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道(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瀋陽軍區原副司令、黑龍江省委原書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汪家道(1916年-1992年03月27日),霍邱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中共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家道
  • 國籍中國
  • 籍貫霍邱縣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92年3月27日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之後,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汪家道1916年出生在安徽省霍邱縣眾興鎮的一戶貧苦佃農家庭。
家中9口人,依靠租佃地主田地艱難度日。為了生活,汪家道童年時就幫地主家放牛,下地幹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30年,皖西爆發六霍起義後,不滿14歲的汪家道開始參加紅軍。同年,汪家道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期間,汪家道歷任通信員、警衛員、班長,參加了鄂豫皖邊區的第一、第二次反“圍剿”鬥爭。
1932年春,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在六安麻埠正式組成後,汪家道任七十五師通訊排排長,負責傳達首長命令、送信、站崗、警衛、偵察並傳遞敵情社情等項任務。期間,汪家道隨部在浠水、蘄春一帶開展游擊戰爭。7月,當國民黨10餘萬大軍大舉進攻皖西,圍困霍邱之時,汪家道立即奉命傳令,命散在各地游擊的部隊迅速集結,日夜兼程趕往霍邱。霍邱失守後,汪家道隨部堅持在皖西一帶開展鬥爭。
1932年9月,正當第四次反“圍剿”鬥爭更加艱苦激烈時,汪家道正式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隨後與七十五師指戰員們留在鄂豫皖地區打擊、牽制敵人,掩護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11月30日,紅二十五軍重新組建後,汪家道隨軍艱苦轉戰在鄂豫皖邊區。在歷次戰役、戰鬥中,汪家道都勇猛頑強,不怕犧牲,出色地完成了首長交付的各項任務。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會議上決定接受中央和中革軍委的指示,率部轉移。11月16日,汪家道隨紅二十五軍一起,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從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征。期間,汪家道先後任軍部交通隊副隊長、指導員,時常率交通隊化裝行動,出沒於敵占區,蒐集情報,掌握敵情,傳達命令和情報,使紅軍多次粉碎敵人的圍追堵截,到達陝南商洛地區。此後,汪家道又隨部參加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第一、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為開創鄂豫陝革命根據地貢獻了力量。
1935年7月16日,中共鄂豫陝省委和紅二十五軍在了解到中央紅軍的訊息後,由長安縣豐峪口西征北上,繼續長征。汪家道也隨部再次踏上了西征的路程。9月15日,紅二十五軍勝利到達延川縣永坪鎮與陝北的紅二十六、二十七軍勝利會師,併合編為紅十五軍團,汪家道任軍團騎兵團政治處主任。期間,汪家道隨部先後參加了嶗山戰役、直羅鎮戰役、西征戰役、山城堡戰役,為鞏固和擴大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第二次合作,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紅十五軍團被改編為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汪家道任六八七團副營長,隨部開赴晉東北抗日前線,牽制和打擊進攻晉南、晉西的日軍。9月,汪家道隨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戰後,汪家道率一支10餘人的小分隊,到太行山區開展抗日活動,深入宣傳發動民眾,組建抗日武裝,很快擴大了抗日隊伍,成立了八路軍太行軍區獨立游擊支隊,汪家道任支隊大隊長。
1938年春,汪家道率部先後參加正太鐵路破襲戰和張店、町店等戰鬥,協助一二九師兄弟部隊粉碎了日軍對晉東南根據地的“九路圍攻”。隨後,汪家道隨三四四旅主力南下冀魯豫邊區,進一步發動民眾,發展武裝,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40年5月,汪家道任冀魯豫軍區新三旅第八團副團長。
1941年7月,新三旅合併到八路軍第二縱隊(兼冀魯豫軍區)教導第七旅,汪家道擔任該旅第十九團副團長,後升任團長。
1942年12月,冀魯豫軍區進行整編,汪家道擔任冀魯豫第五軍分區獨立團團長。期間,他先後三次參加討伐頑軍石友三部戰役、陸房戰鬥、衛東戰役、百團大戰、衛南戰役和數十次反“掃蕩”作戰,堅持和鞏固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1944年秋,根據中共中央“發展河南”的戰略方針,汪家道奉命率部南下豫北平原,打擊焦作、修武、輝縣、新鄉、密縣、登封等地的日偽軍,破襲隴海鐵路和平漢鐵路。
1945年春,汪家道率部參加豫北攻勢作戰,掩護冀魯豫分局黨校從太行山遷移至滑縣平原。隨後,汪家道率部進抵水東(新黃河以東)地區,轉戰於睢縣、杞縣、太康、通許、淮陽等地。期間,汪家道曾以猛虎掏心戰術遠程奔襲馬集日偽據點,殲敵100多人;以圍點打援戰術伏擊通許城援敵,殲滅日軍近200人。
1945年5月,汪家道奉命率部西渡新黃河,開闢水西地區。期間,汪家道率部迅速攻占了扶溝、鄢陵縣城,並配合地方黨組織,建立了臨潁、鄢陵、郾城、商水、上蔡五個縣的抗日政權和地方武裝,打通了八路軍與新四軍第四、五師的聯繫。7月,冀魯豫第十三(水西)軍分區成立,汪家道任軍分區司令員。8月,汪家道率部參加對日大反攻,收復國土30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00多萬。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11月,晉冀魯豫軍區以冀魯豫軍區主力部隊為主組建第七縱隊,汪家道任該縱隊第二十旅副旅長。隨後,汪家道隨部北上作戰,以策應平漢路戰役,並攻克山東荷澤、濟寧。
1946年6月,國民黨悍然撕毀停戰協定,挑起內戰。8月,汪家道隨部參加了隴海路戰役,攻克碭山車站,並在張鳳集戰鬥殲滅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十一師一個團。隨後,汪家道調任冀魯豫軍區獨立旅(後改稱獨立第一旅)旅長,率部參加了滑縣戰役、巨金魚戰役和豫北攻勢。
1947年6月底,為貫徹執行中央“大舉出擊,經略中原”的戰略決策,接應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破敵人黃河防線,汪家道率部先行秘密渡河,消滅了國民黨聯勤總部,控制了鄄城、鄆城間黃河南岸一段河防陣地。隨後,汪家道率部參加魯西南戰役,配合第一縱隊殲滅了鄆城守敵整編五十五師1.5萬餘人,奮勇阻擊國民黨王敬久兵團的進攻,有力地掩護了劉鄧大軍的休整和南下行動。
1947年8月1日,冀魯豫軍區獨立一旅被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一縱隊,1948年5月改稱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汪家道任三十一旅旅長。期間,汪家道率部堅持魯西南地區鬥爭,開展新式整軍運動,並與華東野戰軍協同作戰,先後參加了隴海路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隊的大量有生力量。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改為第二野戰軍,汪家道任十七軍四十九師師長。隨後,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汪家道率部到達皖西地區準備渡江戰役。4月21日,汪家道率部從安慶以西強渡長江,經東流直插景德鎮,而後突擊浙贛線。6月起,汪家道率部出擊閩、粵,以配合第三野戰軍舉行的衡寶戰役和廣東戰役。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11月上旬,汪家道率四十九師作為五兵團中路軍的前衛師,沿湘黔公路進軍貴州。11月15日,配合兄弟部隊解放貴陽後,汪家道率部繼續向西南追殲逃敵,解放黔西安順、興仁等廣大地區,攔腰斬斷了國民黨苦心經營的大西南防線。12月上旬,汪家道率部挺進雲南。期間,汪家道孤軍進入昆明接應盧漢起義,並負責國民黨起義部隊的收編工作和城市保衛工作,很快安定了昆明地區的局面,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國之後

1950年1月,遵照中央軍委“野戰軍地方化,領導一元化”的指示精神,第四十九師兼興仁軍分區,汪家道任師長兼興仁軍分區司令員。期間,汪家道帶領指戰員充分發動民眾,妥善收編改造起義、投誠部隊和被俘人員,以剿匪工作為中心,大力開展徵收公糧、組織春耕生產、維護社會秩序、加強政權建設等地方工作。經過一年的奮鬥,興仁軍分區殲滅土匪1萬多人,基本肅清匪患,並全力支持地方政府和民眾參加土地改革。
1950年底,汪家道奉命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第一期速成乾訓班學習。
1952年底畢業後,回到四十九師任師長。
1955年10月,汪家道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三軍副軍長;
1959年9月,調任十六軍副軍長;
1962年9月,調任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
1968年7月,兼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期間,為抵抗蘇聯對珍寶島的入侵,汪家道指揮中國邊防軍和民兵參加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捍衛了祖國的領土主權。
1971年8月,汪家道擔任中共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
1974年,汪家道調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1976年擔任瀋陽軍區顧問;
1982年離職休養。
汪家道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候補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2年3月27日,汪家道因病醫治無效,在瀋陽逝世,享年7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