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
  • 外文名:IPLE
  • 地點:江西
  • 首任院長:孔凡斌
究院簡介,科研基礎,

究院簡介

研究院(IPLE)首任院長由孔凡斌教授擔任。 歷史沿革:研究院(IPLE)的發展演變溯源於2002年,先後經歷了四個基本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原江西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2002年成立)和資源科學與生態規劃工程中心(2005年成立);第二個階段是原江西財經大學社會經濟史研究所(2004年成立)部分依託上述兩個機構的科研資源,成立江西財經大學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申報並獲江西省教育廳批准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第三個階段是原江西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機構撤併,成立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以及鄱陽湖生態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院(2010年);第四個階段是以原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院為基礎,整合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和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更名成立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2010年7月)。
發展宗旨
實踐“信敏廉毅”校訓精神,引領區域創新時代潮流,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需求。
目標任務
依託學校經濟管理類優勢學科資源,融合學校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學科專業的先進力量,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研究”跨學科創新團隊為基礎,立足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重大現實問題,面向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開展區域創新研究,努力建設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管理體制
實行學校和院學術委員會雙重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院內實行研究所所長(中心主任)學術帶頭人責任制。
內設機構
設三個直屬研究所、一個合署辦公研究中心、輔助機構,即: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研究所、生態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所、資源利用與生態安全研究所、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合署辦公),院辦公室、資料室。
人員結構
現定編專職研究人員12人,專職行政人員1-2人,圖書資料員1人,兼職研究人員30-50人。專職研究人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人,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1人。100%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海外(美國)留學歸國人員1人。
辦公條件
有獨立使用權的辦公場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環境優美,裝備精良,圖書資料齊全,通訊和電子服務設施便利;內設:高級專家工作室、首席教授工作室、海外博士工作室、流動研究人員工作室、研究生工作室、學術報告廳、圖書資料室、計算機房等。
學科科研平台
擁有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農業經濟管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林經濟管理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研究”科研團隊為江西財經大學首批跨學科創新團隊,設定“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重大招標項目”和“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成果文庫”兩個開放式資助平台。

科研基礎

2006年到2011年的5年以來,科研人員先後獲得重要科研項目合計40餘項,經費超過1500萬元。按照項目來源分:國際合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1項;其中,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主題,獲得了包括世界銀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社科項目、省級軟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招標項目在內的20餘項資助課題;專職科研骨幹人員出版與研究院學術方向一致的著作16部,在國家級重要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餘篇;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達10餘次,其中,有1項著作成果於2009年獲得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最高獎-江西優秀理論成果獎。
(以上資料截止到2011年11月)
地理位置:江西省南昌市(昌北高新開發區)玉屏東大道
辦公地點:江西財經大學(麥廬園校區)圖文信息大樓6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