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清代,屬賓賢鄉。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四區臨湖鄉。
1950年,為臨湖區。1953年3月,為二區,轄臨湖、四甲、葉橋3鄉。1958年,為臨湖公社。1965年,四甲、葉橋公社合併入臨湖公社。1968年,為躍進公社。1970年,為臨湖公社。1984年,為臨湖鄉。1992年,撤鄉設臨湖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臨湖鎮下轄2個社區、13個行政村:臨江湖社區、橫溪社區、藻溪村、嶺山村、塘西村、茗坑村、
葉橋村、竹園村、竹嶺村、四甲村、坊頭村、楊宅村、院邊村、倉塢村、上畈村。鎮政府駐臨江湖社區新街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臨湖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點野豬闊峽,海拔731米;最低點坊頭電站溪邊,海拔98米。
氣候
臨湖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7.6℃。1月平均氣溫5.4℃,極端最低氣溫-7℃(2008年12月);7月平均氣溫29.2℃,極端最高氣溫41.5℃(1987年8月)。全年無霜期約25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1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901.2毫米。
水文
信江支流饒北河流經境內西南部,源自境內的黃家溪穿越境內中東部,兩條河流在境內總長13千米。
自然資源
臨湖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青石、重晶石、硫黃。青石儲藏量逾3億立方米。重晶石含鋇達95%以上。林地面積6900公頃,森林覆蓋率72%。
自然災害
臨湖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山洪水災、霜凍、山體滑坡等。
人口
2011年末,臨湖鎮轄區有總人口3945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51人,城鎮化率5.2%;另有流動人口324人。總人口中,男性19248人,占48.78%;女性20210人,占51.22%;14歲以下7895人,占20%;15—64歲28055人,占71.2%;65歲以上3508人,占8.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9442人,占99.95%;有回、苗、彝、布依、畲5個少數民族,共16人。2011年,臨湖鎮人口出生率13.6‰,人口死亡率5.8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78‰。
2017年末,臨湖鎮轄區有常住人口34200人。
2018年末,臨湖鎮轄區有戶籍人口40252人。
2019年末,臨湖鎮轄區有戶籍人口40277人。
2020年末,臨湖鎮轄區有戶籍人口4006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臨湖鎮財政總收入1493萬元,比2010年減少2.3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92萬元,增值稅951萬元,企業所得稅150萬元。
2017年末,臨湖鎮有企業20個,企業從業人員200人。
2018年,臨湖鎮實現財政收入6000萬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800萬元,增幅15.3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4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萬元,增長9.8%。
第一產業
2011年,臨湖鎮農業總產值達到67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2011年,臨湖鎮生產糧食9040噸。
第二產業
2011年末,臨湖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個。
2017年末,臨湖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個。
2018年末,臨湖鎮有工業企業1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個。
2019年末,臨湖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個。
2020年末,臨湖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個。
第三產業
2011年末,臨湖鎮有商業網點410個,職工1108人。
2018年末,臨湖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2個。
2019年末,臨湖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55個。
2020年末,臨湖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62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臨湖鎮有幼稚園23所,在園幼兒1203人,專職教師28人;中心國小1所,在校生3693人,專任教師183人;國中1所,在校生1020人,專任教師5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臨湖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社區)級文化活動中心15個;每個村(社區)建有農家書屋,藏書18萬冊。
2011年末,臨湖鎮接入有線電視用戶5685戶,入戶率56%。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臨湖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8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老年活動中心8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臨湖鎮有鎮中心衛生院1所,標準化衛生室15個;病床25張,專業衛生人員36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6人,完成診療1.9萬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2%,新型合作醫療人數參合農村3.3萬人,參合率達88%。
社會保障
2018年,對城鎮低保戶36人發放資金27.39萬元,對農村低保戶1343人發放資金410萬元,對五保戶152人發放資金68.8萬元,臨時救助354人次34.7萬元,高齡補貼48.25萬元,優撫補貼21萬元。
市政建設
2011年末,鎮區日發車次30次,年總客運量22萬人。
2011年末,鎮區有供電所1個,主變壓器137台,總容量1.41萬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45千米,用電負荷4215千伏安,年售電量完成1458萬千瓦時。
2011年末,鎮區有液化石油氣供氣點24個,液化石油氣用戶108戶,其中工業用戶60戶,居民用戶48戶,液化石油氣普及率45%,月平均用氣300立方米。
2011年末,鎮區綠化面積達2.1公頃。
交通運輸
歷史文化
因饒北河流經本地河面寬闊似湖而得名。