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諸廣山地區鎢多金屬礦評價》是由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許建祥、曾載淋、徐敏林、陳小勇、張永忠、苟月明、梁景時、陳琪、徐九發、鄧茂春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諸廣山地區鎢多金屬礦評價
- 主要完成單位: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
- 主要完成人:許建祥,曾載淋,徐敏林,陳小勇,張永忠,苟月明,梁景時,陳琪,徐九發,鄧茂春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10040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1-2-30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1、立項背景 諸廣山地區位於江西省南部,是南嶺鎢錫成礦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區內震旦系-奧陶系基底碎屑岩地層廣布,鎢錫背景值高;東西向、北北東向構造控礦規律明顯;富含成礦元素的燕山期鎢錫多金屬成礦岩體廣布,同時,區記憶體在良好的物化探異常,布格重力異常表現為近南北向的梯級帶,自東向西△g負值逐漸增大的趨勢。 本項目為2002年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的地質大調查項目 “江西諸廣山--萬洋山錫多金屬礦評價” (項目編碼:200210200044),2004年項目名稱變更為“江西諸廣山—萬洋山鎢多金屬礦評價”(項目編碼:1212010533001),項目於2008年全部完成並提交成果報告,歷時六年,完成工作經費855萬元。 2、研究目標 以大型-特大型礦床為找礦目標,開展崇余猶地區的鎢多金屬礦產資源評價及區域資源潛力調查工作,基本查明區內主要礦田(區)地質、礦化規模等特徵,估算並預測鎢、錫資源量,實現鎢多金屬礦找礦工作的重大突破。 3、主要創新成果(1)首次提出並發現破碎帶型鎢多金屬礦床—牛角窩,發現贛南首例破碎蝕變岩型錫多金屬礦—老庵里,礦床新類型的發現開拓了找礦新領域。 (2)系統分析工作區的鎢礦成礦規律基礎上,發展脈鎢礦床“五層樓”模式為“五層樓+地下室”新模式,並成功套用於淘錫坑鎢礦等老礦山的增儲擴儲工作,指示了鎢礦床深部仍存在巨大資源潛力。 (3)發現新礦產地6處、擴儲老礦產地1處(淘錫坑);查明大型礦床3處、中型1處、小型3處;調查礦床(點)34個;提交(333+3341)資源量WO3 27.6萬噸、Sn 12.32萬噸、Pb 39.5萬噸、Zn 26.2萬噸,Cu 11萬噸、Ag 1022噸;估算334資源量:WO3 35.1萬噸、Sn11.6萬噸。 4、套用情況 創新發展的“五層樓+地下室”找礦新模型已為找礦實踐所驗證,成功套用於淘錫坑鎢礦的增儲擴儲工作中,新增鎢資源十餘萬噸,同時這一理論模型也為國內專家學者廣泛認同和採用。老庵里式“破碎帶蝕變岩型”錫礦和牛角窩式“破碎帶一石英脈復脈型”已在贛南地區廣泛推廣和成熟套用,先後發現了龍南九曲、寧都將軍坳、安遠金竹三處同類型的鎢多金屬礦床。提交的新發現或增儲的礦產地有三處得到了開發利用,經濟效益顯著。 5、社會經濟效益 項目成果經中國地調局南京地調中心2009年驗收評審認為:找礦效果突出,成果可靠,圓滿完成總體目標任務,並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項目查明的鎢多金屬礦資源量潛在經濟價值800億元以上,新發現礦產地近年均不同程度開發並產生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牛角窩礦區建成唐屋裡鎢礦,金銀庵礦區建成牛嶺鎢礦,淘錫坑礦區經擴儲達到鎢資源量十餘萬噸, 2005年擴產至大型礦山規模,三座礦山2005-2010年新增利潤8.14億元,新增稅收2.725億元,直接安排就業人員2000餘人,並帶動服務、運輸等相關產業。 項目實施還帶動各種渠道的社會資金3000多萬元進入本區地質礦產勘查領域,並取得一大批找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