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汪剛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面積:117平方公里
- 人口:4.8萬
簡介,基本情況,招商引資,人口構成,人民生活,主要成績,人口數據,
簡介
河南省商城縣轄鎮。1949年建汪剛鎮,1958年成立先鋒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4年撤鄉設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2公里。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4.8萬。通公路。轄蘭橋、井崗、雙廟、高橋、橋崗、傅橋、高莊、水晶宮、軍莊、石店、韓老樓、孔集、陳橋口、畢郢、谷新樓、竇店、雙莊、彭橋、鄭塔、汪塘、韓店、紀桃園、周南圩、楊橋、三連塘25個村委會。
基本情況
轄區以下石街道為中心,東至鄭塔村東沿,西至彭橋村西端,南至楊橋村南堰,北至井崗村北邊,內轄韓店、彭橋、新樓、橋口、石店、寬店、老樓、孔集、高莊、付橋、蘭橋、井崗、雙廟、橋崗、高橋、水晶宮、軍莊、畢郢、雙莊、鄭塔、連塘、南圩、楊橋、桃元、汪塘25個村,287個村民組。
鎮內有石店、五塔、鄭塔三個農村集鎮,全鎮2005年共有14278戶,總人口54184人,其中農業人口51253人,非農業人口2931人,人口以漢族為主,並有少數回族人口
招商引資
2008年,汪剛鎮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抓在手中,取得了新成果。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80%,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8%。
2008年該鎮新建項目6個。黎鑫機械於2008年2月引進浙江永康別特門業生產技術,投資600萬元,以生產防盜、防撬等非標和標準門為主要產品的新項目。該項目自5月上旬第一批產品面市以來,深受客戶歡迎,產品供不應求。經過多次懇談,利用閒置10多年的原造紙廠存量土地,引來了張家港市面行航塑膠製品廠來該鎮投資。11月21日簽約,隨即鎮裡成立的一套跟蹤服務班子就進駐場地,11月25日就處理清了原造紙廠遺留問題,同日該項目開始施工,2008年底進行了安裝調試。該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投產後產值超億元。隨著以拉鏈等為主要產品生產的霍邱縣遠航再生物質利用有限公司的成立,填補了我縣在拉鏈生產方面的空白。艱苦起步的霍邱縣鐵芯貿易公司於2008年4月成立並投產,所生產的鐵芯和矽鋼片遠銷河南、湖北和省內,產品供不應求。經過多次協調,回鄉投資者李超紅的玻璃彩鋼瓦廠終於破土動工,春節前第一幢廠房可以齊工;同是回鄉創業的周明星家俱廠800平方米廠房已經建成,11月安裝調試設備,年底已投產。育才中學占地20畝,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的大型養豬廠項目已完成投資250萬元。
該鎮還續擴建項目2個。中誼不鏽鋼製品廠續建廠房1幢,並於2007年5月正式投產;旺豐面業新建包裝車間1幢,現正在籌劃上第二條生產線。技改項目1個。萬年紅米業2008年投資1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該企業2007去年的產值已超1.2億元。
幾年來,汪剛鎮招商引資碩果纍纍。鎮內引資企業由少變多,由小逐漸變大,全鎮500規模工業企業5家,其中超億元產值企業1家,尤其是江蘇張家港市行航塑膠製品廠投資1000萬元註冊成立的霍邱遠航再生物質利用有限公司在該鎮的落戶,終於打破了該鎮引資企業投資超千萬元的瓶頸。形勢的發展強烈地衝擊了全鎮乾群的創業觀念,強烈地刺激了全鎮乾群企業理念的轉變,引資企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逐年大幅提高。
人口構成
汪剛鎮人口民族、性別、年齡構成為2005年底漢族53897人,占99.47%,回族286人,占0.53%,壯族1人;男28235人,占52.32%,女25949人,占47.68%;從零到17周歲19448人,占35.9%,18到59周歲28884人,占53.3%,60周歲以上的老人5852人,占10.8%。從1984年以來,人的文化程度在原有基礎上有很大提高,全鎮70%以上的人口都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外出進行常年或季節性的務工、經商、辦企業。
全鎮2005年遷出182人,遷入136人,死亡26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64人
人民生活
汪剛鎮是農業大鎮,人民生活實際上就是農民生活。
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70%為地主、富農所占有,貧農、僱農占有土地不到10%,依靠幫工或租地耕種為生,幫工收入少,租地每年收穫糧食後,交租、還債,所剩無幾,生活困難,時有斷炊。1952年實行土地改革,農民分得了土地,生活有了保障。經過三年努力,到1955年絕大部分農民有地種,有飯吃,有衣穿。並開始使家庭用品增長幅度大於食品增長幅度,副食品增長幅度大於主食增長幅度。1958年人民公社以後,出現了“共產風”、“浮誇風”、“生產瞎指揮風”等“五風”,影響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一直到1978年“文化大革命”後期的二十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在30元至50元之間,農民生活提高緩慢。1979年改革開放後,農村實行了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發展加快,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全鎮1984年農業總產值7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1元。分別比1949年增長10.2倍、13.3倍。撤區並鄉後的第一年-1992年農業總產值35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4元,分別比1984年增長4.8倍、近1倍。2005年農業總產值6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20元,分別比1992年增長0.83倍、5.4倍。
主要成績
一、是城鎮規模日益壯大,城鎮面積達4.2平方公里。
二、是文體設施完善,興建了“一場一中心”(廣場、文化中心)。
三、是道路交通“四通八達”,鋪建水泥硬底路78.6公里。
四、是進一步鞏固了“三電”工程成果,建設了16條電話村,開設了12大有線電視節目。
五、是全面實現教學用室樓房化,興建了十層的中心醫院大樓。
六、是全面完成了安全文明小區建設,社會治安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這裡是已故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先生的故鄉,是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安徽省中心鎮、安徽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達標鎮、安徽省文明村鎮、安徽省衛生先進鎮、六安市文明鎮、高要市示範強鎮。2007年,全鎮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7.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8.85億元,財政稅收61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65元,各項發展指標均居全市前列,是近年來六安市新崛起的綜合實力強鎮。預計到12月底止,完成地方生產總值21.5億元,比增21%,工農業總產值38.5億元,比增33%。財稅入庫7500萬元。
人口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汪剛鎮人口自然變動的特點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建國後1949年至1958年,人民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改善,更主要在“人多力量大”的人口政策鼓勵下,人口猛增。1959年冬至1960年春,出現非正常死亡,人口下降15%。從1962年起人口開始增長,進入了新的人口增長的高峰期。從1978年開始控制了人口增長,減緩了人口增長速度,80年代以後進入了低增長時期。人口遷入遷出變化不大。汪剛鎮幾個有代表性的年份人口自然變化情況。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4838 |
男 | 23255 |
女 | 21583 |
家庭戶戶數 | 1236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4481 |
家庭戶男 | 23018 |
家庭戶女 | 21463 |
0-14歲(總) | 11987 |
0-14歲男 | 6278 |
0-14歲女 | 5709 |
15-64歲(總) | 29736 |
15-64歲男 | 15420 |
15-64歲女 | 14316 |
65歲及以上(總) | 3115 |
65歲及以上男 | 1557 |
65歲及以上女 | 1558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4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