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絮

《池上絮》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落日的餘暉照著池水,柳絮漫天飛舞,組成了一個非常佳麗的藝術境界。後兩句寫柳絮飛過池面時,因為沾濕了,就再也不能飛回。這首詩描寫細膩,意趣橫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池上絮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韓愈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池上絮
池上無風有落暉,楊花晴後自飛飛。
為將纖質清鏡,濕卻無窮不得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絮:柳絮,柳樹的花。
⑵暉:日光。
⑶楊花:即柳絮。
⑷纖質:謂纖小的身軀。
⑸凌:渡過,逾越。
⑹清鏡:指池水。
⑺濕卻:濕了。
⑻無窮:指柳絮落於水面極多。

白話譯文

落日的餘輝映照著平靜的池水,楊柳的花絮在晴空中自在地飄飛。
纖柔的身軀還想越過如鏡的水面,卻被沾濕了無數不能飛回。

創作背景

視內容情調,這首詩似作於元和六年(811年),任河南令,在洛陽時。韓愈見眼前景物不飾自切,於是創作此詩以喻社會世俗不琢自深。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詠池上柳絮。首句“池上無風有落暉”,一個春天的傍晚,紅日已經西斜,池塘的水面上微風不生,平靜安詳。次句“楊花晴後自飛飛”,漫天的柳絮在斑斕的落暉中,飄飄蕩蕩,自在地飛揚,美麗多姿。末二句“為將纖質凌清鏡,濕卻無窮不得歸”,為了飛越池面,或許是想在那清澈如鏡的池水中顧盼一下自己婀娜的倩影神姿,那纖細的絨毛被水一點點地潤濕了,漸漸地完全濕透了,再也飛不起來了。詩人將雪白的柳絮與碧綠平靜的池水、斑斕的落暉放在一起,組成了一幅極美的畫面;後面描繪柳絮臨池顧盼的情景,觀察細緻,描寫細膩。詩人通過對夕陽湖畔柳絮滿天,楊花飄落水面,被水浸濕再也不能飛起來這個細節的描繪,也體現出作者陶醉於旖旎的大自然風光的情趣。
這首詩前以寫景起興,後轉比擬。意在楊花不過為了飛到水面上照下自己,便落入水中,無復飛揚了。當然有昌黎自況。“為將纖質凌清鏡,濕卻無穹不得歸。”一句抓住在池邊欣賞柳絮的情景。楊花飛飛,裝點暮春,時節必然,要臨水自照也是有原因的。人莫不如此,一身於天地間,自然有命,卻偏要通過榮譽、權力、財富自見。郭象注《莊子》曰,聖人不對物。“不對物”則無我,無我則無須自見。
這首詩,仿佛漫不經心,隨手擷來,出口而成,實際上,它是詩人豐富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深厚的語言功力的凝聚。攝取飛絮沾水美的倩影、美的姿容入詩,造出閒靜淡遠的意境,表現了詩人對沖和淡泊、空靈閒寂的大自然的崇尚和對美好春光無限熱愛的情致。

名家點評

清·蔣抱玄《評註韓昌黎詩集》:“《池上絮》,寫目前景物自切。”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文公”。韓愈二十五歲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廣東潮安)刺史、國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職。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