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璜土中學

江陰市璜土中學坐落於江陰市西大門,緊靠常州市的國家文明衛生鎮——璜土鎮中心,是一所具有50多年歷史的老完中,學校40993m占地面積2,建築面積 19109m2,教職工148人,學生1537人。花園式的校園環境,濃郁的人文景觀,鮮明特色的德育氛圍和顯著的體藝成果,一流的教學設施設備和較高的教育教學質量,呈現出一派先進的現代化學校氣息,學校先後榮獲了省市各類先進稱號,2006年十一月高標準通過了省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驗收。

歷史沿革,學校簡介,

歷史沿革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的隆隆炮聲,新中國曙光初現。江南小村——璜土華莊村一片歡騰。1949年4月在外工作的知識青年張澄雅、張澄東、張祖林、張煥丹等回到了家鄉華莊村,還有鄰村岸頭村的徐祖達等,他們血氣方剛、風華正茂,立志要改變家鄉面貌,選擇了辦教育的這條道路,建議村民自己辦學校。張澄雅還編了《我們建設新華莊》的歌詞,用秧歌形式到處傳唱,形成了轟轟烈烈的辦學熱潮。在這大好形勢的推動下,1950年,村民自發組織辦學委員會,季生海任主席,主要成員有:李煥新、唐細福、周柏林、周金炳、周惠民等人。為解決經費問題,校委會決定利用荒廢的河面養魚(河面約60畝),並形成了長期固定收入,在村幹部、校委會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1950年創辦了一所華莊完小。
1953年春,第一屆高小學生即將畢業,為解決升學問題,校委會毅然決定辦中學。為解決校舍問題,校委會採取的辦法是:1. 中學辦在華莊國小原址,把華莊國小遷到周家祠堂;2. 籌措資金,發動村民募捐,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張澄雅、張澄東兄弟倆首先捐款50元,李生海30元,周惠民20元。在外工作的發信募捐,可以說無一人打白條,你10元,他8元,幾個月內募捐到四、五佰元,購買建房材料,造了6間校舍(現仍在),瓦工、木工、小工由村民自己擔任,不計一分報酬,以為辦學出力而光榮。
校舍及設備基本解決了,為取得辦學的合法權,需要上級教育部門批准。當時由李生海出面,到澄西區公所找到文教股長江志良,獲得批准,然後通過李的妹夫,江陰縣農林局長耿民新,找到縣文教科的巫科長批准,於1953年暑期招生開學,校牌是:江陰縣華莊國中補習班。璜土中學的前身,華莊初級中學誕生了。
初補班第一年招生62人,第二年招生116人,學生四方雲集,北到長江,西到武進的百丈、圩塘,南到篁村,甚至吳江平望。聘任的教師有:邱明德(小湖人),許士林(篁村人),顧有迪(常州人),徐仁華、徐鶴昌、殷伯景等,教學由顧有迪負責。
1955年,縣文教局整頓,石莊初補班、北郭莊初補班由於經費不足不得不停辦,華莊初補班由於村民齊心合力,校委會負責經濟,再加上以生養師,硬是堅持下來了。
1956年,經李生海和縣文教局交涉,華莊初補班轉為公辦,掛牌為江陰縣華莊初級中學,縣文教科委派周浩棠任校長,顧有迪負責教務。這幾年在校就讀的學生中,出現相當一部分出色的校友,如李國賓(58屆),現任上海華東設計院院長、張玉良(58屆)清華大學副教授,李才生大連市委幹部,徐海鋒江陰市副市長等等。

學校簡介

1958年,國家經濟復甦,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當時,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聲勢浩大。時任江蘇省宣傳部副部長陶白(璜土後區里人)提議,經江陰縣文教局同意,將華莊初級中學搬遷至璜土鎮,選址在鎮西的一片亂墳荒田中,搬遷中,全體師生及廣大社員齊心協力,肩挑車運,日夜奮戰,從華莊中學原址到璜土新址,路約2公里,運輸隊伍延綿不斷、蔚蔚壯觀,有的學生布鞋磨破了好幾雙,肩磨破了,腳起了血泡,但從無怨言,經過約3個月的建設建造了三排教室,一排伙房,一片泥土籃球場。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初具規模,掛牌為江陰縣璜土初級中學,周浩棠任校長,顧有迪任教導,共有班級6個,初一、初二、初三各2班。
1960年,國家遭受了國外逼債,國內自然災害的影響,經濟形勢非常困難。當時翟耀華同志調來璜土中學任校長,馬毓智同志任教導。在三年困難時期,學校形勢也比較蕭條,教師生活困難,學生輟學率比較高,但全體師生不畏艱苦,生產自救,在校園內開墾荒地,廣種雜糧、綠豆山芋、芝麻等遍地皆是,還辦起了養豬場,學生邊上課,邊勞動,老師亦帶頭參與,以解決溫飽問題,當時學生二百多人,老師三十多人。1962年考入南菁中學2人、縣中3人,1963年考入南菁中學2人、縣中3人,1964年考入南菁中學 人、縣中 人,1965年考入南菁中學10人、縣中 人,這種狀況延至文化大革命開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相繼成立了校革會,後校革會撤消後,又任命了學校臨時負責人,此期間,相繼有洪來生、周岳民、邢冠群三位同志任學校負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