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優勢,藥用價值,
簡介
荸薺原名烏芋,“其根如芋,而色烏也”(李時珍語),屬莎草科植物。荸薺之名始於元代的《日用本草》。早在600年前,汶城西南鹿莊村方外3公里的地帶就有種植。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車駕出巡,駐蹕汶上,鹿莊袁某曾以荸薺進奉,受到皇帝及其近臣的交口稱讚。自此,汶上荸薺聲價倍增,秧種者歷代不衰,遠銷濟南、徐州、京津、江淮、滬寧以及東北各省。建國後,荸薺的生產擴大到次邱、辛店兩鄉的大部分村莊。1985年,秧種面積達2700餘畝,一般畝產1600-2000公斤,高者可達2500-3000公斤。
優勢
汶上大荸薺的確不負盛名,同其它產地荸薺相比,其突出優點是:1、個大、皮薄,色澤光亮(重棗色),牙嘴小,可食率達98%以上;單個荸薺一般重15克,大者可達20克以上;2、肉質細嫩純白,食之清脆爽口,有冰糖味,不澀口,不打渣,既可生食又可熟餐。本縣廚師善用荸薺加工菜餚,其中最稱著者有“蜜湯荸薺”、“琉璃荸薺”,堪稱酒宴美味;還可加工成“清水馬蹄”、“糖水馬蹄”罐頭,又是饋贈佳品。
藥用價值
荸薺食之適口腹,醫之去諸病。中醫認為:荸薺味甘、性寒,入肺、胃二徑,具清熱、生津、止咳、化痰、開胃、潤肺、消積、化食、涼血、明目等藥用功能,真可謂食醫俱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