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背後的決戰

決戰背後的決戰

1948年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東渡黃河,從陝北來到了華北,中國的兩種力量進行了最後的總較量。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徐徐拉開了大幕——一場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大決戰震驚世界。

一個新生國家成立前夜命運轉折的歷史影像

一場國共雙方戰略決戰起伏跌宕的深度呈現

一次將帥兵士請命不讓鏖戰血拚的殊死博弈

一幕生死對決戰爭背後傳奇史詩的風雲途程

六集文獻紀錄片《決戰背後的決戰》深度揭秘國共間的生死對決、博弈玄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決戰背後的決戰
  • 總導演:溫晨
  • 首播平台:CCTV10
  • 總監製:金越
  • 監 制:王新建
  • 製片人:李浩洋
  • 首播時間:2014-11
背景介紹,劇情介紹,播出信息,

背景介紹

六集文獻紀錄片《決戰背後的決戰》以新的視角和更加廣闊的視野,對發生在六十多年前的國共戰略決戰——遼瀋、淮海、平津三次戰略決戰進行了新的發現,將關照的著力點從戰役本身放到“決戰背後”,從國共決戰態勢的形成、決戰前夜雙方對峙形勢的急速演化、交通運輸、重火力、支前民工、隱蔽戰線等六個角度,深度揭秘國共間的生死博弈,以及人民解放軍贏得決戰完勝的緣由。》以新的視角和更加廣闊的視野,對發生在六十多年前的國共戰略決戰——遼瀋、淮海、平津三次戰略決戰進行了新的發現,將關照的著力點從戰役本身放到“決戰背後”,從國共決戰態勢的形成、決戰前夜雙方對峙形勢的急速演化、交通運輸、重火力、支前民工、隱蔽戰線等六個角度,深度揭秘國共間的生死博弈,以及人民解放軍贏得決戰完勝的緣由。

劇情介紹

第一集《乾坤握定》
1948年3月23日中午時分,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東渡黃河,從陝北來到了華北。就在華北平原一個名叫西柏坡的小山村,毛澤東指揮全國戰場的人民解放軍,贏得了與國民黨軍進行最後戰略決戰的勝利。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當中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解放軍東北、中原、華東、華北四大野戰軍主力全建制參加了整個過程。三大戰役進行中的每一天,解放軍的平均日傷亡人數達到了1618人,一共殲滅150多萬國民黨軍最精銳的主力部隊,南京國民黨政權從此開始崩潰了。
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的總較量,決定了中國未來的命運走向。 它的隆隆炮聲早已遠去,但那如虹的氣勢、萬鈞的力量,演繹了戰爭藝術的傳奇,在中國的大地上譜寫出驚濤駭浪般的解放史詩。
第二集《勝算在手》
中國版圖上,東北的錦州、華東的濟南、中原的宿縣,在六十多年前的“遼瀋、淮海、平津”三次國共生死大對決當中,其作用猶如車之樞軸。三座城池的得失,足以改寫戰役的歷史。
對於這三座城市,人民解放軍使出渾身解數,或以強大決心攻取,或以秘密和奇襲的方式奪之。
打錦州,攻濟南,奪宿縣,猶如打蛇用力於七寸,促成國共戰略決戰勢態的形成,導致戰區內的國民黨軍最終被全殲。
一連串的攻城略地,也遠遠超出了南京國民黨統帥部的想像,使其亂了陣腳。而在戰略決戰之前,解放軍就奪得了戰略主動權,大戰未啟,已得先勝。
第三集《生命之線》
1948年初秋,毛澤東在東北重重投下了一枚棋子。棋子落處,便是東北咽喉錦州。
此時,蔣介石更多的注意力還在華東。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正指揮30餘萬大軍,對山東省會濟南發動猛攻。蔣介石要“確保濟南”。
蔣介石不是不知道東北門戶錦州的重要性,只不過他認為林彪的東北野戰軍主力和重炮尚在長春、四平,遙遠的距離使得解放軍數量龐大的軍需輜重難以迅即到達,錦州尚屬安全。因此燃眉之急,是先救華東重鎮濟南。
然而,蔣介石失算了。縱橫東北的鐵路網大部分掌握在解放軍手中,只要拔掉一顆樞紐線上的釘子,這張網就全活了,糧彈、汽油、重炮和兵員就會源源不斷地運來。
縱橫東北的鐵路網、貫通蘇北的大運河、飛奪鄭州黃河鐵路大橋等等,連線著三大戰場的,是無數條交通運輸線。除了大動脈,那些深入戰場的線路更像是密如蛛網的毛細血管,幾百萬支前民工夜以繼日穿梭在運輸線上。
常勝將軍粟裕說過,後勤運輸成了決定戰役勝利的關鍵。
第四集《戰爭之神》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第一次登上了北京天安門城樓,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朱德總司令檢閱了人民解放軍的炮兵部隊。這些武器還帶著戰場的硝煙。現場解說員還特意描述了戰車方隊中的“功臣號”坦克。“功臣號”坦克曾經出沒在遼瀋和平津戰場。今天,這輛坦克仍然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向世人展示。
1948年秋,東北野戰軍炮縱的六百餘門大炮摧毀了錦州,東北大門關閉。遼瀋戰役勝利落幕,這支勁旅又入關直指天津。在國共戰略決戰當中,錦州、新保全、天津三座堅城,都在解放軍強大炮火下31小時內攻克,成為贏得決戰的關鍵。淮海戰場的頑敵也斃命於狂飆般的華野炮火。
後來粟裕將軍有一句名言:淮海戰役的勝利,一靠山東農民的手推車,二靠大連的大炮彈。戰後資料表明,淮海戰役當中解放軍1364門火炮,共消耗炮彈679943發。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叫沒有炮兵就沒有勝利。炮兵在當時是解放軍最先進的一個兵種,是火力的集中體現。
第五集《支前民工》
這是一位傳奇的美國作家,當年他獨自深入淮海戰場,是報導淮海戰役的唯一一位西方記者。 時隔23年之後的1971年,這位作家又成為第一位採訪新中國總理周恩來的美國記者,他就是西默·托平。1948年,年輕的西默·托平來到黃淮平原上一個叫曹老集的村莊,他發現這裡所有的農民都站在共產黨一方,民兵們拍著胸膛告訴他:“農民現在成了土地的主人,地主老財們已經完蛋了。”
西默·托平看到了一場決戰的背後,還有更加廣闊的戰場。
三大戰役也是一場人民的戰爭。矗立在東北、華北和華東大地上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紀念館,陳列著許多許多支前民工使用過的實物。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紀念碑鐫刻著支前民工肩扛彈藥、手推小車、抬擔架的支前場景,象徵著軍民的浴血奮戰,贏來了決戰的最後勝利。
第六集《特殊戰場》
在三大戰役中,解放軍有一個秘密武器 這就是隱蔽戰線。
1948年 9月30日夜晚,乘著夜幕,兩列火車從哈爾濱附近的雙城小站秘密駛出,開往千里之外的錦州。為了迷惑敵特,火車先向北行,後來在齊齊哈爾的昂昂溪掉頭向南行駛。
這兩列火車,一列上乘坐的是東北野戰軍首腦機關人員,另外一列火車上,乘坐的是一支特殊的部隊—東北野戰軍二局。
這是一支無線電偵聽部隊,在東北解放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林彪曾說,有了二局的情報,打勝仗可以說絕對有把握。

播出信息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探索發現》 2014年11月22日開始首播。
上海電視台《檔案》 2015年11月3日開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