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院是江西農業大學的傳統優勢學院,本科實驗教學起源於1940年國立中正大學成立的農藝學教學實驗室,經過著名昆蟲學家楊惟義院士、稻作學家周拾祿教授、周長信教授、章士美教授、戚昌瀚教授、鄧毓華教授、石慶華教授等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鮮明特色,不僅培養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中國科學院動物所首席研究員戈峰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還培養出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農業科技人才。目前,設有農學、園藝、植物保護等本科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農業大學植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
- 類別:公立
- 學校類型:生產實驗教學中心
- 隸屬:江西農業大學
基本簡介,相關理念,
基本簡介
江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占地面積1066公頃。
其中,農學專業已建設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2個博士點,生物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學、園藝學等一級學科碩士點。圍繞學科、專業的特色與優勢,集中建設了“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果蔬采後生理”、“亞熱帶生物多樣性”等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國家支撐計畫重大專項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
相關理念
為貫徹教育部“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加快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促進優質資源整合和共享,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2005年將原來分散在各教研室的9個實驗室進行了有機融合,成立了植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下設6個功能實驗室及技術平台。
“植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主任負責制,“中心”主任由學校任命,實現了人、財、物的統一配置和協調共享。
“中心”形成了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互通,崗位骨幹相對穩定,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有67人組成的實驗教學隊伍,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22人、研究員3人,副教授15人、高級實驗師7人,高級職稱占70.1%,具有博士學位的占32.8%,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模範教師1人,江西省學科帶頭人6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獎,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任課教師在承擔實驗課程教學的同時,近年來又承擔了省部級以上科技項目100餘項,總經費2000多萬元,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11項,育成了江西省第一個被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淦鑫688,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
“中心”設施齊全、裝備先進。實驗用房面積9585.9m2,實驗基地150公頃。學校投資1250萬元,購進實驗儀器設備1660台,其中10萬元以上設備10台,儀器設備完好率達98.5%,利用率達到95.3%。“中心”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攜帶型光合測定儀、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手持式雷射葉面積儀等先進的大型分析儀器和紫外分光光度計、葉綠素儀、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氣相色譜儀、組織切片機、攝影生物顯微鏡等小型教學儀器設備。“中心”制定了儀器設備、藥品試劑、實驗材料的採購更新計畫,儀器設備更新率逐年提高,現已達到61.7%。規範並完善了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制度檔案,包括教學管理、設備管理、人員管理、信息收集與管理及安全管理,實現了實驗設備的計算機管理,做到儀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等項目帳物相符。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保障了各類實驗的開展、學生實驗操作的安全以及儀器設備的持續高效運行。
按照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標準,合理規劃了實驗室建設,打破了以前“實驗室由教研室管理,各實驗室割據”的局面,在大範圍內統一調配與實驗教學相關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按植物生產類學科專業的整體性進行教學改革,為實驗教學的改革和開放提供有力保證,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教學科研互動。創立了以“實驗層次、教學途徑、輔助方法、考核方式、效果評價”為內涵的新型實驗教學體系;藉助網路化的信息手段,增加了新實驗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形成了面對學生的“綜合性實驗—大學生科研訓練計畫—畢業實踐”的全方位開放性實驗教學體系,實現了“實驗方法與技術合理綜合,實驗內容與科研、生產實踐有機結合”的實驗教學目的,強化了學生“自主式、研究式、合作式學習”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科研興趣,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思維”的效果。目前,學生以實驗教學中心為平台獲得科研訓練計畫項目20項,總經費7萬元。
實驗教學中心設立的學生創新實驗平台是開放型實驗室,雙休日和寒暑假都開放,現代儀器測試室全天開放,其它實驗室定期開放。開放機制的運行,不僅有效調動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實驗的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型學習,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而且為實驗教學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社會科技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中心”面向全校16個專業的本科生開設了64門實驗課程,每年學生人數達1491人。“中心”向二年級以上的本科生開放,為本科生科研訓練項目和畢業實習提供實驗室和儀器設備,也向學院200多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開放,每年的總人時數達到372萬,有效促進了高層次人才與本科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高了本科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中心”重視實驗教材建設,在實驗教學的教材選用上,以統編實驗教材為基礎,積極組織教師針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編寫和出版實驗教材、講義供學生使用。正式出版了12部實驗教材,自編實驗教材25種,已建設4門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滿足了實驗教學中心對教材的需求,為實驗課程的正常開設和提高教學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心”注重網路師生互動系統的建設,多媒體課件齊全,努力實現教學管理的電子化、網路化。中心擁有滿足實驗教學需求的標本資源庫,其中已建成的昆蟲標本館擁有國際上較完整的半翅目昆蟲標本。
“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專業建設為手段,以科研促進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構建了“分模組、多層面、開放式、研究性”的實驗教學新體系,教學體系與內容科學合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利用實驗教學中心為平台,學生公開發表科研論文55篇,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獎勵16項。其中,李愛青、華愛、田雙、吳少會等本科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創新性科研活動,已在SCI源刊物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