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胡楨

汪胡楨

汪胡楨(1897年7月12日—1989年10月13日)浙江嘉興人,水利專家,中國現代水利工程技術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水利部原顧問、一級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胡楨
  • 別名:字幹夫,號容盦
  • 出生地:浙江省嘉興縣
  • 出生日期:1897年7月12日
  • 主要成就: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7月12日,汪胡楨出生於浙江省嘉興縣南門飯籮浜。先入私塾,後就讀於南湖初等國小堂、秀水縣立高等國小堂。
民國四年(1915年),汪胡楨從浙江省立第二中學校(現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中學畢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師從水利學家李儀祉。
民國六年(1917年),汪胡楨從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現河海大學)畢業,之後擔任全國水利局技士,不久回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任教。
民國九年(1920年),汪胡楨進入美國康乃爾大學,學習水利發電專業。
民國十二年(1923年),汪胡楨從康乃爾大學畢業,獲得土木工程碩士學位;之後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鐵路電力公司實習,曾參與摩爾根瀑布(Morgan Falls)水電站、騷吐斯(Saw-tooth)水電站的設計和施工。
民國十三年(1924年),汪胡楨回國時,到英、法、德、比、荷、瑞士等國,參觀當地的水電站。回國後回到南京河海工科大學任教。
民國十六年(1927年),汪胡楨擔任太湖流域水利工程處副總工程師。
民國十八年(1929年),汪胡楨擔任浙江省水利局副總工程師;同年擔任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工務處設計組主任工程師、第十二區工賑局局長兼皖淮主任工程師,他用退賠的庚子賠款,設計建成了邵伯、淮陰、宿遷三個船閘。
民國二十年(1931年),汪胡楨發起創辦中國水利學會,歷任第二至第十屆董事、第七屆副會長、併兼出版委員會主任,主編《水利》月刊,整理編印《水利珍本叢書》。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汪胡楨出任整理運河討論會總工程師,親自踏勘了從杭州到北京的大運河沿線,僅用一年半的時間,編制完成了《整理運河工程計畫》,但因國家多事,又未能付諸實現。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汪胡楨擔任中國經濟委員會水利處設計科長(至1937年)。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抗日戰爭期間,汪胡楨寓居上海,他不願為日寇工作,受中國科學社之聘,組織翻譯出版了奧地利工程師旭克列許的《水利工程學》。他還主編出版了《中國工程師手冊》,使中國工程師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手冊,為了支付稿費和出版印製,汪胡楨賣掉了自己的房子。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汪胡楨出任錢塘江海塘工程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至1948年),領導修復因抗日戰爭破壞的錢塘江海塘缺口。同年出任任善後救濟總署蘇寧分署賑務組副組長,水利委員會派駐聯合國救濟總署辦事處顧問。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汪胡楨擔任浙江大學教授;之後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副部長,又任治淮委員會委員兼工程部部長。他參與制定“治淮方略”,並和錢正英專程去北京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得到周總理的支持。
1950年,汪胡楨擔任淮河水利工程局副局長,治淮委員會委員兼工程部長。
1951年,汪胡楨擔任佛子嶺水庫工程總指揮,率領建設大軍前往大別山區,籌建“治淮方略”中主要工程之一的佛子嶺水庫。汪胡楨極力推薦選用混凝土連拱壩,並說服領導採用混凝土連拱壩的施工方案。
1954年,汪胡楨擔任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黃河三門峽工程局總工程師(至1960年)。
1955年,汪胡楨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初,國家成立黃河三門峽工程局,汪胡楨出任局總工程師。
1960年,汪胡楨出任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院長(至1978年)。
1965年,汪胡楨率領師生完成了“黃河磧口攔沙庫設計方案”。
1978年,汪胡楨擔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名譽院長。
1979年,汪胡楨擔任水利部顧問(至1982年)。
1989年10月13日,汪胡楨在北京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汪胡楨主持和參與制定了《導淮工程計畫》、《整理南北大運河工程計畫》,親自勘察了杭州到北京的大運河,設計了邵伯、淮陰、宿遷三個船閘領導修複錢塘江海塘工程。主編出版了最早的大型專業工具書《中國工程師手冊》,對以後的工程技術人員起了重要作用。主持治淮技術工作,負責設計、施工、修建了中國第一座大型連拱壩—佛子嶺水庫,這項工程處於當時拱壩技術的世界先進水平。負責黃河三門峽水庫的施工、修建工作,直至大壩完成蓄水。
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
50年代初,鋼筋混凝土連拱壩剛問世不久,僅美國及阿爾及利亞各有一個成功的例子。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剛誕生不久的大地上,卻矗立起一座由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佛子嶺水庫大壩。這不僅在當時被國內水工界視為奇蹟,這座水庫的設計和施工,就是汪胡楨主持的。
治淮方略
1950年,汪胡楨擔任治淮委員會委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與制定“治淮方略”。他和錢正英在曾山同志的率領下,專程去北京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得到總理的積極支持。治理淮河是汪胡楨為之奮鬥了半生而沒有完成的願望,如今這個願望得以實現,他心情十分激動。當“方略”一獲批准,汪胡楨就率領工程大軍前往大別山區,籌建“方略”中主要工程措施之一的佛子嶺水庫。該水庫位於準河上游淠河上,規模宏大,技術複雜,加之新中國成立不久,抗美援朝正在進行,建材不足,技術人員缺乏,施工機械更缺,連振搗器都沒有,且大別山區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在此情況下,必須節省水泥,因此選用什麼壩型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當時提出了混凝土重力壩、土壩、鋼筋混凝土平板壩及連拱壩等四種方案。汪胡楨極力推薦採用連拱壩,它的體積只是重力壩的1/5。由於連拱壩在國內首次採用,加之美國對中國的封鎖禁運,器材、資料無法取得,連拱壩的設計施工及抗震性能的計算比混凝土重力壩複雜得多,因而一開始不易被人們接受,甚至蘇聯專家也認為無法實現。由於汪胡楨的遠見卓識,旁徵博引,最後終於獲得專家們和領導的贊同,決定採用連拱壩。
解決種種難題
水庫施工中,汪胡楨解決了種種技術難題。壩體施工中,缺乏升高塔和拱模板,如果採用常規的木模,只一次性使用,浪費太大,速度慢,且隨壩體升高拱模板製作困難。汪胡楨親自領導設計了用砂箱為支座的半圓拱滑升鋼模殼,解決了這一難題。它是由三骱拱架及鋼板組成,由拉桿吊起,支座和垛面接觸處設砂箱,內儲烘乾的石英砂。砂箱有閥,開閥時乾砂流出,鋼模殼即下滑10厘米,和凝固的拱圈混凝土相脫離,吊升和拆模甚為靈活。接著他又為拱圈澆築混凝土擬出流水作業程式,大大節時省力。為確保薄結構連拱壩堅固耐久,汪胡楨查閱國內外資料,籌建混凝土實驗室,派人外出到科研單位學習。他將習慣常用的水泥配料體積比改為重量比,並在混凝土中外加添加劑,提高了混凝土的可塑性、密實性和耐久性,為創建高質量的混凝土連拱壩奠定了科學基礎。
亞洲第一座連拱壩
經過3年奮戰,1954年冬,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也是亞洲第一座連拱壩,終於矗立在世界的東方。如今連拱壩已平安度過40個春秋,歷經洪水考驗,至今壩面碳化度不超過0.5厘米,而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混凝土壩壩面碳化度都達到1厘米以上。佛子嶺水庫的建成,開拓了連拱壩在中國的新紀元,以後又在梅山水庫建成了當時世界最高的連拱壩,提高了中國水利工程技術在國際上的威望和影響。
三門峽水庫
繼佛子嶺工程之後,汪胡楨又投入三門峽水庫的修建,三門峽水庫是黃河治理計畫的第一項工程。1956年初,成立黃河三門峽工程局,汪胡楨和李鶚鼎被任命為總工程師。汪胡楨以花甲之年,付出他全部心血,晨夕都在施工前線指揮。三門峽水庫工程是委託蘇聯列寧格勒設計院設計的。在此之前,汪胡楨曾建議,不必委託蘇聯,認為中國工程師完全有能力自己設計,儘管這個建議沒有被採納,但他一貫主張自力更生的精神令人敬佩。在施工中發生與蘇聯原設計不一致意見時他總是實事求是,據理力爭。在截流設計上,原蘇聯設計是在神門淺水道預建一道截流閘。1957年春,大水把已建好的一個閘墩沖走,蘇聯專家仍堅持恢復閘墩,汪胡楨則提出打攔石樁代替原修閘方案。該方案被採用後,既節省了時間和費用,也保證了截流的成功。澆築大壩混凝土時,汪胡楨提出按不同部位採用不同標號的混凝土,因而節約了水泥。此外,他還提出過大面積通倉澆築的構想,當時雖然限於條件未能實現,但以後一直仍是混凝土築壩工程要追求實現的目標。汪胡楨在以後的幾十年里,繼續探索尋求新的築壩方法,曾親自設計、計算提出了“格箱式澆築法代替柱狀法”,構想創造混凝土格箱壩和土石格箱壩兩種新壩型。對高壩通航問題,汪胡楨大膽地、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使江船一步升降137米水位差的井式船閘的構想。目前,國際上船閘上下游水位差距比較大的不過2030米,達到50米的還在設計中。這個構想給今後工程技術的發展開拓了思路,提出了課題。
學術探索
在水利水電、鐵道、煤炭系統等工程建設中,地下洞室的力學分析是最繁瑣的工作,不僅費時,且易出錯,是設計人員最感頭痛的事,為此,汪胡楨撰寫了《地下洞室的結構設計》一書。該書以地下洞室中最常用的圈門式結構為準,推導出力學分析中全部所需公式、載常數的一般算式,並用電子計算機算出上述常數的數值,列成計算表,供查用,大大加快了計算速度,提高了設計質量。此外,還撰寫出版了《水工隧洞的設計理論和計算》;主編和編寫了700餘萬字的《現代工程數學手冊》。這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大型工具書之一,它側重於數學理論與方法在工程和科學中的套用,因此,它是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科學工作者所迫切需要的工具書之一,在工程科學技術人員和數學工作者之間也起到一定的橋樑作用。
巨大貢獻
修建長江三峽水庫是世界矚目的巨大工程,1984年,汪胡楨參加了三峽工程的可行性探討,他激動不已,發出“只要國家一聲令下,我還想背上行李去三峽工地大幹一場”的堅強心聲。然而畢竟年紀不饒人,力不從心了,於是他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為三峽工程出謀劃策上面。他先後發表了20多篇有關大壩選型、船閘設計與移民工作等重大科研課題的論文,提出了不少大膽獨創的設計構思。例如三峽的船閘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程,水位差高達100多米,中國自己能不能不靠外援而自己設計呢?汪胡楨認為,中國幾十年的水利建設,除三門峽外都是自己設計的。他諄諄告誡大家中國曾領先於歐美各國幾個世紀,首先發明了船閘,今天沒有理由妄自菲薄,於是他寫出了高水位船閘設計的論文。水庫淹沒區的居民遷移問題,是建庫工程中耗資巨大,且工作十分棘手的問題。過去由國家給移民遷移費自行解決,此辦法遺留問題多,後來用移民費建設移民區,雖然克服了不少移民生活居住困難的問題,但生產資料、發展生產等問題還沒有解決。汪胡楨寫出開發性移民的論文,他提出應給移民營建經濟林、建設水庫漁業基地及興辦新工業區,使移民不但能在新地區居住生活,而且能從事生產,使移民費用變成企業投資,而後以生產稅利形式再上繳給國家。他的這種開發性的思想,在經濟還不太發展的1983年提出,是難能可貴的。當時得到部領導的重視,發展到現在,開發性移民政策已成為主要的移民政策。
  • 學術論著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1990.02
《水工隧洞的設計理論和計算 第2版》
汪胡楨著
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5
《清代河臣傳 4卷遺1卷 附錄1卷》
汪胡楨,吳慰祖同輯
明文書局
1985
《現代工程數學手冊 第1——5卷》
汪胡楨主編
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1982.04
《地下洞室的結構計算》
汪胡楨著
北京:電力工業出版社
1977.09
《水工隧洞的設計理論和計算》
汪胡楨著
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21 水利 第5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20 水利 第4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18 水利 第2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17 水利 第1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16 土木 第11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15 土木 第10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14 土木 第9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12 土木 第7冊》
汪胡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11 土木 第6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10 土木 第5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8 土木 第3冊》
汪胡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7 土木 第2冊》
汪胡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6 土木 第1冊》
汪胡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0.11
《中國工程師手冊 4 基本 第1——4冊》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48.12
《水利工程學 第2冊 給水工程學 溝渠工程學》
ARMIN SCHOKLITSCH,汪胡楨,王壽寶
水工圖書出版社
1948.09
《水利工程學 第1——5冊》
ARMIN SCHOKLITSCH著;汪胡楨等譯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1947.12
《中國工程師手冊 C 水利》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中國工程師手冊 B 土木》
汪胡楨主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47
《中國工程師手冊 A 基本》
汪胡楨等編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47.06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11冊 房屋及橋樑工程學 第3版》
Frank O.dufour C.paul Shantz原著;汪胡楨 顧世楫主編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1947.05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5冊 鐵路工程學 第3版》
汪胡楨譯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1947.01
《中國科學社工程叢書 實用土木工程學 靜力學及水力學》
墨耳,汪胡楨,顧世楫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1946.11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4冊 道路學 第6版》
Austin T.Byrne著;汪胡楨、顧世楫主編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1941.12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3冊 平面測量學》
汪胡楨,顧世楫
1941.11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9冊 混凝土工程學》
汪胡楨,顧世楫,蕭開瀛
1941.09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11冊 房屋及橋樑工程學》
Frank O.Dufour原著;汪胡楨,顧世楫主編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1941.07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12冊 土木工程規範及契約》
汪胡楨,顧世楫
1941.07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7冊 鋼建築學》
Richard I.D.Ashbridge,汪胡楨,顧世楫
1941
《結構力學》
汪胡楨著
厚生出版社
1941
《圬工》
汪胡楨,江蔭燾著
厚生出版社
1940.05
《實用土木工程學 第6冊 土工學》
A·B·McDANIEL 汪胡楨譯述
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
1937
《錢塘江丁壩設計之檢討》
汪胡楨編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7
《河務所聞集》
(清)李大鏞著;汪胡楨句讀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7
《修防瑣志 1、2》
(清)李世祿敘述;汪胡楨句讀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7
《清代河臣傳 第1——2冊》
汪胡楨,吳慰祖編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6
《清史河渠志》
(清)趙爾巽等纂;汪胡楨句讀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6.05
《中國水利珍本叢書 河防一覽 3》
(明)潘季馴,徐硯農,汪胡楨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6.02
《問水集》
(明)劉天和著;汪胡楨句讀
1936.01
《河防通議》
(元)沙克什撰;汪胡楨句讀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6.01
《至正河防記》
(元)歐陽玄撰;汪胡楨句讀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5.06
《整理運河討論會 整理運河工程計畫》
汪胡楨
1935
《整理運河工程計畫》
汪胡楨著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1932
《皖淮工賑雜錄》
汪胡楨等著
國民政府救濟水災委員會工賑第十二區工賑局
1918
《中國礦業論》
(英)高林士著;汪胡楨譯
《套用流體力學》
周文德著;汪胡楨主編
厚生出版社
《高等算學》
汪胡楨主編
厚生出版社
《閘壩工程》
汪胡楨著
厚生出版社
《灌溉工程》
汪胡楨著
厚生出版社
《水文學》
汪胡楨著
厚生出版社
《房屋》
汪胡楨著
厚生出版社
《算表》
汪胡楨主編
厚生出版社
《基礎》
汪胡楨著
厚生出版社
《給水工程》
汪胡楨著
厚生出版社
《發電水力》
汪胡楨著
厚生出版社

人才培養

汪胡楨崇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除編講義親自授課外,還關心實驗室的建設和學生的生產實踐。除擔任高班水工結構課程外,還率領學生去京郊水利現場進行直觀教育,討論方案,審改設計。
1935年,在汪胡楨建議下,利用工賑,以他為主考,錄取了嚴愷、張書農、王鶴亭、伍正誠、粟宗嵩、徐懷雲、薛履坦等分赴英、美、德、法、荷留學,現在他們都已成為中國卓越的水利專家。
在修建佛子嶺水庫時,人才奇缺,他帶領一批知識分子邊乾邊學。汪胡楨把從國外帶回的書送到圖書館,成為大家爭相借閱的書;他親自講授“壩工設計通則”、“佛子嶺連拱壩的初步設計”等課程,人們把工地稱為“佛子嶺大學”,並親切地稱他為校長。這個大學培養了一代新人,如曹楚生、曹宏勛、朱起鳳等現均已成為技術骨幹。
1960年,汪胡楨任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院長。理論聯繫實際是他一貫的教育之道,他除編講義親自授課外,還關心實驗室的建設和學生的生產實踐。1965年,年已67歲的汪胡楨,親自帶領師生,去黃河中游磧口實地勘測設計,住窯洞、吃粗糧,完成了“磧口攔沙水庫設計方案”。後因文化大革命,工程未進行。汪胡楨見學院圖書館圖書不多,兩次慷慨捐藏書2000餘冊。第一次是從他浙江老家將80年來積累的1500餘冊藏書自費託運到北京,贈送給學院圖書館;第二次是在臨終前的幾天裡,自己整理好幾隻大紙箱,他除了留下一部分工具書外,全部送給了學院。誰知書箱尚未郵出,人已離去。他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水電學院校舍在文化大革命時被國際外文書店占用,為此他不辭辛苦與外、文局局長會談,還親自繪製校舍圖和分家圖。在中國人大會議上,汪胡楨不止一次地提出退還校舍的提案。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31年—1949年
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第二至第十屆董事會董事、第七屆副會長兼出版委員會主任
1936年—
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
1978年—1980年
中國水利學會第二屆臨時常務理事會副理事長
1981年—1985年
中國水利學會第三、四屆名譽理事
1981年—1985年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五屆名譽理事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顧問
第一、二、三、五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中國委員會常委、第六屆委員
回國後,歷任河南工程學校、中央大學、浙江大學教授,導淮委員會設計主任工程師、整理運河討論會總工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副部長、治淮委員會委員兼工程部長、淮河水利工程總局副局長、北京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黃河三門峽工程局總工程師、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院長、中國水利學會第二屆臨時常務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水利學會第三屆名譽理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個人生活

汪胡楨15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生活的艱辛使少年的汪胡楨養成了勤勞簡樸的習慣。
汪胡楨編著這些書時,已年逾八旬,身患糖尿病、腿部神經炎、白內障,走路艱難,左眼失明,右眼只有0.1的視力,看書、寫字必須用高倍放大鏡,每天伏案工作六七小時,甚至大年初一也不休息。
1989年9月,他得知有醫術高明的蘇聯眼科專家來華的訊息後,下決心要去做白內障摘除手術。平時他連抽血都害怕,但為了能重新筆耕,竟勇敢地去接受如此大的手術。誰知20多天后的1989年10月13日,他竟與世長辭,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人物評價

汪胡楨被水利界譽為“中國連拱壩之父”。
1965年,他以68歲的高齡,親自帶領師生去黃河實地考察設計,住窯洞、吃粗糧,完成了《黃河幹流磧口攔沙水庫設計方案》。1979年起,他先後任水利部顧問,中國水利學會第二屆臨時常務理事會副理事長、第三屆名譽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屆名譽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名譽理事。他還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三屆全國常委、六屆委員。
汪胡楨在九旬高齡時還十分關心黃河的治理和長江三峽的開發,不顧年老體邁,在一耳失聰,左眼失明,右目在高倍放大鏡下視力只有0.1的情況下,仍堅持學術研究,先後著有《水工隧洞的設計理論和計算》、《地下洞室的結構計算》。由他組織和主編的《現代工程數學手冊》共五卷,約五百萬字。1983年,他提出開發性移民理念,指出應給移民營建經濟林、建設水庫漁業基地及興辦新工業區,使移民不但能在新地區居住生活,而且能從事生產,使移民費用變成企業投資,而後以生產稅利形式再上繳給國家。現在,這一理念已成為中國主要的移民政策。
汪胡楨和故鄉關係密切,從美國留學回來後,他在嘉興主持過開浚壕河的水利工程。民國16年,他又與陸志鴻等一起負責拆城築路的測量工作。汪胡楨晚年和故鄉親友書信頻繁,不時詢問嘉興的建設狀況。1982年紀念嘉興市第一中學建校80周年的時候,他以老校友的身份撰寫了《回憶我在中學時代》一文,抒發了他的思鄉、愛鄉之情。其故居“湖濱水築”尚在,為其後代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