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甸村

池甸村是著名的僑鄉,面積2.9平方公里,也是革命老區行政村之一,是泉州市的次中心,她緊與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國道324穿橫而過、是晉江北大門,省道306、泉安路、泉廈高速緊偎村東北部;泉州市母親河流穿村腹中,晉江九十九排洪從村南部馳流而過。政府駐地泉安路1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池甸村
  • 地理位置:與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
  • 面積:2.9平方公里
  • 人口:7276人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歷史人文,村落居民,村容村貌,氣候物產,交通運輸,文化生活,

地名含義

池甸村在元代稱為鳳池。《泉州府志》載:“鳳池長十餘丈,闊三丈,深丈余,或雲兩池相接,其形似鳳,或雲昔時有鳳棲於池上……直至明未清初,鄉中巨賈李俊育(李五)設店經營於鳳池之傍,故時人於前名棄“鳳”留“池”增“甸”,即為“池甸”。別稱鳳池鄉。

歷史沿革

明、清屬二十九都,民國33年(1944年)屬碧山鄉龍風保,建國後,1956年屬池店區稱池店鄉;1959年屬蘇厝公社稱池店大隊;1961年改為池店公社稱池店大隊;1984年屬池店鄉改為池甸村委會。村設立於1999年 。
圖片圖片

歷史人文

池店古稱鳳池,歷史文化悠久,早在574年前,就有一位富有又樂善好施的三世祖李五,他於明宣德(1431--1434)重修泉州洛陽橋,重修六里陂(郡成南關外),鳳池李氏後裔綿綿延延,數以萬計族人散居我地區近三十多個村,還有台、港、澳及世界二十多個國家。人氣興旺,英賢輩出,明、清金榜題名有舉人十六人,進士五人,疊聯十二世文武科第。現代有傑出的人民音樂家——李煥之;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將軍李才能(祖籍池店現居石獅港前)等海內外諸多愛國愛鄉名人。

村落居民

有資料顯示,區域面積2.9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1.5平方公里,轄5個自然村,下有28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7276人,1883戶,外來人口達10000人左右,旅居美國、新加坡、馬來亞、印尼、菲律濱、港澳台僑胞有4000千多人。
圖片圖片

村容村貌

池甸村是晉江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示範村。池甸村黨支部2007年被泉州市委評為“五個好先進黨組織”。村兩委一向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中心國小、幼稚園實行獎學獎教,教育質量顯著提高,池店中心國小曾被評為“泉州市綠色學校”、“泉州市一級示範國小”及“晉江市教育先進單位”;池店中心幼稚園通過省級驗收被評為“泉州市一級達標園”。此外,村兩委會積極創建和諧社會,弘揚慈善文化,竭力保護文物,曾在1990年間建立“李五紀念館”、豎立“李五雕像”,使樂善好施美德代代相傳。擁有七處文物保護單位即印度教石刻、宋代石經幢、福海堂、李昭璜故居、李五陵、李景賢陵園、李約齋(李五嫡孫)陵墓等。

氣候物產

年平均氣溫19-22攝氏度,降雨量1100毫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隨著改革開放,該村經濟騰飛,目前該村規模以上企業有8家;規模以下企業80多家,以製鞋、鞋材、機械、電腦機繡、金屬、五金、建築業等,工業總產值已達4.2億元,村民年均收入已達萬元,在農業方面,擴大蔬菜種植面積,豐富了村菜市場的經營風貌,池甸村正以黨的十七大方針,努力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努力建設小康池店、構建和諧池店而拼搏,奮進。
圖片圖片

交通運輸

在改革開放和建設海西經濟的推動下,該村西北面有泉州公車18路、201路、35路、東南面有泉州公交16路、晉江公交3路以及東北面所有通往石獅、安海、晉江方向的一切過路班車,交通網路極其密集,乘車極為方便。

文化生活

有資料顯示,域內有老人活動中心、燈光球場、池店李五紀念館、池店中心幼稚園、池店中心國小、池店中學、晉江二中、晉江池店信用分社、池店鎮衛生院、祖蔭菜市場、大中小企業有110多家,經濟繁榮昌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