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志澂(1854—1937),字雲珊,晚號臥廬。他少時聰穎好學,頗具天賦,七歲就讀私塾,開始涉足書法。清光緒元年(1875年),隨業師孫衣言(時任湖北藩司布政使)做幕僚,孫衣言調任江寧後,他也隨師到南京。
基本介紹
- 本名:池志澂
- 字:雲珊
- 號:臥廬
- 所處時代:清末、民國
- 出生地:瑞安
- 出生日期:1854年
- 逝世日期:1937年
- 主要成就:被譽為“東南第一筆”
池志澂(1854—1937),字雲珊,晚號臥廬。他少時聰穎好學,頗具天賦,七歲就讀私塾,開始涉足書法。清光緒元年(1875年),隨業師孫衣言(時任湖北藩司布政使)做幕僚,孫衣言調任江寧後,他也隨師到南京。孫衣言的弟弟孫鏘鳴當時在南京鐘山書院執教主講,池志澂好學求進,遂入學攻讀,同學都是一些碩學之士,相互切磋學問,品詩論文,在南京萬春園結詩文社,曾盛極一時。畢業後,赴杭州秋試不第,又轉居上海,在上海與同鄉好友接觸新事物,探討時事大局,感慨頗多。
回到瑞安後,池志澂於光緒七年(1881年)參加陳虬、許奇疇等組織的“求志社”授徒治學,還持清議,談新法,頗有名氣。後來,在陳虬等人的資助下,到杭州、上海、湖北、安徽等地出遊。
光緒十八年(1892年),池志澂到台灣任撫台及台機器局文案,並應台東修志局聘請編修地方志,在台灣當地聲望甚高。甲午戰敗,台灣淪為異域,他憤而歸家。
池志澂又精通中醫,回到瑞安後,他便以行醫授徒為業。光緒廿一年(1895年),他協助陳虬等人創辦利濟醫院,坐堂診治,在院中設學堂,教講醫學之道。池志澂擅長治療“傷寒”,名聞當地,每日求醫者眾。他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對貧苦鄉民上門求醫者,常免費為其診治,受到鄉里人稱頌。
池志澂為人豁達開朗,詼諧風趣。在醫務閒暇時常和三五知己結伴遊歷名山,吟詩抒懷,在浙南一帶風景名勝地,都留下他大量的詩詞、對聯和書法手跡。比如,飛雲江待渡亭上的對聯“少住為佳,看南浦雲飛,西山雨卷;請君快渡,趁一帆風正,兩岸潮平”,便是他所作。
1929年,在杭州首屆西湖博覽會上,池志澂一舉獲得書法優等獎,名聲大振,被譽為“東南第一筆”,求字者不斷。當時瑞安有民謠:“革命要靠孫中山,看戲要聽梅蘭芳,寫字要請池雲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池志澂深痛政府無能,國力薄弱,又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為國上馬禦敵,曾作詩云:“同文同種起風煙,可恨兒亡缺一邊。漫說中原多戰事,老身無力著征鞭。”愛國憂患之情溢於言表。
不久後,他即與世長辭,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