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熙(復旦大學教授)

汪熙(復旦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汪熙,歷史學家。1920年生,2016年卒。安徽休寧人。1944年赴美,1947年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Warton)商學院研究生院。1948年返國後,長期從事中國近代經濟史,中美關係史和國際經濟關係等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工商學院名譽院長。上海市政協原常委、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員會原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熙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休寧
  • 出生日期:1920年
  • 逝世日期:2016年12月26日
  • 職業:歷史學家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經濟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 代表作品:《求索集》、《約翰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美國海軍與中美關係》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學術成果,

人物簡介

1992年10月起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終身政府特殊津貼獎勵。2016年隆冬時節,丙申猴年歲末,著名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第七屆上海市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員會第六、第七屆常委汪熙,與世長辭,享年97歲。
汪熙汪熙

人物生平

汪熙先生,享譽中外的著名歷史學、中美關係、世界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家。中、英文著作豐碩,並在學術研究、教育、工商管理和國際合作等諸多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第七屆上海市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員會第六、第七屆常委,於2016年12月26日凌晨2時30分逝世,享年97歲。
汪熙先生1920年10月12日出生於湖北宜昌,字怡蓀,原籍安徽休寧。抗戰爆發後,1942年7月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系。在太平洋保險公司短期任職後,於1944年12月(二戰中)考取赴美國留學,先後就學於貝洛特學院、芝加哥大學,1947年9月畢業於美國著名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論文為《中國生絲在美國的未來市場》。
汪熙先生深切熱愛國家民族,學成後即於1948年回國報效。先後在上海和成銀行、民禾公司任職,其間兼任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教授。1956年10月轉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此後至文革前“十年磨一劍”,與留美回來、文革後擔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的張仲禮先生牽頭,集體整理編輯了資料書籍《英美煙公司在華資料彙編》。
汪熙先生於1976年2月進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工作,1981年評為副教授,1985年晉升教授。1982年至1987年在世界經濟系任教。先後開設中美關係史、中美經濟關係、國際貿易等課程。期間參與創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1985年2月)並任副主任(時任校長謝希德教授兼主任),成為國內美國研究的重鎮。
汪熙先生曾任上海市政協第七屆常委,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第六、第七屆常委、復旦支部主任委員,中美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92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終身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授予在國際上“有學術成就和傑出貢獻的傑出校友獎”,成為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校友。
汪熙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從事中國近代史、中美關係史、國際貿易研究、保險與再保險、工商管理研究、教學和實務逾半個世紀,卓有建樹,培養了眾多高層次專業人才,桃李滿天下,其中不少成為社會和各領域的棟樑之材。
汪熙先生積極推進中外學術交流,在海內外主持多個重大國際學術研討會(除在復旦大學和上海,還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以及美國凱托研究所等)。他具有全球性的學術視野和格局,多次赴歐美等國高校交流講學,推動中國學術走向世界。他是美國外交關係史學會、英國中國研究學會的會員。他所主編的《中美關係研究叢書》極大地推進了當代中國的中美關係史研究,在海內外學術界影響深遠。
中美關係史是汪熙先生用力最多、貢獻最大的研究領域。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後不久,汪熙先生髮表了《略論中美關係史的幾個問題》,提出要用比較的眼光實事求是地評價中美關係;對於中美關係中具有階段性意義的“門戶開放”政策應給以歷史和辯證的評價;重視中美關係中的美國國內因素對美國決策的影響;客觀評價美國在中國的傳教事業;不應泯滅中美關係史冊中友誼的篇章。這篇文章突破了以往中美關係史等同於美帝國主義侵華史的窠臼,提出要全面、客觀地看待和評價中美兩國關係史上的各種問題,是一次衝破學術“禁區”的勇敢舉動,振聾發聵,破除了當時學術界對於中美關係史研究存在的一些思想誤區,激發了學界對於客觀研究中美關係史,以及實事求是地看待中國近代史上一系列涉及與外國列強交往問題的廣泛討論和深刻反思,推動了中美關係史研究新局面的形成。此後,汪熙先生又撰寫《鴉片戰爭前的中美貿易》、《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一次考驗》等有影響的重要論文,為推進中美關係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近代經濟史是汪熙先生又一重要的研究領域。他在“文革”結束後發表了《關於買辦和買辦制度》、《論鄭觀應》、《論晚清的官督商辦》,以及《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取向問題一一外因、內因或內外結合》等一系列文章,率先提出了“買辦的轉化”、“如何客觀評價洋務運動以及相關人物”、“官督商辦模式的制度性分析”和“內外因結合研究中國近代史”等有突破性的新觀點,在學術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和爭鳴,推進了中國近代史研究中重要問題的討論,把學界的研究引向了新的高度。
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關係是汪熙先生研究和教學的又一個領域。他上世紀八十年代國中期任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教授,在國內尚未無普遍接受的國際貿易教科書時,率先提出應該打破陳舊的框架和理論體系,引進海外國際貿易理論,主編了《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合作概論》(多次再版),成為我國高校世界經濟學科廣泛採用的教材。
在復旦任教的同時,汪熙先生還參與和承擔了大量社會性的人才培養和工商管理教學與實務工作。他配合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協調安排了一批優秀領導幹部到海外培訓進修;後又受聘於上海工商業聯合會(時任會長劉靖基),擔任上海工商學院院長(後任名譽院長),多年中培養了一大批工商管理領域的實用人才;還擔任美國通用再保險公司駐華首席代表、總裁,大力引進國際保險與再保險的理念與實務;他並與上海斯米克公司合作,主編了一整套《美國管理協會叢書》。
汪熙先生學術成果豐碩,出版《求索集》等專著六種,發表論文近百篇,主編《中美關係研究叢書》(共24輯)等。他參加主編的《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共8輯)以及《150年中美關係史論著目錄:1823-1990》(中英文),在中國近代經濟史和中美關係史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汪熙先生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和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經濟改革:問題與前景》等著作三種。他出版和主編的著作已有10餘本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珍藏。他在美、英、法、日、韓等國發表論文多篇,並多次應邀到美、英、法、日、韓等國訪問講學。
汪熙先生是一位誨人不倦的好老師,他對學生的培養傾注了畢生心血。汪熙先生在中國近代史、中美關係史和國際經濟關係等數個領域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注重對研究生全方位、跨學科的培養,引導研究生在專業基礎上接受多學科的訓練,熱情鼓勵和支持學生選擇與他專長不完全相同的論文題目,並悉心指導,一絲不苟。一直到90歲高齡後,汪熙先生仍十分關心年輕學生和學者的學習與成長,言傳身教地予以指導,並幫助發表論文。
汪熙先生恪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座右銘。他一貫主張在學術研究中不迷信權威,不囿於成說,勇於探索,追求真理。因此在改革開放後的學術界,他第一個或較早地提出了許多突破性的學術觀點,為專業學術研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年過古稀高齡,汪熙先生還在研究、寫作、思考專業學術問題。他用自己一生的治學實踐,為我們樹立了刻苦鑽研、求真求實的師長風範。他勇於探索、誨人不倦的學者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尊崇、緬懷和效法。

學術成果

國內,主要專著有8冊,論文52篇。此外,還主編《中美關係叢書》總計28本(1985-2010年),《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總計9輯11本(1929-2004年)及“美國管理協會”(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叢書共8輯165本)。
國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3本。
其他,應邀到英國、法國、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訪問講學,在該地出版論文有4篇。現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汪熙1944年赴美,1947年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的研究生院畢業。1948年返回國內後,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美關係史和國際關係等學科的教學和研究。任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現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及《美國研究》、《學術界》、《社會科學論壇》等雜誌編輯委員及學術顧問。
汪熙自1992年10月起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終身政府特殊津貼獎勵。
199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在美國費城正式授予在國際上有學術成就和在事業上有傑出貢獻的校友獎狀。
汪熙在國內主要專著有8冊,如《求索集》、《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合作》(三版),《約翰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等。論文52篇,如《論晚清的官督商辦》、《論鄭觀應》、《略論中美關係的幾個問題》等。此外,還主編《中美關係叢書》共28本(1985-2010年)、《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總計11本(1979-2004)及“美國管理協會”(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叢書共8輯,65冊。
國外,在美國出版書3本;加利福尼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經濟改革:問題與前景》、《中美關係;現狀與前景》、《中國現代化問題——一個多方位的歷史考查》等。在美國出版的主要論文有:《門戶開放政策的一次考驗》、《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取向問題》、《中國行政權的下放問題》等。
其他,應邀到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和台灣地區訪問講學時,在各該地區出版的論文有4篇:《英國經濟的情況》、《中國的買辦商人》、《太平洋戰爭與中國》、《中國在2000年》等。
1992-1996年受聘為美國(芝加哥出版)“美國-東亞關係雜誌”(The 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主編委員會委員。
1994-1998年任全國中美關係史學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