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耀楠

汪耀楠

汪耀楠(1936-),湖北松滋人,湖北大學文學院退休教授,曾任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大學語言研究所副主任、辭書研究室主任、古籍所第二任學術帶頭人,第一、二屆中國辭書會副會長,《漢語大字典》編委,並任湖北大學編寫組副組長,主管編寫業務。汪耀楠是我國詞典學三大流派中傳統派的代表人物,是活躍在我國辭書界的領銜人物。汪耀楠參與編寫《漢語大字典》等辭書並作為其中的骨幹,主編《國際標準漢字詞典》、《漢語成語學習詞典》。其中《漢語成語學習詞典》於2008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全國農村書屋必備100種圖書書目,是100種圖書中僅有的三本辭書之一。個人著作有《詞典學研究》、《注釋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耀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松滋
  • 出生日期:1936年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辭書學、注釋學
  • 職務: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大學語言研究所副主任、辭書研究室主任
  • 學術代表作:《詞典學研究》《注釋學》
  • 主要成就:辭書學與注釋學的領頭人
    主編《國際標準漢字詞典》、《漢語成語學習詞典》
  • 職稱:教授
成就,為師,出版圖書,閱世,

成就

當初,國家修編《漢語大字典》,汪教授由原本的中學語文教師變成一名辭書工作者,受任參與編修工作,與武漢大學的陳世饒、中南民族大學的陳克炯共同起草了《漢語大字典》的編寫方案,成為了修典過程中的關鍵人物。編撰工作從1975年開始(汪耀楠此時來到武漢師範學院),由湖北與四川兩省共同完成,前後耗時約15年。《漢語大字典》是我國最具權威性的辭書之一,其中湖北大學編稿、審稿的工作量幾乎占據了整項編寫工作的四分之一。汪教授也因此對辭書理論有獨到思考與見解,並逐漸成為了詞典編撰與研究領域的頂尖人物之一,他在審稿時極為嚴謹細緻,稿件中每一條釋義都會仔細看、認真改,落實到每一個細微處。1990年,汪教授將個人多年來的積累與心得整理成書,著成《詞典學研究》並將其正式出版,該書是我國最早出版的詞典學論文集之一。
1991年,汪耀楠將自己為學生上課時使用的教材講義修改整理後出版了一部《注釋學綱要》,該書在辭書學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開創性地將訓詁學和古籍整理實踐結合起來。後易名為《注釋學》,該書為我國古籍整理和注釋活動提供了理論指導。2008年,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對該書進行了全面數位化處理,收入資料庫。2013年春,韓國翻譯研究所致電汪耀楠,希望可以在韓出版此書,徵得同意後,由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研究院院長辛承雲教授翻譯。2015年初更名為《注釋學概論》在韓出版,為韓國研究古文獻(韓國古時文獻記載使用漢字)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論,這也是湖北省傳統學術專著首次在國外翻譯出版。
辭書的編寫離不開大量的專業人才,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辭學事業,汪教授在1988年上海召開的首屆中國辭書學研討會上,提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辭書學術團體”的提議,並於1989年和1991年分別在武昌、成都主持召開了兩次籌備會。1992年,汪教授為此事四次進京,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以及商務印書館商談此事。經過他反覆的奔走,中國辭書學會於1992年10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並逐漸成為我國發展辭書事業的主要力量。
和著作等身的學者相比,汪教授經常會謙虛地表示:“出版、發表的專著只有四部,而論文也不過50餘篇。”可是汪先生一生編纂詞典多部,這些工作占用他大量的時間,而這是比著書立說更耗時費力的工作。

為師

汪耀楠教授原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但他在學術研究上有極高的天賦,對古代文學也有著很強烈的興趣和熱情,特別是對《楚辭》等古文學作品有獨到的理解。在中學任教期間,他便參與過武漢市中學語文參考書的編寫。在中學任教的經歷給了他較為深厚的語言研究積累,也為他在編修《漢語大字典》提供了很多便利。
汪教授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些“怕”他,但是他心中對後輩是極為體諒的,而且很善於引導後輩。他的很多學生都表示,汪老師很有大家庭里“父親”的感覺。一方面,在學術上極為嚴謹、嚴肅的汪老師讓學生心生敬意;另一方面,他又是極重人情的,他會主動關心學生的人生大事,主張不讓學生因過分注重工作而耽誤戀愛結婚等大事。與傳統“父親”不同的是,汪教授是個開明的長輩,他時常鼓勵學生主動自由地去選擇。
汪教授也十分注重家庭,他尤其關注孩子的成長,注重對孫輩的教育。學生們去看望他時,他總是會問到他們的子女的學習、工作與生活情況。外孫女高考那一年,他還經常抽空看望,竭力舒緩外孫女的壓力,對後輩之關愛由此可見一斑。
在教導學生時,汪教授的要求是比較多而且嚴格的,最常囑咐學生的就是要多讀文獻。汪教授在哲學上有自己的見解,擅長從巨觀的角度去把握問題。雖然字典詞典編撰多為強實踐性的東西,但他非常重視理論建設與指導,也發表了很多詞典理論方面的文章,所以他將這種用哲學角度架構理論內容的方法傳授給自己的學生,要求學生建立理論體系,不少弟子至今仍然沿用此法,從中受益良多。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汪耀楠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0年9月
《注釋學》原名為《注釋學綱要》,是2010年9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耀楠。

閱世

汪耀楠教授能夠從最初的一名中學語文教師“變身”到字典編撰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除去自身基礎好以外,“肯用功”在其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長期從事學術研究,汪教授的骨子裡留存著學術人的種種特徵,這些特徵在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他坦言,從事了大半輩子的“辭書學”研究卻非自己所選,長年累月地跟字、詞“打交道”也難免枯燥。然而,回憶起走過的這條人生長路,他也頗為自得其樂,心中坦然,“我覺得,學術研究重在不斷積累,以不變應萬變。唯有如此,才會走得穩健踏實。”
汪教授在生活中是個極為樸素的人,也是能耐得住清貧的人。早年編寫《漢語大字典》,環境條件極為艱苦,汪教授經常在狹窄的住房裡掀開被褥床墊,伏在床板上寫東西,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也從未消極怠工。對於《注釋學》在韓國出版,汪教授覺得很高興,他認為這是給他晚年的禮物,而對於稿費,無論多少,他都會說:“不錯了!不錯了!”他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能獲得認可。汪教授始終仍看淡身外之物,並且也沒有刻意去養生。也許正源於這種順其自然的心境,他至今保持著健康的狀態。
退休後汪教授比退休前更忙碌了,用他自己的話說:“退休了一樣搞研究。”做了一輩子學術人,汪教授已經完全把研究當做生活,平日裡沒有什麼休閒娛樂愛好,他年輕時自學了二胡,但由於工作過於繁忙而擱置,很多年沒有再好好拉一曲。以前在編寫字典時坐班時間太長,汪教授有時會在研究所內打打桌球,後來因為工作原因又一次放下這個愛好。有時碰上天氣好,他也會出門走走,但是出去的範圍也就是湖大校園內,時間上也控制得極為嚴格,一般走到了30分鐘就回去繼續工作了。
汪教授在學術上一絲不苟、嚴謹細緻的性格已經滲透到他自己的生活中,他對自己極為自律。他的學生、我校文學院杜朝暉老師談到,汪教授在飲食上基本以家常清淡為主,飯量穩定,因此他的體重也能常年保持不變。他從不吸菸,只偶爾喝一點對大腦血管有益處的葡萄酒。無論做什麼事情他都會嚴格按照時間來,甚至在用高壓鍋煮飯時都會嚴格控制時間,看著鐘錶算著時間。
汪先生雖然是傳統詞典學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也會主動摸索學習新事物。在電腦能夠用於學術搜尋時,他主動去學習使用電腦,鍵盤使用不方便就用手寫板,雖然比其他人打字速度慢,但是他也很耐心。先生對待新事物新現象並不是保守的,對於當下年輕人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他也能體諒理解。
從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到編寫《漢語大字典》的中堅力量,從《詞典學研究》撰寫到《注釋學》在韓出版,汪耀楠教授從未停止過追求學術的腳步,以學術為己任,與學術為伴,甘守浩渺書海,是他始終不變的執著。從辭書工作者到父親師長,從堆積如山的稿件到日常的柴米油鹽,汪耀楠教授不曾遺漏任何一點,不管情深墨淺,只要心有寄託,靜看生活花開,是他篤定堅持的信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