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溥

汪文溥(1869年—1925年),字幼安,一字懺庵,號蘭皋。武進縣城(今常州市區)人。民主革命者、報人。民國2年(1913年)陳范去世後,他為陳范整理出版遺集,編為《陳蛻庵先生文集》、《蛻翁詩詞刊存》、《蛻翁詩詞續存》3種。汪文溥有《來台集》、《汪文溥日記》及《桃源痛史》等著作存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文溥
  • 外文名:汪文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25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

人物簡介

1898年,汪文溥赴滬,在陳范的《蘇報》館任主編。
1903年至1907年5月22日,先後多次參與反清起義,事敗露,被捕入獄,陳范與史良輾轉營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湖南起義回響。1911年10月22日,汪文溥與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率新軍和會黨攻打長沙,成立了湖南軍政府,焦達峰、陳作新分任正副都督。
湖南光復後,汪在湘桂聯軍司令部任書記。後在1912年3月離開湖南回到了上海。

生平經歷

汪文溥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應其妻兄兼好友陳范之約赴滬,在陳范的《蘇報》館任主編。最初辦報傾向變法,“時人都以康黨目之”。後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影響,言論轉向,刊登反清文章,支持各校學生抗議清廷奴顏媚外的退學風潮,專辟《學界風潮》欄,予以正面報導,鼓勵學生起來為正義而鬥爭。
1903年汪文溥前往湖南,任醴陵知縣。1906年,同盟會發動萍瀏醴起義,汪亦準備起義回響,還沒有發動,就被清政府的密探得知並報告北洋大臣袁世凱。袁立即命令醴陵、江寧、武昌、長沙等地遣兵會合。萍瀏醴起義很快失敗,汪文溥等人也就沒有再行動。即使如此,汪文溥還是保護了許多革命志士,這樣一來,汪文溥有了很大的革命嫌疑。不久被奸人李青璜指控為革命黨魁,汪遭到革職處分。
1907年5月22日,潮州黃岡駐軍搜捕革命黨人,黃岡革命黨人被迫倉促起事,占領黃岡。湖南也受其影響,汪文溥準備乘機興兵回響。陳范將新軍協統劉玉堂介紹給汪,說:“此勇士,緩急可用。”可惜,這次黃岡之役由於清軍大舉進攻,起義軍裝備落後,糧食又不足,與敵軍激戰後,死傷慘重,最後歸於失敗。汪文溥也因準備回響而事情敗露,被捕入獄。陳范與史良輾轉營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湖南起義回響,兩湖革命黨人本為一體,可謂唇齒相依。武昌起義一爆發,湖南革命黨人也躍躍欲試。1911年10月22日,汪文溥參與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率新軍和會黨攻打長沙,成立湖南軍政府,焦達峰、陳作新分任正副都督。湖南革命黨人的回響和湖南軍政府的成立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它起到了壯大革命聲勢、禁止湖北和鼓舞革命鬥志的作用。這時清廷派兵南下反撲,武漢告急,汪文溥前去勸說都督焦達峰和新軍協統劉玉堂率兵援鄂。不料形勢驟變,原來與革命黨聯手的立憲派與那些手握軍事實力的舊軍官發動了兵變,先後殺死陳作新和焦達峰。後來,袁世凱的北洋軍攻打漢陽,局勢危急,劉玉堂率軍馳援,與北洋軍激戰二日,終因兵力不足,劉玉堂中炮犧牲,湖北革命形勢更加危急。
湖南光復後,汪文溥與陳范共同參加了湘桂援鄂聯軍,汪在湘桂聯軍司令部任書記,前往武昌增援。清朝覆亡在即,夙願即將實現,這對於心憂天下的汪文溥來說,自然是深感欣慰的。可惜湘桂聯軍司令沈秉堃毅力不足,又無遠志,汪對他很失望,於是在1912年3月離開湖南回到了上海。後來汪文溥先後參加民社、南社、鷗社,在滬主編《民聲日報》《中華實業叢報》,常在這些報刊及《南社叢刊》上寫社論和詩詞。餘暇涉足梨園,因推崇梅蘭芳、陸子美的唱腔,特寫《梅陸集》,在社會上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