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板村

池板村

池板村,村處地形似匙,又坐落於石板上以諧音得名,是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幸福嵧上游,距市政府駐地張店55公里,村域面積6平方公里。

池板村屬魯中低山丘陵區,三面環山,東高西低,村落建造在山谷的中央,以古河道和進村路作為軸線,建造房屋。池板村內有鹿角山齊長城遺址等文物古蹟。村內流傳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孟姜女傳說。

2019年6月6日,池板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公布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池板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
  • 面積:6 km
  • 著名景點:池板古廟群
  • 村落屬性:行政村
  • 形成年代:明代
  • 主要產業:旅遊業、種植業、農業
  • 保護級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 批准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等六部局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6日
村落歷史,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土壤,氣候,生物資源,村落特色,選址理念,村落格局,建村智慧,經濟社會,人口,經濟,主要景點,池板古廟群,民居院落,歷史文化,歷史人物,傳統民俗,文物古蹟,非遺項目,物產美食,物產,美食,榮譽稱號,

村落歷史

明洪武初年,劉氏從冀州棗強遷來,隸屬於青州府益都縣懷德鄉。清雍正十二年改屬青州府博山縣東北路。
雍正十二年,劃歸博山縣臻化鄉。
1937年隸屬博山縣七區。
1941年隸屬博山縣口頭區。
1948年底解放。
建國前後,池板村歸屬博山縣。
1949年,池板村改屬口頭區。
1950年土地改革,1951年結束。
1955年成立互助組。
1956年成立高級社。
1958年劃為博山縣玉皇廟鄉。同年9月成立口頭人民公社,10月劃歸淄川區。
1984年社改鄉,由池板大隊改為池板村,隸屬淄川區口頭鄉。
1998年撤口頭鄉設立淄河鎮,隸屬淄河鎮。
2010年,淄河鎮、太河鄉、峨莊鄉合併為太河鎮,隸屬太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池板村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東南部山區太河鎮幸福嵧上游,距市政府駐地張店55公里,村域面積6平方公里。
池板村

地形地貌

池板村屬泰沂山北麓,構造上屬古老的泰山群,在地貌上屬魯中南山區低山丘陵區。地貌類型屬侵蝕低山,該區域兩側山脈東西走向。地質岩層由寒武紀石灰岩、紫色頁岩構成。

土壤

池板村土壤山坡中上部是由石灰岩、紫色頁岩、變質岩風化而成,為粗骨性褐土,土層淺薄,含有大量礫石,土層厚度多在30厘米以下。山坡中下部坡積層較厚,為淋溶褐土,有利於植物生長。

氣候

池板村屬暖溫帶氣候季風區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旱,冬季天氣乾冷。年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集中在6~8月份。

生物資源

池板村地處北溫帶闊葉落葉林植物區系,植物群落主要以原始次生林、人工林為主。因地形複雜,山地小氣候明顯,野生植物群落類型多樣,有天然灌木林,針闊葉混交林,有人工闊葉純林、人工針葉純林、人工針闊混交林,林內灌木叢生,雜草密布。森林覆蓋率達80%。植被環境優越,為鳥獸及昆蟲繁衍創造了有利條件。據初步調查,野生動物共20種,山東省重點保護動物6種,即狼、果子狸、獾、刺蝟、狐狸、黃鼠狼等;鳥類170餘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25種。主要有蒼鷹、長耳鴞、紅隼、杜鵑、戴勝、翠鳥、畫眉、黑卷尾、貓頭鷹、家燕、緊腰燕、野鴨、麻雀、沙地百靈、喜鵲、灰喜鵲、斑鳩、黃鸝、啄木鳥、雲雀、大山雀、白頭翁等,時常出沒棲息於林中。有林地面積5000多畝,有高等植物1000種、低等植物230種。有國家重點一、二級保護植物7種。

村落特色

選址理念

池板古村落選址三面環山,東高西低,地勢形成“福星高照、吉祥如意”之意,村落建造在山谷的中央,呈環抱型。村落選址強調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風水思想,因山就勢、保土治水、因材施工、珍惜土地、水脈等原則,保護自然生態格局與活力。

村落格局

池板村以古河道和進村路作為軸線,建造房屋。村內街道全用石板鋪就,東西街為主道,與主道南北交叉又有數條幽深的小巷,有著清晰的街道格局,結構嚴整,由四合院院落建築類型構成的村落肌理脈絡依然可見。隨著村落規模不斷擴大,原有的城牆大部分都已坍塌,目前保留尚好的明清民國時期建築院落只有88處,傳統建築仍占村莊建築面積的60%左右。現今,池板村原圍牆內的古村落不斷向外擴展,形成了以古村為中心向周邊擴散的空間發展格局。

建村智慧

明代池板村因人力財力缺乏,發明了一種當地叫“乾碴牆”的方法壘砌石牆,一直沿用至今。
“乾碴牆”技術,即將一塊塊粗糙的石頭,根據實際需要,不用任何粘合劑,壘砌成不同高度和形狀的石牆,較為堅固。

經濟社會

人口

據2020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池板村共有戶籍人口688人,常住人口580人。

經濟

池板村主要產業為旅遊業、種植業、農業。
池板村傳統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穀子、豆類等,林果有池梨、山楂、花椒、柿子、軟棗等。
據2020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池板村集體年收入3萬元,村人均年收入5500元。

主要景點

池板古廟群

池板古廟群坐落在池板村西小山崗上,依地而建。院落坐北朝南,建於明、清、民國各時期的七聖廟、觀音堂、呂祖廟、順天姑廟等10餘座廟宇排列有序。每棟建築都是青磚黑瓦、古樸莊嚴,室內各尊神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不論從外觀布局還是思想內涵,都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行善積德的觀念。

民居院落

池板村古民居位於村中部,建築為明清及民國時期民俗建築,大部分為北方四合院式,房屋結構為石壘砌,就地取材,局部磚結構,麥秸覆面。主要居住地帶村東西大街兩側,東西長約500米,東西寬約300米。
房屋選址主要在北坡朝陽處,房屋依山勢而建,全為一層,人字形房面,有挑檐、雀眼等,為防鼠患,基本留有貓道,部分牆體留有栓馬石,窗台、門口鋪有長條石塊,木欞窗戶,實木(大部分為榆木)門,正房一般為3間,地勢較高,側房及南屋也為三間,比正房略低。房屋檐下兩側,各安放青石一塊,上刻“福祿禎祥”、“福壽”篆字或“梅蘭竹菊”等圖案。大門一般為東南門,人稱朝陽門或“巺門”,也有西南門,人稱洛陽門或“坤門”、“西四門”,少有乾門或艮門。

歷史文化

歷史人物

人名
簡介
參考資料
劉建太
1918年生,1939年參軍。在濟南戰役中,全身7處負傷,後任山東省新汶礦務局局長,已病故。
劉建凡
1920年生,1940年參軍,參加過鹿角山等戰鬥,後任空軍師長,現離休在瀋陽軍乾所。

傳統民俗

敬香
每逢三月三、九月九及初一、十五,池板村裡的善男信女都要到村里大廟(古廟群)進行“敬香”活動。活動內容是首先燒上香,再擺上供品,念經,最後磕頭、燒紙。

文物古蹟

鹿角山齊長城遺址
鹿角山戰國時期為齊魯兩國交界線,當時修建的齊長城從岳陽山越淄河經馬鞍山延伸到鹿角山上,有用石塊砌成的石門、古水窖,古兵營等。城牆所用石塊呈不規則型,牆體較寬,雖年久失修,但依稀可辨。 明清時期,當地百姓為躲避戰火,也相繼到該寨避亂。該山寨從整個布局、材質、建造工藝來看,它的防禦體系十分嚴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個軍事防禦工程,從結構和石塊的風化程度和建築風格來看,其是戰國時期的齊長城確定無疑。
2007年,齊長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氏祖塋石碑
劉氏祖塋石碑位於池板村東北的劉氏祖塋內,共有2通石碑,均為陰刻。其為清光緒元年劉氏第十三代孫劉光輝等人所立。碑上刻有“吾始祖居直隸省冀州棗強縣自大明洪武初年遷居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西南路懷德鄉馬陵社淄河東奧來峪匙板莊居住始祖諱貴配張氏之墓....。.由此可以看出,劉氏先祖是明代居於此的居民。又因至今池板村全為劉姓村民,可斷定是劉氏先祖初立池板村無疑。碑體為當地青石,上面還記載著劉氏族人遷往西石門、大口頭等村的姓名和年代等等,石碑現保存較為完好,可作為淄河一帶的劉氏族譜,其翔實可靠,傳承有序。
古井
池板村原有古水井一眼,深8米,直徑0.5米,位於村中心位置,常年有水,夏秋泉水較旺。後隨著村人口不斷增長,為保證村里人畜用水,清中期又在人口較為稠密的村北坡打水井一眼。
古村落石板路
古村落的石板路面,主要在建村定居後逐步修建起來的,主街道6條,總長近3000米。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鋪設而成。由於年代久遠,走的人比較多,這種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經變得非常光滑。
排水溝
池板村排水溝,3條共約長約5000米左右,分別建於明、清、民國及建國後。

非遺項目

孟姜女傳說流傳的範圍極廣,據顧頡剛20世紀20年代的研究統計,該傳說流傳的省區包括:北京、河北、遼寧、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甘肅。有孟姜女相關遺蹟的地方也很多,如山海關的姜女祠廟、姜女墳,遼寧綏中縣姜女祠,河南杞縣孟姜女廟,陝西哭泉及孟姜女廟,上海萬喜良石像,山東博山姜女泉(4處)等。
孟姜女的形象使人們認識到古代婦女的善良性格和戰爭帶給人們的悲慘苦痛,表達了古代人民對戰爭的厭惡之情。孟姜女的故事在博山世代流傳,“孟姜女哭長城”的民歌至今仍在博山民間傳唱。西漢以前形成的“悲歌哀哭”這一與孟姜女傳說有關的民俗,在博山民眾中被一代代傳承下來,至今博山中老年婦女仍是長歌代哭,以孟姜女傳統曲調來寄託哀思。孟姜女式的哭腔在農村廣泛流傳,可以說形成了一種哭文化。
2006年,孟姜女傳說被選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物產美食

物產

淄博池梨又稱淄博酥梨,屬白梨中的優良品種,在淄博市淄川區東南山區栽培歷史悠久,是地方名產。淄博池梨因原產於太河鎮池板村而得名,故名池板梨,簡稱池梨。淄川區太河鎮白晝與夜間溫差大,光照充足,且雨量充沛,年均降水720.3毫米,土壤屬於淋溶裼土類,其保肥性強,微量元素含量高,為池梨的生產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種植出來的淄博池梨品質優良,金黃色,外觀美,果實呈橢圓形,果面光潔,無銹斑,果肉潔白,內質細膩、渣少,香脆甜適口,果點小,果心小,平均單果重200克,最大達到400克,耐貯存。含維生素C在3%以上、含糖量在10%以上、含酸量在2%以下、可溶性固形物在10%以上;每百克淄博池梨含鋅大於0.5毫克、含鈣大於6.0毫克、含鐵大於3.0毫克。據史料記載,淄博池梨在清代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
淄博池梨為池板村主要農產品,全村池梨產量達150萬斤。

美食

劉氏蒸香鴨:劉氏蒸香鴨是在清朝中期,為池板村的劉太津所創製。其用八角、丁香等十六味名貴中藥配製加陳年老湯泡製, 製作過程中,要不時運勺,張味看火。故而味道鮮美。
池板燒餅:池板燒餅具有餅皮香脆、餡味鮮美之特點。主料是麵粉,配料有豬肉、大蔥、芝麻、醬油、鹽等。池板燒餅是用發麵製作,撮下饅頭大小的一塊包上肉餡,接著放到一個光滑的凸形瓷器上,用手沾著水壓得更加薄一些,然後再沾粘上芝麻,貼到吊爐的頂部,用沒有明火的鋸末火堆進行烘烤。

榮譽稱號

2019年6月6日,池板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公布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1年12月,被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擬確定為山東省2021年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