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污泥細小亞硝化菌
- 外文名:Nitrosotenuis cloacae
- 界:古菌界(Archaea)
- 門:奇古菌門 (Thaumarchaeota)
- 屬:細小亞硝化菌屬 (Nitrosotenuis)
- 發現地:污水處理廠
生理生化特性,進化地位和菌株分布,生長速率和營養性,菌株活性的影響因素,基因組特性,缺失的尿素轉運蛋白,基因組大片段的翻轉,頭孢菌素水解酶,菌株價值,
生理生化特性
進化地位和菌株分布
Nitrosotenuis cloacae的第一個菌株名為SAT1,經過amoA基因系統發育鑑定,該菌屬於古菌中的Group I.1a。按照park等人的分類方法,可進一步歸屬於污水AOA分支B(Wastewater Cluster B,原文中簡稱WWC-B)。該分支的AOA在世界各地的多個污水處理系統中均被發現,是污水處理系統中AOA的一個比較重要分支。
生長速率和營養性
通過生長試驗,測定出菌株SAT1的比生長速率為0.25 d-1,比氨氧化速率為3.8 fmol cell-1d-1,與其他氨氧化古菌相當。由穩定同位素標記(SIP)試驗,證實了該菌可以利用13C標記的NaHCO3,因而可以進行自養生長。
菌株活性的影響因素
該菌株SAT1最適pH為6.0,最適溫度為29℃,氨氮和亞硝態氮耐受上限均為3mM。鹽度耐受上限僅為0.03%,等價於電導率約647µS/cm,無耐鹽能力,但能適應175µS/cm的低滲透壓環境。對氨氧化抑制劑烯丙基硫脲(ATU)的耐受極限較高,大於500µM。其餘一些生理生化特性請見文獻原文。
基因組特性
除了試驗測定其生理生化特性之外,研究者還在同一篇文獻中完整地測定了該菌的全基因組序列。完整序列總長為1.62Mb,採用NCBI的PGAP注釋流程對基因組進行注釋,注釋結果中包含1855個基因。目前全部基因組序列已經上傳到GenBank資料庫,登錄號為CP011097.2。
缺失的尿素轉運蛋白
很有意思的是,與目前已經發現的其他AOA基因組不同,SAT1的基因組中雖然包含一整套尿素降解相關基因,但其中的尿素轉運蛋白基因(UT)卻是一個被重組打斷的假基因。這導致SAT1菌株失去了尿素轉運的功能,因而也無法利用尿素。這也得到了尿素培養試驗的證實。據推測,這一假基因是進化過程中的遺蹟,在其他AOA中尚未出現這樣的情況。
基因組大片段的翻轉
在進行共線性分析時,發現與Nitrosopumilus maritimus等Group I.1a基因組進行比較,在SAT1的基因組內部存在一個較大片段的翻轉。位置從0.3 Mb 到 1.4 Mb, 長度約為1.1 Mb, 占整個基因組的68%,如右圖中綠色部分所示。翻轉可能來自於基因重組,如此大片段的翻轉在其他一些微生物中也有,如Staphylococcus aureus和Bacillus anthracis CDC等,但在AOA中還沒有發現過。這也是SAT1不同於其他AOA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