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江

汨羅江

汨羅江口(原磊石山南,1958年圍墾屈原農場改道後變為磊石山北)匯入洞庭湖。汨羅江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汨水”,為主源;北支稱“羅水”,至岳陽市屈原管理區(汨羅市行政版圖內)屈譚(今名河泊潭)複合始稱“汨羅江”。汨羅江全長253公里,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里。長樂以上,河流流經丘陵山區,水系發育,水量豐富。長樂以下,支流匯入較少,河道展寬可以通航。為南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詩人屈原曾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汨羅江
  • 英文名稱:Miluo River
  • 別稱:汨水
  • 所屬水系洞庭湖
  • 發源地:江西修水
  • 主要支流昌江河、紙馬河、車對河、鐘洞河、木瓜河黃金洞
  • 河長:253公里
  • 河流面積:670平方公里
  • 平均流量:595平方公里
  • 相關名人:屈原、楚襄王、白起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湖南省岳陽市
  • 建議遊玩時長:半天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無
  • 適宜遊玩季節:端午節期間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幹流概況,主要支流,歷史,遺蹟,龍舟競賽,現狀,交通信息,汨羅江人文,

幹流概況

汨羅江,屬洞庭湖水系。發源於湖南省平江縣、湖北省通城縣、江西省修水3縣交界處的黃龍山梨樹堝(修水縣境),流經修水縣白石橋;由龍門橋進入平江縣,向西南流經長壽、嘉義、獻沖、三市到大橋,折向西北,流經中縣坪、橫槎、金窩,再折向西南,流經平江縣城關、浯口、青沖、黃旗塅;至新市進入汨羅市,流經長樂街、新市、汨羅、於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全長253.2公里,其中平江縣境內192.9公里,汨羅市境內61.5公里。汨羅江流域西濱洞庭湖,東、北兩面以幕阜山、黃龍山與新牆河流域分界,南面以連雲山與撈刀河流域分界,東西長約120公里,南北平均寬約37公里。流域總面積5543平方公里,其中平江縣 4053平方公里,汨羅市965平方公里。流域地勢東、南、北三面高,西面低,由山地至丘陵、到洞庭湖平原,平均坡降0.46%,落差249.8米。長壽街以上為上游,黃旗煅以上為中游,以下為下游。有流長5公里以上的支流86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6條。
汨羅江流域年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4~6月雨量約占全年總降雨量的50%,日最大降雨量一般在200~250毫米。由於河流上、中游和大部分支流穿行山區,帶山溪性,洪水多暴漲暴落,歷時一般2~3天,變幅6米左右。民國15年最高水位達48.47米(黃旗煅站),相應洪峰流量每秒6700立方米。雨季結束後,常出現夏旱、秋旱或夏、秋連旱。年蒸發量約1200~1400毫米。
汨羅江流域風光秀麗,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運發達。抗日戰爭期間,由於地理位置重要,中日雙方曾在此反覆進行“拉鋸式”的爭奪戰,日軍曾在此大肆進行燒、殺、搶、掠,大面積森林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嚴重,河床逐年淤高,水運銳減。
汨羅江自新市以下,明代前屬洞庭湖湖汊,後淤成大片洲土,沿岸人民逐步圍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汨羅江尾閭已圍挽大小堤垸33處。原有湖泊被小垸瓜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大小支流上二建成水庫436座。1958年冬,對尾閭地區的河道進行整治,過去迂迴曲折的汨羅江尾閭得以流暢。

主要支流

汨羅江的主要支流有昌江河、紙馬河、車對河、鐘洞河、木瓜河黃金洞。羅水發源於岳陽縣芭蕉鄉坳背里,西南流至汨羅市大丘灣入汨羅江,長88公里,流域面積595平方公里。昌江河又名梅仙水,源出平江縣西北部幕阜山西麓傅家洞,於楊梅港入汨羅江,長84公里,流域面積670平方公里。

歷史

汨羅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關係。戰國末期,楚國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屈原被流放時,曾在汨羅江畔的玉笥山上住過。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市)被秦軍攻破,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而死。
汨羅江在洞庭湖東側,屬洞庭湖水系。在汨羅江注入湖口以上約1.5公里處,潭水很深,是三閭大夫屈原投江殉難處,名曰河泊潭,有石碑記其事。河泊潭為汨羅江的一部分,因為此處不太深,又為汨羅江的彎曲部位,故名河泊潭,相傳三閭大夫屈原就在此處投江,為了紀念他,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們都在此處投放粽子給屈原饗食,另外還舉行大型的民間龍舟賽。原來在河邊立的碑石已被洪水衝倒,還沒有修葺
汨羅江
當地傳說,屈原投江始不沉,待衣褲裝滿泥沙才自沉下去,因此今又稱此地為沉沙港。屈原自被楚襄王放逐於洞庭湖一帶後,無日不為他的祖國的命運憂心,想到處於戰亂中的同胞的悲慘處境,他更痛心。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陳。屈原驚悉後,懷著極其悲痛的心情,經漢水北岸,永遠告別了故鄉秭歸和首都郢,然後南行長沙。但心中總在眷戀著祖國,於是又折回洞庭。殘酷的現實終於使他感到了絕望,自度已無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負都已付諸東流,便在汨羅寫完《離騷》的最後一章後,在此懷沙自沉。汨羅江邊的百姓紛紛劃著名各自的船隻往屈原投江處,想搶救這位愛國詩人。人們擔心江中的魚蝦啃噬屈原,在划船前往營救的同時,紛紛把自己船上的粽子投向江中餵魚蝦,由此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但是一代愛國詩人還是無法搶救生還,屈原投江幾天后才被漁民打撈上來,頭部已被魚蝦噬去一部分,其女兒女婿便給他配上半個金頭埋葬,女婿擔心有人掘墓盜金頭,遂以羅裙兜土築疑冢,遇神助一夜間竟築成12座疑冢。
屈原戰國時期黃老之學的傳播者。戰國末年,因為反對楚懷王和楚頃王的對外政策,被流放至汨羅江畔的玉笥山,在這裡他寫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如《離騷》、《天問》等),將楚辭這一體裁發揚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前278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縣境內)被秦國攻占,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於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作《懷沙》而自投汨羅江。汨羅江(汨為左水右日)發源於江西省修水縣黃龍山梨樹堝,經修水縣白石橋,於龍門流入湖南省平江縣境內,向西流經平江城區,自汨幹流長度253公里,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里,為東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

遺蹟

汨羅江兩岸粉牆村舍,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今留有屈子祠騷壇屈原墓群等古蹟和遺蹟。屈原墓位於汨羅山上,12個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閭大夫墓”或“楚三閭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每逢農曆五月初五,汨羅江畔的百姓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活動,以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龍舟競賽

據傳說,汨羅江漁民划龍舟搶救屈原未果,又以竹葉包裹糯米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此,汨羅江就成為了龍舟粽子兩項中國重要民俗的發源地。 賽龍舟,或稱龍舟競賽、龍舟競渡、龍舟競漕、爬龍船(閩粵地區慣稱),是中國、越南、日本及琉球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一些東亞地區的地方民俗活動,現時龍舟競賽已發展為一項水上體育運動,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一些沿海、沿河地方亦有定期舉行。它除了是中國全國運動會的項目之一外,也於廣州主辦的2010年亞洲運動會,首次成為亞運會中的正式比賽項目。
龍舟比賽龍舟比賽
龍舟競渡流傳最廣的起源是,楚國人為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借龍舟驅散江中之魚,期望阻止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此龍舟競渡之寓意,被《史記》所肯定。其中在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是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陽重渡,乃遺俗也。”另在《隋書·地理志》記載:“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爭歸,競會亭上,為競渡之戲,迅楫齊馳,棹振水陸,觀看如雲。”但龍舟競渡所之起源,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則曰:“五月初五,是日競渡,采雜藥。”
考古學的發現證實,許多端午節習俗早在楚國前已流傳。例如其中一個來自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鉞,便刻有龍舟競渡圖案。有學者指龍舟演變自百越的獨木舟,百越獨木舟是以蛟龍為圖騰。對於龍舟和龍舟競渡的起源,仍在考究。
而在不同的地方,龍舟競渡則有不同寓意,例如:貴州苗族慶祝插秧和預祝五穀豐登、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或古代英雄岩紅窩、越南人紀念陳朝大將陳慶余抗元等。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楚國人為了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即公元1736年),台灣已開始舉行龍舟競渡。但龍舟競渡仍只是傳統節日活動之一,不是正式體育運動。直至1976年,香港於筲箕灣避風塘首次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從而掀開了龍舟活動現代化、國際化、規範化的序幕。此次比賽除香港九支漁民隊外,已有一隊來自日本長崎的隊伍參加。接著龍舟競賽更傳入西方國家,而且得到積極的參與。1985年,香港首次舉行國際女子錦標賽,讓此水上運動推廣至女性運動員。中國除舉行不同賽事外,也於1991年的端午節,在湖南岳陽市(屈原的第二故鄉)舉行了首屆國際龍舟節,更進一步推動了龍舟活動。日本長崎也有舉行長崎國際龍舟錦標賽。
國家體育總局批准,2006全國龍舟月啟動儀式暨中國汨羅江龍舟節5月29日至6月1日在湖南省汨羅市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舉行。
汨羅是世界龍舟競渡運動和龍舟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流放汨羅,懷沙自沉汨羅江,以死明志,汨羅江從此引起世人矚目。為了表達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當地民眾爭相划船汨羅江上,這個習俗世代相傳,演變為龍舟競渡。

現狀

在人們的想像中,汨羅江是詩家的聖地。余光中的詩句“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再一次被萬人傳誦。現實生活中的汨羅江是什麼模樣?執法檢查組沿江而行,看到的卻是坍塌的江岸,連綿的沙堆,屢禁不止的淘金、挖沙船,肆意往江中傾倒垃圾……汨羅江不再充滿詩意。
屈原故居屈原故居
平江嘉義鎮的獻沖村,遠山疊翠,汨羅江繞村而過,為幽靜的小村帶來了靈氣。但很可惜,這些都只是殘留在村民們記憶中的片段。如今的汨羅江帶給獻沖村的,除了泥沙,還有揮之不去的恐懼感。魅影一般的淘金、挖沙船,在這段江面留下大量的礦砂、尾堆,擠占河道,造成半邊阻水。在獻沖村一組的江邊,湍急的江流受阻變向,將江岸沖刷得支離破碎。據估算,僅僅這幾年時間,一組已被沖刷、崩走田土近10畝,本來遠離江岸的3戶人家,幾乎臨江而立,日聽江水奔流,夜憂江岸坍塌,3戶人家11口人,人人岌岌自危。
據介紹,像獻沖這樣的狀況,無論是在平江境內,還是汨羅市域都不鮮見,只是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平江處於汨羅江的上段,採礦、淘金排放的污水、尾砂,污染水質,阻礙水流。進入汨羅市,江水流勢減緩,然而挖砂船的無序採挖,破壞河道自然形態,極大地影響汛期安全。執法檢查組成員、多次參與汨羅江整治行動的市人大農業委主任委員袁榮華說,汨羅江的治理,關鍵在保持水土,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治理的重點就是打擊非法淘金、挖砂,儘管受利益驅使,非法採挖一時難以禁絕,但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家的認識已經統一,只要協同作戰,常抓不懈,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定會還汨羅江以清白。

交通信息

岳陽火車站、岳陽東站每天共有18趟開往汨羅的火車或動車,用時20-50分鐘。岳陽汽車站有開往汨羅的汽車,25元左右/人。
汨羅東站為京廣客運專線車站,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長沙站管轄。位於汨羅市東南約10公里、新市鎮西南約5公里,靠近107國道,北距岳陽東站70公里,南距長沙南站67.7公里。
汨羅火車站位於汨羅市車站路,建於1918年。離北京西站1509公里,離廣州站785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長沙車務段管轄。現為三等站。

汨羅江人文

作品信息
名稱:汨羅江之死
體裁:散文
收錄文集:《只因吾心
原作欣賞
汨羅江之死
人的年歲往往是事不過百,即便個別無意中走對了所謂的養生之道,也只是在上百之後努力多看了幾眼糊模而朦朧的春秋,掙扎著多伸了伸幾經僵硬的手腳。對於生命的薄弱,在蔣旦《秋燈瑣憶》中的主人翁蔣妻秋芙算是禪悟之透的寥中之一。她常對著丈夫似有勸慰之意,那感覺與意境似是要表達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況味,其時而向身邊的老公如是說道:“人生百年,夢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僅存者十一二耳,況我輩蒲柳之質,猶未必百年者乎。”現實主義者們應該是會將這句話鐫刻與裝裱的,不管怎么折騰,你的最終彌言莫過要一小塊彈丸黃土,僅此。然而,相之人類這一永無藥劑可以更寫的生死走宿,那自然界巍峨與奔騰不息的山山川川不免就會令人有所惆悵與嫉妒。汨羅江,自從她開始被走紅,一夜化身旺族被所有國人朝仰時,走近依能嗅出一點古氣的她儼然已是一泄二千多年。
汨羅江本無什麼特別讓人垂青的地方,在所有的江海中只是那么的一泓清水,在所有的名川中也只是那么的一支涌流。安安靜靜,朝來夕去,從東至西輕潺潺直入洞庭,象幾許封建家庭的大家閨秀遵規守矩,溫溫婉婉。可以說她是不會想到那么一天醒來竟發現自己再也不屬於自己,再也永無寧日。她只隱約知道自己的命運被一人類推崇的詩人所扭轉。那個詩人一恨之下跳入了她的懷抱,就再沒想離開的意思。她不清楚這個詩人的靈魂帶有什麼樣的神符,對她而言又將會是福是禍,但自己與這個詩人的命運是永遠綁在一塊了,這一點她很清楚,因為每到這個詩人到來的那一天,人們總要向她獻上祭品與紛呈的禮祭,冥冥中她終於明白,那些人們已把自己當作守護那位詩人靈魂的江神。
這樣不知過了多久,自那詩人長住後,自那詩人把她的江域當作世外桃源後。漸漸的,她也習慣了與過去相較有點人氣有點喧囂的日子。於是,她又成了那條不問世事的汨羅江,一如既往的在洞庭之濱即心如芷水。而詩人的靈魂,在高調影響幾個朝代後,接著在一片和平安逸與浮躁人群中沉溺下去,無異於汨羅江水一樣終在一日的某刻從浪端滑向了浪低。或許是商人們還需要多一個商機,或許是太過寂寞的人們還需要多一個可以解乏空虛的理由,詩人的緬懷日才有幸得以繼續銘記,並在中國曆冊上有些嘻哈味地標註為一個習俗節日——端午,而詩人的靈魂在這一天卻成了人們一笑之中手舞足蹈的戲謔道具,成了販夫走卒轟轟烈烈叫賣的商業推手。因而我們在汨羅江堤看到的來客們,其臉上的表情大都日漸輕鬆起來,微笑替代了嚴肅,快樂淡化了憂患,一個偉大的靈魂不知何時起已輪為空洞的景觀。似乎歷史在又來到了一個新的拐點,被無知的後來者們斷然否定、扭曲和拋棄,正如詩人跳入汨羅江那一刻一樣,他那瞬間被極化的民族氣節在這個時代已經被坍塌被萎縮,幻成一段可有可無的古代傳說。小心翼翼地提出屈原,問上幾個嘴中正嚼著粽子的小年輕,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如此看來,詩人的那一跳,再等幾個年頭靜想時,恐怕只能淪落成人們一個可以吃喝嬉鬧的藉口,除此什麼也不見得能留下。於是,我們不禁想像,再偉大的靈魂隨著時間的變遷或許總有蒼白的一天,因為一切已成史話,即使是民族精髓在經濟發展大潮中又能搏上幾回,還不都是一個個弓腰屈背,卑微讓路。即便汨羅江多著一絡文化龍脈,其生死未必就能化凶登吉。因而,不管最初是詩人避世於汨羅江,還是汨羅江偶得詩人靈魂,兩者的命運都將相約走向一條通向覆滅的歸塵之途。
汨羅江或許做夢也不曾想到,時間自詩人那一跳定格在二千多年之後,平靜的日子又一次被幾條船徹底打破,而這一次才是她真正的永無寧日,惡夢的開始。在她看來,那些船上的人臉面有些猙獰、有些可怕,他們近似瘋狂地掘著她賴以生存的沙床。她原以為這些人只是普通的江盜,來她這只是想碰碰運氣,試試能不能尋到古遺寶藏。然而,同樣扮束的大船小船越來越多,她的沙床幾乎要被掏空,她忽然明白自己就是他們要的寶藏。於是,她想該給他們一些顏色,可掀翻幾條船血洗幾個村落都無濟於事。她又想到了詩人,全是他帶來的禍,可她又不得不原諒他,因為他也正遭受著與自己相出一轍的惡運,人們已把他遺忘,也正將他一併毀滅。猛然間,她變成了一頭面目模糊的野獸,一有機會就繼續掀翻著船隻血洗著村落……
事態怎會發展到如此地步,有點文化衛道傾向的人士或許同我一樣都在反覆糾葛著這一疑問。那幾個起初揚帆的“江盜”理當應受唾棄,但我們甚是不解的卻是那些地方政府的官員們,他們面對汨羅江的怒怨為何就能高枕?最初,他們或許也不想把自己推上敦煌罪人王圓籙王道長的角色,他們也知道汨羅江同東坡的雪堂、柳宗元的羅池無異,雖原本只是這些失寵文人的宿地,卻亦是收放華夏文化之源地。可以想像,他們在燈下也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一邊是吶喊的文化源地,一邊是經濟指標的壓力。或許,我們還可以想像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當這些地方官員們正要鐵心將汨羅江建成象羅池寺一樣的柳候祠時,當這些地方官員們舉起官印正要在官方禁采文書上蓋下時,忽然門被推開了,白天與他們照過面的“江盜”將一布包攤開在了文書旁,官員的手便久久地停在了半空。於是,文書成了一文不值的廢紙悄悄塞進了碎紙機口中。那是一袋沙金,就是它便可輕而易舉終極以千年吞吐的民族龍脈。
汨羅江已經停止了她的文化氣息,剩下的只是她人見人怕的野性;或許有一天她還會醒來,面目如佛,繼續她的文化氣息,但這只能是一種遙想無期的假設與尋慰。而避世於此的詩人或許早已後悔江海寄餘生的莽撞,後悔為何不與一個後生叫柳宗元的路過時同往柳州,那樣至少不會讓自己在二千多年後再次親歷殘暴的一幕,但一切既然還在身旁活生生的發生,他只能隨著濁波上下悲泣、繼續悲泣,再沒有逃開的機會。
汨羅江,我不願相信,但事實上她確已死去。
詩詞選登:
七絕·汨羅江邊記題
李祚忠
汨羅江上賽龍舟,擂鼓揮旗興正遒。
紀念屈原情可贊,承揚傳統振神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