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浸

一種礦物浸出工藝。系用浸出劑滲浸置於浸出池(槽)中經過破碎的礦石,使其中有價組分轉入溶液的過程。

浸出池(槽)有圓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用木板、混凝土、磚、石塊或低碳鋼等材料構築。底部裝有假底,假底離池底100~200mm,池底向浸液出口方向有O.3%的坡度。如果所使用的浸出劑有腐蝕性,浸出池的底及四壁應有相應的防腐蝕層。池的橫截面積依生產規模而異,底面積寬時,池底可築成多坡傾斜式。池高約1~2m,每池可浸出15~100t礦石。大型浸出池的邊長可達17m,高3m,每池可浸1000t以上的礦石。高度大於1.5m的浸出池設有池門或用抓鬥卸料。操作時先在池底放置方木,其上鋪以竹笪、蘆葦桿等,再在其上鋪以帆布、麻袋布或葦席之類的織物構成假底,以支承礦粒層和過濾浸出液。可由人工或機械裝料,裝料時應防止粒度偏析。將浸出劑加入池中浸泡數小時後再放出浸出液,使浸出劑從上至下滲濾通過礦粒層。滲浸完後以清水洗滌,洗水用於配製新的浸出劑,浸出渣可用人工或挖掘斗卸料。一般採用多個滲浸池同時浸出,以保持浸液中有用組分含量的穩定。浸出硫化礦和金礦時常採用休閒與翻曬礦的方法,以加速硫化礦和金的氧化浸出並破壞鐵鹽等沉澱物,提高有用組分的浸出速度和浸出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