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災後再生育家庭人口問題研究

汶川地震災後再生育家庭人口問題研究

《汶川地震災後再生育家庭人口問題研究》是2017年9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果、曾永明。

基本介紹

  • 書名:汶川地震災後再生育家庭人口問題研究
  • 作者:張果、曾永明
  • ISBN:9787030501387
  • 頁數:17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9-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5.12汶川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政府高度重視地家庭恢復,四川因地制宜、適時開展人口再生育關懷政策,震後再生育政策實施7年多來,再生育小孩達3100餘例。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背後也衍生出新的問題:人口再生育關懷是在災後建立的臨時性救助措施,未能充分考慮再生育家庭和小孩發展的長遠規劃。本書就"人口再生育關懷"政策的後續問題,對再生育家庭和小孩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跟蹤研究。全書以十三個章節的篇幅研究"後人口再生育關懷"時期面臨的新問題,尤其是再生育家庭發展和再生育小孩的教育問題。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汶川地震背景 1
1.1.2 汶川地震對人口及家庭發展的衝擊 5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7
1.2.1 研究目的 7
1.2.2 研究意義 9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1.3.1 國外研究現狀 11
1.3.2 國內研究現狀 12
1.3.3 研究評述 13
1.4 研究的理論基礎 13
1.4.1 基本人口學相關理論 14
1.4.2 非常態人口學相關理論 21
1.4.3 干預性人口學相關理論 27
第2章 汶川地震人口損失統計及人口再生育關懷政策的產生 33
2.1 汶川地震人口損失數據 33
2.1.1 全國區域基礎人口損失數據 33
2.1.2 調查區域基礎人口損失數據清單 33
2.2 調查區域地震後人口再生育訴求 34
2.3 災後人口損失分析 34
2.3.1 人口損失與失獨家庭的定義 34
2.3.2 震區失獨家庭概況 34
2.4 人口再生育關懷政策產生背景 35
2.5 人口再生育關懷應急管理階段總結 36
2.5.1 應急處置階段(2008年5~9月) 36
2.5.2 恢復重建階段(2008年10月~2009年9月) 37
2.5.3 鞏固提升階段(2009年10月~2010年12月) 38
2.5.4 人口再生育關懷階段(2009~2027年) 38
2.6 人口再生育關懷政策總結與模式化推廣 39
第3章 再生育家庭現狀實證調查分析 41
3.1 研究區域與研究方法 41
3.1.1 調查背景 41
3.1.2 調查區域和調研方法 41
3.1.3 調查成果 42
3.2 調查區域人口損失概況介紹 43
3.2.1 德陽市、綿陽市、阿壩州人口損失情況分析 43
3.2.2 汶川縣、青川縣、北川縣人口損失分析 43
3.3 再生育小孩健康發展分析 44
3.3.1 再生育小孩出生時的健康狀況分析 44
3.3.2 再生育小孩父母健康狀況分析 49
3.4 再生育小孩教育發展分析 50
3.4.1 再生育小孩父母教育結構分析 50
3.4.2 再生育小孩父母對小孩的教育理念分析 52
3.4.3 再生育小孩對家庭的重要程度分析 59
3.4.4 再生育家庭未來發展保障性分析 61
3.5 再生育家庭生存與發展現狀典型案例 64
3.5.1 再生育小孩健康成長案例 64
3.5.2 再生育小孩家庭發展案例 67
3.5.3 再生育小孩政府關懷案例 71
第4章 再生育家庭可持續發展影響機制研究 76
4.1 再生育家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提出 76
4.2 研究的方法與模型 77
4.3 研究變數定義、數據分析 79
4.3.1 變數選擇與定義 79
4.3.2 數據統計與描述 81
4.4 實證結果和機理分析 83
4.4.1 再生育小孩健康發展影響因素及機制 83
4.4.2 再生育小孩教育發展影響因素及機制 84
4.4.3 再生育家庭發展影響因素及機制 86
4.5 再生育家庭發展影響機制總結分析 88
第5章 基於實證調查及模式機制研究的再生育家庭發展核心問題 90
5.1 再生育家庭發展基本問題梳理 90
5.1.1 再生育家庭小孩健康問題 90
5.1.2 再生育家庭小孩教育問題 90
5.1.3 再生育家庭發展問題 91
5.2 個體與家庭發展的問題 91
5.3 國家、政府與再生育家庭發展問題 92
5.3.1 醫療保障問題 92
5.3.2 再生育小孩的長期教育問題 93
5.3.3 社會保障問題 93
5.4 社會(非)公益組織與再生育家庭發展的問題 94
第6章 再生育小孩可持續發展模式 95
6.1 成長發育階段理論劃分 95
6.1.1 醫學上的成長發育階段 95
6.1.2 社會學發展階段的劃分(0~18歲) 97
6.2 基於成長階段論的再生育小孩可持續發展 97
6.2.1 孕前優生優育準備階段 97
6.2.2 孕期保健階段 100
6.2.3 幼兒階段健康快樂教育模式 103
6.2.4 青少年階段“人格、價值、發展”綜合素質教育模式 107
6.2.5 再生育小孩在成年階段的自我選擇與發展模式 110
6.2.6 再生育小孩可持續發展培養模式 110
第7章 再生育家庭可持續發展——“類隔代家庭”發展模式 115
7.1 “類隔代家庭”發展理論提出 115
7.1.1 “類隔代家庭”首次提出 115
7.1.2 災後“類隔代家庭”特徵及發展模式 116
7.2 “類隔代家庭”可持續發展模式 118
7.2.1 “類隔代家庭”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 118
7.2.2 家庭主體——“自我重建”發展 119
7.2.3 國家政策——“核心支撐”發展 122
7.2.4 社會力量——“監督參與”發展 126
第8章 映秀鎮再生育家庭“類隔代教育”的實證研究 130
8.1 重災區“類隔代家庭”教育的現狀 130
8.1.1 “類隔代家庭”的基本情況 130
8.1.2 “類隔代教育”施教主體的基本情況 132
8.1.3 “類隔代家庭”教育觀念的調查 133
8.1.4 “類隔代家庭”教育內容的調查 134
8.1.5 “類隔代家庭”教育行為的調查 137
8.2 汶川地震重災區“類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 139
8.2.1 巨大的年齡差導致心理代溝 140
8.2.2 經濟缺口產生撫養“青黃不接”局面 141
8.2.3 親職教育內容片面,教育方法(觀念)陳舊 142
8.2.4 缺乏情感溝通與引導 142
8.2.5 對孩子寄予高期望值 143
8.3 汶川地震重災區“類隔代教育”影響的原因分析 144
8.3.1 家庭客觀因素對“類隔代家庭”教育的影響 144
8.3.2 家庭主觀因素對“類隔代家庭”教育的影響 146
8.3.3 家庭外部因素對“類隔代家庭”教育的影響 147
8.4 汶川地震重災區“類隔代家庭”教育的對策性建議 147
8.4.1 政府推行人口再生育延續政策,減輕再生育家庭後續成本 148
8.4.2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完善辦學設施,開展親職教育培訓 149
8.4.3 促進家校聯繫,提升家長監護素養 149
8.4.4 加強管理,彌補“類隔代孩子”親職教育空白 151
8.4.5 家長要重視親職教育,自我提升親職教育水平 152
第9章 試探重大災害後“人口補償”機制體系 154
9.1 “人口補償”理念的提出和實踐 154
9.1.1 “人口補償”的內涵和意義 154
9.1.2 “人口補償”機制體系的實踐條件 155
9.2 基於成長階段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56
9.2.1 孕前階段“綠色通道” 156
9.2.2 幼兒階段保育模式 156
9.2.3 青少年階段的可持續發展 157
9.3 基於社會學基礎的教育可持續發展 157
9.3.1 學齡前的早教階段 157
9.3.2 常規教育階段 157
9.4 基於“類隔代家庭”模式的“三位一體”家庭可持續發展 158
附錄 161
參考文獻 165
索引 1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