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直進船

《汴河直進船》是唐代詩人李敬方所作的一首詩。詩人用故設懸疑的手法反映了中晚唐之際的社會現實,揭露了唐朝中央政府對東南四十三州百姓瘋狂盤剝的這一事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汴河直進船》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李敬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汴河直進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汴(biàn)河:在今河南省開封附近。
⑵生人:生民,老百姓。
⑶為害:受害。
⑷相和:相等。
⑸東南:唐時指江蘇、浙江、安徽等省份。
⑹脂(zhī)膏(gāo):人民辛勤勞動所創造的財富。

白話譯文

汴河連線江淮水好處是很多的,既給百姓帶來便利卻也帶來災禍。
整個東南的四十三州土地.就是靠這條河把那裡的民脂民膏搜刮盡了。

創作背景

唐代開元年間,汴河重新得到疏導,成為當時洛陽與各地水上交通的要道。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十分嚴重,他們不僅擁兵對抗中央,而且稅賦不入朝,朝廷財政來源都仰給予江南諸州,殘酷壓榨百姓取得的財富,均由汴輸送出來。此詩即有感於此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汴水通淮利最多”,通濟渠的開鑿溝通了南北的交通,促進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生人為害亦相和”,這裡是指運河的開通對老百姓來說,利和害是連在一起的,中晚唐以後,隨著社會政治形勢的變化,禍害變得越發明顯。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運河成了運輸必不可少的渠道,可憐四十三州的百姓一年的勞動果實全都通過這條運河被輸往唐王朝的府庫,從此陷進了深重的災難之中。
此詩雖詠汴河,但揭露的卻是統治階級的橫徵暴斂。詩文由汴河直進船展開議論,既肯定了汴水開通的好處,也鮮明地指出了隨之而來的禍害。詩人十分同情勞動人民,斥責了統治階級利用運河搜刮民脂民膏的無恥行徑。

名家點評

北宋詩評家黃徹鞏溪詩話》:嘗愛李敬方《汴河直進船》詩,此等語皆可為炙背之獻也。
現代古典文學家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詩言汴水通淮固有利,然人民遭害亦相和。唐代徵收勞動人民生產品,或以岡家徵稅之規定,或以地方上貢之名目,,或由地方巧立之私法,搜括殆盡,為害已深;而水運之時,強征民船,濫用民夫,窮年累月,不得休歇,弊民亦甚。故言東南各州人民之脂膏皆從此河吞食已盡,其為害生民與有利於國用亦正相同。

作者簡介

李敬方,字中虔,公元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進士。大和(唐文宗年號,827-835)年間任歙州(今安徽歙縣)、台州(今浙江臨海)刺史。他留下的詩很少,其中有兩三首反映了中晚唐之際的社會現實。《全唐詩》錄其詩八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