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承柏

汪承柏

汪承柏(1926- )漢族,,湖南省湘陰縣人,著名肝病專家,主任醫師教授。他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批准的首批北京市名老中醫,國家首批確立的中醫師承指導教師,享有政府特殊津貼。1956年畢業於大連醫學院,在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工作至今。從事臨床工作50多年,具有豐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炎的臨床經驗,首創的“涼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療重型淤膽型肝炎療法在國內享有盛名,研發了第一個專治重症淤膽型肝炎的國家中藥新藥—“赤丹退黃顆粒”,被譽為“治黃一絕”,先後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承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湘陰縣
  • 出生日期:1926年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大連醫學院
  • 代表作品:《肝膽疾病治療學》和《中醫臨床病例分析》等
個人生平,學術成就,個人研究,所獲榮譽,出診地點,

個人生平

汪承柏,1960年開始從事病毒性肝炎臨床診療工作。1963年中國中醫研究院岳美中帶領協作組在他所在科室進行中醫汪承柏
汪承柏汪承柏
中藥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研究,他一方面跟岳美中從實踐中學習,一方面自學中醫基礎理論。1973年脫產參加西醫學習中醫班。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中西醫學會技術顧問等。他發表“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淤膽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思路方法與用藥研究”等論文40餘篇,參與了《肝膽疾病治療學》、《中西醫結合叢書·傳染病分冊》、《中醫臨床病例分析》等多部著作的編寫工作。汪承柏為國家藥管理局第一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北京地區)。

學術成就

汪承柏從醫50餘年來潛心開展中西醫結合診治慢性B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病臨床治療與研究,突破傳統思維,形成一套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的思路與方法,取得顯著成效。比如慢性重症肝炎,解放軍302醫院收治的該病患者來自全國各地,很多患者轉入前用藥就很複雜,一般都用藥10餘種而無效。對此,汪承柏進行認真總結,形成了“四用四不用”、注意防治併發症、兼治並存病及特殊見症、嚴控內毒素血症等診治思路與方案,並總結出治療三原則。

個人研究

“四用四不用”是汪承柏治療慢性重症肝炎的用藥體會,四用即用支持療法(包括調整電解質、對症及補充人血白蛋白)、用保肝藥、用維生素K1、用中藥。四不用(或慎用)是指抗菌素(在未找到明確感染時不用或慎用)、免疫激活劑(慢性肝炎本身為免疫失調,免疫激活可導致病情惡化)、免疫抑制劑(如激素對慢性重症瘀膽肝炎,持久不愈者可能有臨時效果,但停用後反彈及所發生的副作用均可導致病情惡化)、生物製品(包括輸入血漿,血漿置換宜慎用。這是因為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且可能導致重疊感染)。
慢性重症肝炎難免出現多種併發症,如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這些併發症不僅可加重病情,而且還可導致其它併發症。對此,他認為在發生出血並用三腔管或其他手段止血後,應以預防為主,採用通腑中藥將腸道積血排盡。導致慢性重型肝炎病情加重的病因中內毒素血症最為多見,內毒素血症目前尚無特效藥,而中藥對內毒素血症有顯著作用。汪承柏指出,儘管內毒素血症症狀很重,但若在7到10日內使用中藥,確能改善症狀,降低總膽紅素,提高PA值。在臨床實踐中,汪承柏總結出慢性重症肝炎的三條治療原則:一是針對不同誘因。因為不同的誘發因素,可能有不同的發生機制,要通過治療清除誘因,方可取效。二是中藥用量要視病情而異。如總膽紅素超過171微毫摩爾/升,涼血活血中藥用量可超過常用量5至10倍或更多方可取得顯效速效。三是配用西藥,要慎之又慎,以免加重病情。

所獲榮譽

汪承柏曾牽頭承擔多項攻關課題。“六五”期間,他牽頭承擔國家科委、衛生部中醫司“中醫中藥治療慢性B型肝炎”攻關課題,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七五”期間牽頭承擔全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重型肝炎”攻關課題至今,經過反覆探索,將存活率提高到80%左右,獲總後勤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六五”至“八五”連續牽頭承擔國家科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藥治療重度黃疸肝炎”攻關課題,獲總後勤部二等獎2項、總後衛生部三等獎4項,後獲國家計委、科委、財政部聯合頒發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證書。其突破傳統思維,獨創的“涼血活血重用赤芍”法治療重度黃疸性肝炎,療效獨特,被稱為“治黃一絕”。“中醫藥攻克退黃難題”被評為1995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之一。

出診地點

北京大井全科門診
地 址: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南路 大井東街 岳各莊派出所向西100米路南(近豐臺體育場)
郵 編:10016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