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隴西縣城西街還有個叫“汪家洞”的地方,據說就是洞口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家洞
- 地區:隴西縣城西街
- 出現時間:元朝
- 居住者:汪員外
傳說,考證,
傳說
相傳在元朝,隴西城(現甘肅省隴西縣)里住著一個姓汪的大戶人家.人稱汪員外。汪員外有一愛女,全家人視如掌上明珠。還有三件寶:一頭白牛、—只白狗、一對白鴿子。
白牛跟普通耕牛一樣,只是尾巴尖上拖著一個面盆大的毛團,裡面是燕子窩。這頭牛一天能從隴西到北京城往返一趟。
白狗每天爬在城牆上,朝北叫個不停。從北京城看,隴西城被一團白霧罩住,什麼也看不見。那團霧就是白狗叫時呼出的氣。
那對白鴿子每天分別站在南北兩邊的城牆上,一動不動。從北京城看,在通往隴西的道路上有兩座高大的石山,縱有千軍萬馬,也難開過去。這兩座大山,就是兩隻白鴿。
汪員外原是朝廷官員,他秉性耿直,不滿奸臣為患的朝廷,辭職為民,來到隴西定居。他目睹朝廷的腐敗,百姓的疾苦,就想在隴西建都立帝。便用白狗、白鴿做屏障,白牛為坐騎,每天去北京城觀看京城建築,晚歸告知施工者照做。同時組織操練兵馬,待機起事。
女兒見汪員外每天早出院歸,於心不忍,就偷偷地剪掉白牛尾巴上的笨重毛團,好讓牛跑得更快.爸爸回來得更早。未料到白牛反而走不動了.汪員外疼愛女兒.沒有責怪她,繼續操練兵馬,辛勞之至。女兒見爸爸操勞過度,想給爸爸補補身子,見兩個白鴿子不飛又不下蛋,就殺掉給爸爸吃,汪員外又沒責怪。後來員外病了,女兒聽說狗肉能治病,又殺了白狗給爸爸吃了治病。
元朝皇帝在天安門上發現隴西的建築同北京城一樣,還在操練兵馬,定有謀反之心,便立即調遣大軍趕來剿除。
汪員外得知後,自知時機未到,無法抵禦官兵,便在城裡修築了汪家洞,把所有兵器及貴重之物藏入洞內。洞口有九重門封閉,並沒置了機關,每門立一石碑,上刻“要開汪家洞,直等原入來。”員外全家被朝廷抄斬,但兵器和貴重之物至今還在洞內。
考證
這是一個民間傳說,汪家洞現在隴西縣鼓樓西200米左右.應該與汪家衙(今渭源蓮峰),汪家營(大概在今隴西碧岩)一樣,與元代隴右王汪世顯有關,在漳縣有汪家墓.汪世顯據說是汪古族,金時守隴西,後元朝兵臨城下,以保全全城百姓為條件降元,後助元攻川,屢立戰功,任鞏昌便宜都總帥,後追封"隴西公"加封"隴右王".在今隴西,渭源,漳縣留下許多傳說.在汪家衙到現在還有一種說法"汪(音枉)汪不分"好像是說有人追殺汪(音枉)時,因到當地分不清楚而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