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書

汲冢書

西晉武帝時,在汲郡(今河南汲縣)的一座戰國古墓中發現並出土的一批竹簡古書。

關於竹簡出土的具體時間,傳世文獻中總共記有鹹寧五年(即公元279年。見《晉書·武帝紀》 )、太康元年(280年。《春秋左傳集解·後序》)、太康二年(《晉書·束皙傳》)及太康八年(《尚書·鹹有一德正義》)等四種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汲冢書
  • 年代:晉鹹寧五年
  • 性質:一批出土竹簡古書
  • 地點汲郡(今河南汲縣)
簡介,概況,相關書籍,

簡介

晉鹹寧五年 (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或二年,汲郡人偷盜魏襄王的陵墓,得到竹書數十車,全是蝌蚪文書寫,稱“汲冢古文”。經過整理,有《竹書紀年》12篇,因為原本寫在竹簡上而得名,敘述夏、商、西周、春秋時晉國和戰國時魏國史事,與傳統記載不同,可校正《史記》所載戰國史事之失。
原簡早已不傳,古本《竹書紀年》至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佚失。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學者有輯校本,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資料。

概況

這批竹簡是當時一個名叫不準(音 Fǒu Biāo )的汲郡人在當地盜掘一座古魏國墓冢(魏襄王墓)時發現的。據說這批竹簡的數量相當巨大,搬運時總共裝了幾十車。其簡文皆用“蝌蚪文”(即戰國古文字)寫成,難認難讀。經過晉代學者荀勖、束皙等人多年的釋讀與整理,最終寫定先秦古書約十餘種,共七十五篇。這些古書被人統稱為《汲冢書》,或名《竹書》、《汲冢古文》等。但《汲冢書》原簡早已不傳。

相關書籍

以下是晉人從中整理、寫定出來的那十餘種先秦古書的名稱及簡要介紹:
1.編年史《紀年》十三篇(《隋書·經籍志》作十二卷)。以其原本寫於竹簡,故又被後人稱作《竹書紀年》。本書以三代帝王紀年,先記夏、商、西周之事;再用晉國紀年去記錄春秋之事;最後以魏國紀年記錄戰國之事,至“今王”二十年而止。為《汲冢書》中最為重要、學術價值最高的一種古籍。晉代整理本《紀年》約傳至宋元之際散佚。今有多種輯本流傳,為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資料。
(以下引號內的文字皆出於《晉書·束皙傳》。)
2.《易經》二篇。內容“與《周易》上下經同”。
3.《易繇陰陽卦》二篇。內容“與《周易》略同,(但其)《繇辭》則異”。
4.《卦下易經》一篇。內容“似《說卦》而異”。
5.《公孫段》二篇。內容記“公孫段與邵陟論《易》”之語
6.《國語》三篇。內容“言楚、晉事”。
7.《名》三篇。內容“似《禮記》,又似《爾雅》、《論語》”。
8.《師春》一篇。內容“書《左傳》諸卜筮”。
9.《瑣語》十一篇。為先秦一部“諸國卜夢妖怪相書也”。
10.《梁丘藏》一篇。本書“先敘魏之世數,次言丘藏金玉事”。
11.《繳書》二篇。為一本“論弋射法”的專著。
12.《生封》一篇。專記“帝王所封”事。
13.《大曆》二篇。記“鄒子談天”之言。
14.《穆天子傳》五篇。內容記“周穆王遊行四海,見帝台、西王母”的傳聞。為先秦一部古小說。
15.《圖詩》一篇。為一篇“畫贊”類古論文。
另外還有《周食田法》、《周書》、《論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十九篇“雜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