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偽時期南京市政研究

汪偽時期南京市政研究是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的一篇博士論文,作者是王翔,就讀於南京大學。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以組織形式與社會控制為中心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王翔著
導師
朱寶琴指導
學科專業
中國近現代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南京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汪偽政府 地方政府 市政學 組織管理 南京
館藏號
D693.62
館藏目錄
2010\D693.62\7

內容簡介

南京自1937年12月淪陷後,至1945年8月日軍投降,先後經歷了南京市自治委員會、維新政府時期的南京市政府和汪偽國民政府時期的南京市政府三個階段。在汪偽國民政府成立之前,日本扶持的南京市政機構為恢復南京秩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為汪偽南京市政府的成立與運轉奠定了基礎。 汪偽南京市政府於1940年6月進行改組,原自維新政府時期就一直擔任市長的高冠吾被調任江蘇省政府主席,蔡培和周學昌相繼接掌南京市政府。自此,南京市政府與之前兩個階段的市政府表現出極大的不同。首先是在組織制度上全面恢復民國體制。專門設立南京市法規編審委員會整理編纂各種單行法規,並進行修正及增訂,建構了南京市政府各級組織與管理的制度基礎。同時調整政府結構與區政組織,推動市府各局處及各區公所的日常行政工作。政府職員分為公務員和自治人員兩種。公務員的籍貫歸屬相對多樣化,但以江蘇及南京人為主體,大都有曾經從政的經歷。從薦任以上職員情況來看,在某些部門如經濟局、教育局、地政局、衛生局等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同鄉裙帶關係,且專業背景突出,但人員流動性很大,去職他就或離職的現象時常發生,且為數不少。與之相比,區公所職員的本地色彩濃厚,在本地一般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名望。而保甲人員則職業分布廣泛,涉及三教九流,關鍵是能為日偽控制基層社會所用。 為更好地觀察市政府的施政,特以社會局為中心來考察政府職員的情況、機構的職能與運作。對於公務員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則主要從考勤、甄審、考績、訓練與任免等四個方面予以說明。因職員遲到、曠職、請假的情況比較嚴重,且是伴隨市政府始終的一個嚴重問題,市府不得不加大考勤力度,但成效不彰。另外規定凡各機關任用職員必須上報銓敘部總務司審核,進行公務員甄審。甄審要求嚴格,手續繁瑣,但遭遇軟磨硬泡,持續時間很長。對於已經任職的公務人員開展行為限定與業績評估是公務員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平時或年終舉行臨時考績,同時成立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掌理公務員的懲戒事宜。按照銓敘部的要求,公務員還要接受補習教育和相關培訓。即便如此,公務人員依然呈現出流動性大、變動多、去職者眾的特點。 在市府的常規管制之中,對於人口的清查與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南京市的總人口呈不斷遞增之勢,至1943年10月已恢復到近70萬人,為此市府要求加強異動人口的清查與呈報,對於人口數量與情況進行統計登記。同時通過保甲組織、戶籍員制度與市民證的填發加強監督和控制。 南京市政府在日常施政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物資統制和掠奪所帶來的糧食危機問題。南京市的農業生產遠遠不能自給自足,但外部糧源又遭日軍控制,自始自終都不得不面對漲價風潮與糧食危機。市政府通過平糶、糧食配給、平抑物價、打擊囤積與賑濟墾荒等措施試圖緩解糧食危機及其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但不過是隔靴搔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外,為揭示南京市政府的日常宣傳與汪偽政權意識形態的關聯,特別選取娛樂場所、中國小教育、防疫衛生等方面分析了市府對於身體和思想的雙重控制。 總而言之,汪偽南京市政府自成立以來,即著手在組織、制度、人員、宣傳等各方面恢復社會管理秩序,同時又試圖予以限定和控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市府不僅要迎合日本的要求,符合汪偽國民政府的規範,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正是在這種張力之中,顯露了南京市政府的真實境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