅—FF: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
這種型式操縱機構簡單、發動機散熱條件好。但上坡時汽車質量後移,使前驅動輪的附著質量減小,驅動輪易打滑;下坡制動時則由於汽車質量前移,前輪負荷過重,高速時易發生翻車現象。現在大多數轎車採取這種布置型式。
4.越野汽車的傳動系
越野汽車一般為全輪驅動,發動機前置,在變速箱後裝有分動器將動力傳遞到全部車輪上。目前,輕型越野汽車普遍採用4×4驅動型式,中型越野汽車採用4×4或6×6驅動型式;重型越野汽車一般採用6×6或8×8驅動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